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8|回复: 12

《品诗杂谈(二十一)知秋夜雨作品》作者、觀局閣主

[复制链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5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10-14 16: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谈格律诗的起承转合

《七律•花甲感怀》

作者:知秋夜雨

人逢逆境欲何如,一路披荆一路疏。

金色年华梦憧憬,激情岁月意踌躇。

才难建树空赍志,语不惊人枉读书。

向晚独吟尤恋酒,笑看云卷复云舒。


    我对知秋夜雨的诗欣赏有加,他的诗成熟、稳重,初读不觉有奇特之处,再读味道渐出,细品方觉其中的妙处。一首好诗除了文字、意境、兴寄等环节外,音韵和谐,章法有序亦是好诗的要素。知秋夜雨的诗大都是生活感悟,读来看似平稳,其实深厚有力,极富对社会生活的深刻领悟和认知。
    在这首诗中,我对其章法布局甚为赞赏。诗的章法布局是体现一首诗水准的重要标准之一。何为诗的章法?就是我们所常说的“起、承、转、合”。在律诗中的首联即为“起”,颔联为“承”,颈联为“转”,尾联为“合”。这四个部分组成了一篇诗的章法布局。同样,在绝句中,第一句为“起”第二句为“承”,第三句为“转”,第四句为“合”。
    “起”就是开头,无论文章还是诗都会有个开头,万事开头难,诗也一样。如何开好头,就如同为整首诗打下了一个基调,就如同一首乐曲的起调,是C大调还是G小调?,往后的诗句在音调上和内容都应该与第一句的音调和内容向协调,如果你的起调是平稳、中庸的,展现的是宁静、晴朗与庄严,那么后面的音调和兴寄都将与之相适配;如果你的起调是敏感的,带有忧郁与阴沉的,那么整首诗的音调和内容也应具有相近的色彩。
    内容上,“起”就是破题,就是对题目的一种诠释,就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出一个整体意境。比如,可用写景的方式起,可用写事或物的方式起,可用疑问的方式起,可用直接回答的方式起。无论用什么方式起句,都要考虑与音调相适配,我们不能用高昂的音调来陈述一个忧郁的内容,也不能用一个低沉的音调来反映一个充满激情的内容。起句在内容上的自由度相对比较高,它既可以直接破题,也可以看似与题目若即若离。
    “承”的责任比较重大,它负责对起句的关联与扩展,如果起句没有直接破题,那么承句就担负起破题的作用;如果起句已经破题,那么承句就进一步宕开话题,起到主要叙述的作用。
    诗可以被看成两个部分,起和承是前半部分,转与合是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可以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两联或两句之间的关联紧密;后半部分可以视为另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两联或两句之间关联紧密。但后半部分,不是孤立的部分,而是与前半部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尤其是“转”的颈联。一首诗的诗眼往往在第三联或第四联上。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的核心思想或核心内容,如果前伴部分是烘托铺叙,从“转”开始就是点题的关键。它或笔锋一转,拨云见日,或推泼助澜,掀起高潮,或由上所见,提出疑问等等,同时,为最后的“合”做好了铺垫。
    “合”即是收场,收场的好坏是全诗的关键。“合”也是“兴”表现手法最常用之处。“兴”即是一种抒发,是建立在用其它景、物、事做类比之后的感发,是总结、畅想、寄寓、希望等等,“合”即可突兀高远,激昂铿锵,亦可以由高转低,渐入遐思,余音缭绕。有一种说法,我是比较赞赏的,就是将一首七律的首联和尾联合起来,如果能够成为一首自然流畅的七绝诗,说明这首七律的章法构成是成功的。
    知秋夜雨的这首诗,“起”得十分自然,它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对自己六十年来生涯做了一个总体的描述:”人逢逆境欲如何,一路披荆一路疏。”跟着回忆起往昔的金色年华,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踌躇满志的激情岁月。“金色年华梦憧憬,激情岁月意踌躇。”“承”得相当紧凑,让人感觉是在回忆和叙述,毫无隔阂的感觉。从颈联起,笔锋一转,慨然一叹,时光荏苒,岁月蹉跎,空怀壮志,有才却难以施展,“才难建树空赍志,语不惊人枉读书。表现了一种对前半生的遗憾与嗟叹。最后,“合”又峰回路转,顿悟人生真谛,以“兴”的手法,将生活的认知和轻松愉悦的心情展示在读者面前。“向晚独吟尤恋酒,笑看云卷复云舒。”这最后一“合”非常的漂亮。我虽然前半生的襟抱未能完全如愿,但一个甲子后的今天,我已经完全看开了,我现在可以脱离世俗,饮着小酒,独自吟咏诗歌,观看世间风云变幻,且都将其视作笑谈吧。这首诗在文章布局方面给我们做了一个比较好的示范。
    当然起、承、转、合作为格律诗的章法,并没有绝对的样式,但其中的规律则是相通的,我们应该在掌握规律的前提下,灵活运用章法布局,这也是诗总体水平的评判标志之一。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97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474
贡献
34586
金钱
38178

