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的功夫在诗外 怎样才能算是学会了诗词的写作呢?有人总结出要闯“七关”:一明“诗体”;二知“用韵”;三辩“四声”,调“平仄”;四能“粘对”;五通“拗救”;六会“对仗”;七明“词体”、知“词律”。其实这七关可归结为一关:诗词的“格律关”。是不是过了“格律关”,就算学会诗词写作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过了“格律关”仅仅是诗词写作的必要条件或最低要求,但不是充要条件。要想真正创作出高质量的优秀诗词,除此之外,还必须努力提高作者的人品、综合素养和诗性思维能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学诗的真正功夫在诗外。 (一)努力提高人品 诗词如其人。诗词格调高低受制于作者的人品,什么样的人品必然写出什么格调的诗词来。一个心灵昏暗、狭隘自私、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或追求低级趣味的人,即便是熟练地掌握了诗词的格律,写出的诗词作品恐怕也只是一些儿女情长、唧唧我我、阿谀奉承之类的低俗、媚俗和庸俗的东西,绝对写不出格调高雅的作品来。文天祥之所以能在《过零丁洋》中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朽诗句,是因为他有自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操;夏明翰之所以能在行刑之前写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的绝命诗,是因为他具有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高尚人格。秦桧之流与形形色色软骨头们是绝对写不出这样的诗句!同样的诗词题材,在不同作者笔下由于三观不同,立场不同,写出的作品的格调高下立见。所以,欲使诗词的境界高远,必须努力提高作者人品。另外,对于一个诗词作者,人品也决定他的诗词观。如何提高人品呢? 1.要端正“三观”,加强思想修养,牢固树立正直品行 正直的品性需要坚持真理,宁折不屈,不惜个人作出牺牲。我们来看看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岂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像韩愈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多不胜数,每个人都能讲出很多故事来。这种正直的品性,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赖以弘扬发展的精神支柱。 2.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与人为善 对劳动大众的同情,始终是中华诗词的一个主线。这方面的古典诗词就太多了。我们来看杜甫的一首诗《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这诗是在劝说吴郞不必训谪偷食他家枣子的老妪。考查此案,虽然吴郎合法,妇人有错,但杜甫一副热心肠,善待贫苦,善待老幼,高尚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再如,唐朝李绅的《悯农》二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颗栗,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据说,《悯农》诗还有第三首:“陇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梭织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资。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众所周知,李绅是中唐时期唐武宗的宰相,他和白居易、元稹齐名,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新乐府运动就是秉持着乐府诗歌反映民生,反映百姓疾苦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语言也较为浅俗与实在。他的三首《悯农》诗的前两首已家喻户晓,不再赘述。第三首前两联是“卖盐的喝淡汤;买棉被的睡草席”的意思。讲的就是种田和织布的人没有饭吃和衣服穿。后两联给出了解释:统治者们总是声色犬马,总是压迫着底层的人民,导致了他们生活的贫困。最后他告诉皇帝不要总是贪恋享受,就可以让国家和人民富裕。他将贫困全部归因于统治者的赋税。身为官僚的李绅以一种悲悯与人道主义意识写出了农民阶级的不易。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明明知道写这样直指自己“老板”的诗歌可能轻则丢掉官位,重则丢掉性命。李绅依然要写,他知道作为知识分子的良心他必须要为天下百姓登高一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是儒者的心,儒者的责任!三首《悯农》写的就是李绅那颗赤子之心,一颗读书人的良心。 3.注意宽容忍让,不与人争利 注意宽容忍让,就能传承文化传统,不去与人争利。我们来看清朝一位官员的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诗可谓家喻户晓,这里就不多作解释了。