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5-9-2 14:16 编辑
从毛泽东诗词的抄件看毛泽东在艺术上的修改和成长 (一) 毛泽东有古典诗词的天赋,但由于政治军事的忙碌,早年的诗作在艺术上还是比较粗糙的;后来在延安相对安定的时期,才趋于成熟。有些作品发表时间标为早年,但其实是在延安时期才润色完成甚至是重写的。 毛泽东诗词由本人正式发表为1957年。其中《长征》在1935年即有传抄。《沁园春.雪》为1945年11月传抄于重庆。《长征》传抄时还不是很成熟,有多个版本,后来又进行了多次修改。而《沁园春.雪》出示时已相当成熟,轰动山城,轰动全国,令当时天下人倾倒!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再没写过七律,但他在这时期却完成了七律的艺术修养,至1949年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柳亚子先生》两首都是一气呵成的,艺术性达到了纯熟的景界。 现在先谈毛词的成长。 毛词公开发表前,在世面上传抄的有六首短调。以下是传抄件和发表稿的对照: 一、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满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切。头上高山,风卷红旗冻不翻。 此行何去? 赣江云雾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 吉安。 发表稿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 吉安。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但看黄花不用伤。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发表稿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三、《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六月天兵征腐恶,欲打南昌必定汀州过。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十万工农齐会合,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统治阶级余魂落。 发表稿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四、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宁桂大开战。口口口口口口口,军阀好混蛋。 红旗插向汀江,直指龙岩上杭。收拾张卢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发表稿 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五、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1年春) 万木参天红烂漫, 红军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十万大兵重入赣, 飞机大炮知何限。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叫他片甲都不还。 发表稿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1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六、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1931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三路大军齐进逼。 包抄疾, 拉朽推枯如霹雳。 八百里驱十四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蒋何泣, 步步为营嗟何及! 发表稿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1931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以上抄件中,如“风卷红旗冻不翻”、“但看黄花不用伤” 、“统治阶级余魂落”、“军阀好混蛋”、“飞机大炮知何限”等,显然谈不上是艺术句子,于延安时期在诗词艺术上就已经很成熟了的毛泽东,又过了二十年后的1957年,加工润色起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了,将六首词改得连郭沫若都非常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