特别贡献奖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5-10-15 15: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岭大管所评甚好,我亦有此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5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0: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天一角 发表于 2015-10-15 15:18
梅岭大管所评甚好,我亦有此感觉。

老哥,這個不是我寫,作者、觀絕閣主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474
贡献
34586
金钱
38178

特别贡献奖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5-10-16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5-10-16 10:25
老哥,這個不是我寫,作者、觀絕閣主

他也离开那里啦,若真是这样,剩下的就是烂摊子一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474
贡献
34586
金钱
38178

特别贡献奖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5-10-16 11: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5-10-16 10:25
老哥,這個不是我寫,作者、觀絕閣主

他也离开那里啦,若真是这样,剩下的就是烂摊子一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5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1: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天一角 发表于 2015-10-16 11:18
他也离开那里啦,若真是这样,剩下的就是烂摊子一幅。

暫時沒有,但已經是大廈將傾了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5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1: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天一角 发表于 2015-10-16 11:18
他也离开那里啦,若真是这样,剩下的就是烂摊子一幅。

知诗之风骨者,真知诗也。

《七绝 • 自觉》

作者:穿越梅岭

自觉多情难味味,人惊陋貌许言言。

座中麈尾生尘久,从此心湖不著痕。


    诗写到一定水准后,便有了风骨。何谓风骨?风既是风貌,风采,风情,是有血有肉的外在表现形式;骨是本质性的特征,是受遗传、环境、教育等长期影响所形成的比较固化的要素,比如思维习惯、观念,性格,认知等等。外在的表现往往是丰富多彩的,内在固化的要素却是难以改变的。无论我们怎样改变外在的表现形式,都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反映出本质的特点,本质的特点也决定了外在表现的最终取向。
    风骨一词,魏、晋、南朝人多用于评论人物特征,如《晋书》中称刘胤“风骨俊茂”,称赫连氏“气识高爽,风骨魁奇”。魏晋以降的文学批评,多来自于人物品评和人伦鉴识,风骨一词也由评人转而在评论诗文中使用。以往将风多指情志、气韵在作品中的整体表现;骨则指通过具体的修辞与谋篇布局等造成的语言艺术的表达效果。我认为,风骨更多地表现在艺术表现力和本质特征的综合体现上。诗之间的区别,既有艺术表现方式上的,更有时代的烙印, 有个性的烙印,更有感性和理性的烙印。本质性的区别更决定了诗词的格局和整体取向。
    建安风骨就是代表一个历史时代的诗文特征,其代表人物就是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学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还有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以及女诗人蔡琰等。从总体上说,这个时期的诗风表现为,对人生暂短,壮志难酬的幽怨,意境宏阔,笔调舒朗,雄健深沉,慷慨悲凉;在诗的骨质上表现为遒劲有力,劲爽刚健,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建功立业的理想主义特征。这与他们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社会动乱,且身处非士族阶层,又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密不可分。
    从古至今,所有的诗人作品都具有独特的风骨特征,,其特征从某一作品中我们往往难以感知,但如果阅读多个作品,就能发现其中的诗风与骨貌。李白的诗其风骨可总结为四个字:仙风道骨。李白被誉为诗仙,与其诗歌的浪漫风采密切相关,其本质上,李白既崇尚道教,也具有典型的儒家风格。他的诗宏阔高远,豪迈飘逸,想象丰富,语言奇妙,立意不同凡响。本质上,他那种不拘小节,海阔天空的个性与入朝为官的儒家本性是一对深刻的矛盾,在遭受挫折后的苦闷也在其诗中时有反映。
    如果说李白的诗是顶天的话,杜甫的诗则是立地。杜甫的诗风概括为八个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被誉为诗圣,如果诗仙是活在天上的话,诗圣则是活在世间。杜甫生活在唐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歌更多反映的是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本质上,表现了杜甫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一个诗人的诗骨决定了其诗歌的格局,看待问题的深刻与否,是诗心所在。而诗风则是综合艺术表现,没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就无法完美地表现诗骨的精神实质;如果诗骨受到局限,其艺术表现也往往流于表面,而缺乏深刻的味道。因此风骨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艺术综合体。
    穿越梅岭先生,江苏句容人,居住在广东广州。其诗作既具有典型的江南特点,又有岭南诗风。品他的诗一定要细嚼慢咽,味道方能尽出。其诗风精细清雅,沉郁飘逸,其中颇有些道骨。先生自视甚高,性情孤傲,确有文才,然世途多蹇,其诗多有怀念故乡,淡泊寡志之意。他的诗味道独特,精美之处令人击节不已。
    这首《七绝 • 自觉》写得飘逸不拘,文清意雅,沉郁之间,意味悠长。自觉多情难味味,自己感觉是个多情之人,然而别人是难以品味的。味味,第一个味是动词,品尝之意。第二个味是名词,是味道的味。人惊陋貌许言言。这个陋貌在这里不是相貌的意思,而是诗文之意。先生自视甚高,诗文亦好,却说与李义山相比,他的写诗就成了焚琴煮鹤,糟蹋了诗词的美好。因此这个“陋貌”也可以理解成反话。是说,如果我的诗写的不好,允许别人评论。这里第一个言是动词,是品评之意,第二个言是名词,是话的意思。座中麈尾生尘久,这一句很厉害,如果你知道这一句的含意,就知道先生的自视有多高了。这句诗的核心在麈尾二字。麈尾是魏晋、唐时期士大夫拂秽清暑显示身份的一种道具,亦有领袖群伦之意。当时只有善于清谈的大名士才有资格执麈尾,因此有类似于权杖的含意。这句诗是说,自己已经很久没有秉持麈尾了。从此心湖不著痕。这句诗写得很漂亮,味道也尽在其中。有一句话,哀大莫过于心死。一个人的心如果死了,其悲哀是最大的。如果内心没有了波澜,没有了激情,对一个有才华和志向孤高的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呢?不言而喻。如果我们把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连起来看,就能完全明了先生的感慨之情了。
    这首诗的风骨鲜明,表现形式与内在本质特点完美统一。正是什么样的作者写出什么样的诗,什么样的诗也能反应作者的特点。这就是诗的风骨。