这里诗人的君子之风、长者之风跃然纸上,这正是我们每一位诗人应该拥有的。如果整天与人斤斤计较,心胸狭窄,蝇营区区小利,还能写出什么好诗来呢? (二)努力提高综合艺术素养 中华传统诗词属于高雅艺术,其创作过程是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和写作技巧对选取的意象进行艺术精加工过程,涉及的有关知识和领域非常广阔,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及其综合的艺术素养作为支撑,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成效。所以,要想创作出上等的诗词佳品,必须努力提高综合艺术素养。 首先,读书要广泛。一要尽量多的阅读学习前人的诗词作品,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的优秀诗词作品;二要阅读“五四运动”以来的近代优秀诗词作品;三要广泛阅读学习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如小说、戏曲等;四是读书要杂,如政治、军事、哲学、天文、地理、正史、野史、高雅通俗等方面的书都要读。通过广泛的阅读,博采众长,从多种艺术文学作品中吸取营养,提高文学理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其次,爱好要广泛。琴棋书画、戏曲歌舞等都要涉足,不求精通,只求参与了解、欣赏、研究与学习。以此拓展诗词创作可以借鉴的空间,提高艺术通感的灵敏度。 其三,社交要广泛。进行诗词创作,作者不能关闭在自我的象牙塔里故步自封,诗词作品也不能仅供孤芳自赏,而是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只有广泛参与社会活动,深入到社会的民众生活之中,了解广大民众的心声,挖掘积极向上的新题材,才能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另外,通过广交诗友,或以诗会友,在彼此欣赏、切磋、交流中,促进作者诗词创作水平、欣赏水平、读解水平、评价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这方面要学习蜜蜂“采尽百花酿成蜜”的精神,博采众长,勤奋学习,在诗词创作的广阔天地里勤奋耕耘不止。只要坚持不懈,综合艺术素养一定会快速提升。 (三)努力提高诗性思维能力 诗词创作是一项复杂的运用诗性思维的精神活动。作者的诗性思维能力制约着传统诗词作品艺术品位的高低。所以如何培养和提高诗性思维能力,对于学习传统诗词写作的人来说就显得特别重要。 首先,要学习研究中华传统诗词的诗性思维方式,从理论上弄清楚诗性思维的概念、特征、及其在传统诗词创作中的表现形式。要弄明白为什么说神话思维是中国传统诗词创作的诗性思维,神话思维与逻辑思维有什么不同等理论问题。这对于中华传统诗词的学习和创作至关重要。比如,时下一些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老同志进行传统诗词创作总是写不好,诗作过于直白、一览无余,甚至标语口号式,究其原因没有进行思维方式的转换,仍然沿袭 惯用的逻辑思维方式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其次,要多看一些神话故事及相关的文学作品,比如《山海经》、《淮南子》、《西游记》、《聊斋》、《封神榜》、《穆天子传》、《庄子》、《国语》、《左传》等书籍。因为这些书籍中有着丰富的神话材料或神话片段。可以从中学习神话思维的方式方法,也可以为诗词创作提供基本的素材和内容。 其三,要从优秀传统诗词的构思谋篇中学习前人的神话思维方式。比如毛泽东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就是用神话思维方式构思谋篇的最佳范例。 毛主席在这首词里,用诗性语言描写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中人死后有两个去处:积德行善的好人升到天堂,作恶者送下地狱。所以词中的故事梗概是:我的娇妻和你(李淑一)的丈夫为忠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死,她的忠魂直升天堂而去;在天堂受到神仙们的盛情欢迎,吴刚设宴用桂花酒款待,嫦娥为忠魂翩翩起舞;上了天堂的杨柳二人仍然关注着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听到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取得成功之后,高兴的流下了激动的热泪。他老人家用这样的思维方式表达了对爱妻的深厚情谊,又赞扬了她的英勇不屈的牺牲精神。还有《离骚》也是充满着神话思维的内容与形式。李白的诗中更是如此。学习和欣赏传统古诗词如何运用神话思维方式立意构思谋篇营造意境,是提高神话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其四,要在诗词创作的实践中努力提升诗性思维能力。诗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要靠平时的实际训练。进行诗词创作时要有意识地运用诗性思维的方式观察事物,选择意象,构思谋篇,并对选取的意象进行形象化的艺术加工处理,营造高雅意境,坚持下去必然能养成一种传统诗词创作必备的诗性思维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