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新韵吟苑首席版主
精华0
注册时间2019-5-5
威望462
金钱2283
贡献1465
首席版主
高山流水新韵吟苑首席版主
 
威望- 462 点
贡献- 1465 次
金钱- 2283 枚
 
|
评价诗词优劣的基本方法
大千世界,众生万品,各有其性灵,各有其美好。作为文学艺术王冠上
最为璀璨的明珠,诗词本来就是一个纷繁富庶的王国,其中的奇花异草,色
泽馨香各异,其神韵美好亦复不同。春兰秋菊,夏莲冬梅,其时不同,形状
色香有别,然其为花也,皆可赏爱。评价诗词好坏,宛如评价花朵妍媸一般,
直面作品,心知其然,但却难以简单几句交待清楚,更难以总结出一些放之
四海而皆准的规则来。不过,我们仍旧能够找到一些基本的方法和原则。
比如,中国古代的文艺思想家,对鉴别作品好坏有着丰富的经验总结,
齐梁时期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提出了“六观”以鉴赏作品好
坏,自然可以用来评判诗词。六观包括以下几方面:一观位体,看文章体裁
的安排;二观置辞,看作品遣词造句;三观通变,从继承与革新的角度审视
文章;四观奇正,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作品与既有传统和范式之关系;五观
事义,看作品典故运用的情况。
再如《中华诗词》杂志常务副主编赵京战认为好诗的标准大概四点:第
一是格律严整,第二是形象鲜明,第三是语言晓畅,第四是境界高尚。
这些观点都为我们评判诗词优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一)看体式是否规范
一首诗词放在眼前,首先要判断的是它的体式。比如,如果是诗,那么
是格律诗,还是古风?或者是一首打油诗?继而根据其体式,检查其是否符
合其体式的规范要求。比如若是格律诗词,则须符合格律诗词的格律要求。
即,格律诗的格律应严整规范,词应符合相应词谱要求,否则,可能就是失
败之作,劣质产品。
有一批“改革派”,说格律诗是带着镣铐跳舞,他们认为诗的格律束缚
了人们的手脚。须知任何规矩都是要人们遵守的,或者说对人都有约束的。
宪法遵不遵守?能不能说带着镣铐做人呢?任何艺术都有难度,难度越高价
值越大。比如芭蕾舞,能不能不踮脚尖?如真是那样,芭蕾舞也就毁灭了。
难度是艺术的特点,不是艺术的弊端。
有人举出一些名人名家出律出格的句子为自己辩解,这是不对的。要知
道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是不能作比的。比如,毛泽东诗句“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确实是个“三平句”(“仍从容”三字均为平声 ),我们
能不能说毛泽东不懂格律呢?没按格律写作呢?事实上,为这个字他老人家
推敲了多遍,换“总”、换“永”都不足以表达“仍”字的时态性,不能以
文害义。对格律运用得心应手了,灵活自如了,个别时候由于表达上的特殊
需要,出律出格也是可以的。但初学者不能这样,为什么名家名人大量的、
主要的、遵循格律的诗篇我们视而不见呢?我们应当老老实实按规范的格式
去写,不要左顾右盼,这是一本万利的事。有的人七律写不下去了标“古风”,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叫“鸵鸟政策”,不是严谨的态度。古风重要的
特点是风韵、风味、风神,把握不了这些只能算蹩脚诗,歪诗。所以应提倡
从格律诗着手,严格过关,一天一个面貌,这样可以日有所增,月有所进。
(二)看语言是否晓畅
第二要看语言是否明白流畅?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是否精炼?是否传
神?能否进一步锤炼?等。诗词的语言不是口语,是艺术语言,是加工、改
造后的语言。改造口语是艺术技巧,照搬则没有艺术含量。所谓口语可以入
诗,但绝不是照搬。口语有地域性、时效性,不能让人费解,不能把读者带
入迷宫。风雅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如有诗云“开会百回批掉了,
发言一句可听吗?”虽然全是口语,对仗却十分工整,讽刺意味也浓。又如
写于 1961 年的一首《女乘务员》:“长身制服袖尤长,叫卖新刊北大荒。
主席诗词歌婉转,人民日报诵铿锵。口中白字捎三二,头上黄毛辫一双。两
颊通红愁冻破,厢中乘客浴春光。”全是口语,但惟妙惟肖,侧面展示那个
年代女乘务员的服饰打扮、文化素质、精神面貌以至社会风气,可以说具有
史料价值。当然受字数限制,口语入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有人诗云“祖母生宣统,今年九五尊”两句,作者解释是:“祖母生
于宣统年间,今年九十五岁了”。而字面表达的意思则令人啼笑皆非!诗词
写好后,要严格把握词义,严格审查句子成分,把自己当读者看待,会不会
产生歧义、产生误解?这是对自己负责。在这方面要向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学
习。
语言的标准应该是无障无碍,通畅自然,言内无言,言外有音。如李白、
杜甫、白居易、王维等诗词大家无不是言简意该、明白如话。靠注释才能读
懂的诗不是好诗。注释只是对罕见的地名、历史事件作简短说明。言内无言
容易,言外有音不必强调,这是个人语言长期修养的问题。
虽然诗词语言的要求要言外有言,即用词字面背后的含义要能引发读者
的想象和联想,但是词汇本身的含义应是通畅自然的,不能是似而非易引发
歧义或误解的所谓“朦胧词”。比如双关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
却有晴”,不是误解,不是歧义。双关语要表达的是“关”的意思,属于言
外有音,是作者有意铺设的,不是读者无意的误解。诗词的格律都要落实在
语言上,语言功夫是诗人的终身追求,终生达不到顶峰的。
语言的晓畅还要通过吟咏来判断。如果一首号称诗歌的作品,佶屈聱牙,
文气混乱,音韵失调,读来拗口,除非是写极为异常的经验,否则,很可能
是不成功的作品。
(三)看形象是否鲜明
形象鲜明是优秀诗词的又一个显著特征。不能直白、贴标签,切忌直言