這是某壇副壇主觀局閣主先生在其系列《品詩雜談》中對我前年一首小作的評點,感謝先生的夸美和評點,同時也錄下此貼後面的相關跟帖,以示故人之情,也見人性善惡,有人總不忘故人之情,有人總不念自己之惡:


松花江(四季風先生)
附议评析。穿越梅岭先生才华横溢,对本论坛做出过极大的贡献,他的出走,无疑是本论坛重大损失……
珍珠(妙則老兄)
赞同老哥观点。包括一苇一苇。
观局阁主
谢谢先生赏读鼓励,我对梅岭先生的才华是十分认可的,这文章里少了他是不行的啊。
珍珠
读了赏析。我更加佩服观局兄了,你是一个心胸宽阔的人。穿越梅岭人不错,诗词也不错。包括一苇一苇都是很有才华的人。

玉壘浮雲
一个诗人的诗骨决定了其诗歌的格局,看待问题的深刻与否,是诗心所在。而诗风则是综合艺术表现,没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就无法完美地表现诗骨的精神实质;如果诗骨受到局限,其艺术表现也往往流于表面,而缺乏深刻的味道。因此风骨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艺术综合体。——学识广博,所论精彩,问候您(這個您是指觀局先生)

一朵禅(梅蘭翹楚)
小人的诗再精彩他永远也超越不了自己。

珍珠
不赞同你的观点!!!  

一朵禅(梅蘭翹楚)
汪精卫的诗写得好么?写得好,但他是汗奸不值品评,既便再在诗骨也没有人品中的品骨。所以写诗,写好诗,首先要做“好”人。




珍珠
你应该向观局阁主学习!!!

一朵禅(梅蘭翹楚)
这方面我确实要向他学习,但我有个人底线,我有个人原则:不与小人为伍,不与无德之辈做朋友,不做中庸之人,只会认真做事,交可交之人,做可做之事,写可写之诗。观局兄才华横溢,为人人品没有说的,已经到了佛界的最高层。孙悟空大闹天宫不也是被如来佛一巴掌拍在五指山下么,后来历经五百年孙悟空不也一心向善了么。牛魔王最后不也是被观音收拾乖乖的变成老牛了么。在没有人管制的网络上,更要做好自己,尤其是人品。


小吉仙
学写诗更学做人。

一朵禅
浪迹江湖啥味味,唯凭陋貌许言言。
道是麈尾生尘久,惯看孤狐不著痕。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5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1: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天一角 发表于 2015-10-16 11:18
他也离开那里啦,若真是这样,剩下的就是烂摊子一幅。

一個在栽花,一個在種刺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474
贡献
34586
金钱
38178

特别贡献奖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5-10-16 11: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5-10-16 11:24
暫時沒有,但已經是大廈將傾了

兴亡在于掌舵人的情操德行之境界,不以善意施人,终究难避覆顶之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5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1: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天一角 发表于 2015-10-16 11:34
兴亡在于掌舵人的情操德行之境界,不以善意施人,终究难避覆顶之灾。

這種人自己很卑鄙,卻總是一高大上的形象以示人,殊不知早已是臭名遠揚。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474
贡献
34586
金钱
38178

特别贡献奖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5-10-16 11: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5-10-16 11:29
知诗之风骨者,真知诗也。
《七绝 • 自觉》
作者:穿越梅岭

呵呵,看了以上交流,真让人啼笑皆非。高尚之人必有三五好友或群雄跟随,反之则是衰人一个。世上诸事则以成败论英雄,不是个人的标榜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474
贡献
34586
金钱
38178

特别贡献奖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5-10-16 11: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5-10-16 11:37
這種人自己很卑鄙,卻總是一高大上的形象以示人,殊不知早已是臭名遠揚。 ...

众人响应的地方必出明主,自己昏聩不明怎能号令众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474
贡献
34586
金钱
38178

特别贡献奖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5-10-16 11: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5-10-16 11:30
一個在栽花,一個在種刺

如是带刺的玫瑰,还会有人去摘,光长刺不开花,直恐是无人问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2 00: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