其事,紧跟形势,豪言壮语。一个人是否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其人格魅力、
凝聚力是大不相同的,诗人如此,政治领袖、企业家也是如此。这对于许多
写传统诗词的老同志来说,有一个思维方式的转换问题。写旧体诗老同志们
原来在工作岗位上作报告、写总结,大多用逻辑思维,即运用概念、判断、
推理的思维方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但诗词要运用神话思维方式,靠形
象说话。形象到处有,关键在捕捉。
形象是客观的,但有主观感受,同一形象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如同样
是项羽蒙难的乌江亭,杜牧的感慨是:“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则针锋相对:“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红楼梦》中
吟咏柳絮不同人物有不同表达,不同感受,与人物性格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我们比较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的几首词就可以看出来。史湘云: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可谓爽朗
真率、英气夺人。林黛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表现的是寄人篱下、凄凄楚楚的心情。
薛宝钗:“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
送我上青云。”这是一种善于奉迎、雄心勃勃的心态。贾宝玉:“落去君休
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从中可以看
出他的聪明灵秀、愚顽叛逆性格。
诗词作品只有形象鲜明,才能意境高雅,才能给人美感,才能够感动人,
让人拓展生命经验,使人在享受艺术之美与纯的同时,促人追求理想与美好,
非沉沦于感官物欲之中。
(四)看境界是否高远
境界高远也是优秀诗词的又一显著特征。诗词的境界是作者人品的体
现。诗词格律可以学来,语言、形象一半可以学来,但境界是学不来的,它
是作者整体素质的结晶。作者的三观、行为、作派、举止揉在一块,溢于诗
词作品的字里行间,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高度就是诗词的境界。诗词境界有高
低之分。境界高尚的诗词能向外释放正能量,激励读者积极向上、奋发进取。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
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话犹如四幅屏风,是美的精品,给人以美的享
受,但境界是不是到了极致还不敢说。我们再看看他的《登高》(“风急天
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
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却是感
叹身世,寄托深情,意境雄浑开阔。两首诗境界高下、广窄、深浅之分显而
易见。
诗贵情真,但只有情真还不行,感情中还有高下之分,要关乎社会、民
众,不能停留在个人真感情上。要把真实感情提升到大我的境界,提到人品
的高度。诗要有自己的个性,融入个人感情;但更要跳出个人小圈子,站在
民族、历史、社会的高度,把小我扩大到大我,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有份量,
才能算境界高远。
(五)看是否具有价值
最后还要对作品的地位和价值进行评估。对一首诗词高低的评价,不
完全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准决定,还要看其在诗歌史上的位置。如果一首
作品,不仅语言传神,而且其所描写的对象或题材或表现手法是前人从未染
指的,则其艺术价值可能更高,因为它拓展了诗歌王国的疆域。换句话说就
是立意要新,要有个性。写出来的东西,别人一看就是你张三的,不是他李
四的。独立的风采和个性,就是新意!有新意的作品才有价值。与此相反,
一首作品题材内容陈旧,纵然语言精美,然而它却少有创新,算是因袭前人,
只是稍加切割编排,并无清新脱俗的表达方式,便难以算作佳作了。
比如,张若虚的七言古风《春江花月夜》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诗界的
极高评价。如闻一多先生曾给这首诗以这样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
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又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
是因为这首诗不仅平韵仄韵交替转换、不同韵部的平韵转换、不同韵部的仄
韵转换等换韵方式应有尽有,还首次探索了七言诗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
技巧,在诗歌史上具有开拓性。在章法结构,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
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诗中春、江、花、月、夜、
人几个主题词错落重叠,伸缩变化,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目眩五彩、浑然忘我
的境界。这些都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理所当然是个顶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