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31|回复: 8

[其他] 谈谈学诗的八个关键因素 1.30

[复制链接]

83

主题

319

帖子

2321

积分

栏目顾问

翠微风韵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81
贡献
417
金钱
933
发表于 2016-2-22 11: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谈学诗的八个关键因素 1.30
今天,我来谈谈对于学诗的一些关键影响因素。
1、时间。任何技艺要想精通,都必须投入大量时间。不过,除了“时间总量”,还要特别注意对“连续时间”的掌控和利用。因为只有时间连续(或者叫一整块,至少半个小时),我们才能比较容易完全投入地创作和阅读。时间太零碎,会让我们的阅读难以深入, 思考容易碎片化。所以在可以空出连续时间时,一定要排除其他干扰(比如电话、闲聊),专心致志地阅读和创作。日积月累,思考才容易体系化。这样的时间,往往在晚上或者假日出现。而现代人夜生活常常很丰富,假日也多有安排,如何取舍,是值得认真思考的。
2、天赋,完全天赋的特质肯定是有的。可是更多的所谓天赋,比如对语言的敏感程度,实际上往往还是由每个人的家庭环境决定的。为了简便,这里还是称作天赋。有天赋的人往往推敲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强。对字词敏感。诗词是字斟句酌的艺术,一字一句不同,差异就会很大。我近来有过尝试,七绝前三句一样,末句提供“两个版本”,意境就有很大的区别。这一部分能力在成年以后不大容易得到提高(心理学称这部分能力的发展有其关键期,一旦错过,再弥补就非常的难)。假如具备这样的能力,则四十岁才开始创作诗词都完全可以写出很出色的作品来。对一般人来说,就要尽量挖掘和发挥自己的天赋潜能。
3、朋友及榜样。古人说,无友不如己者。有几个诗道精深并愿意交流的诗友非常重要。我也是不久之前才意识到,仅仅通过自己很难完全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镜子。但对方越复杂,相形之下,一种可能是发现自己也有复杂的不为自己所知的一面,一种可能是发现自己实在浅薄。这对于写诗来说,都是好事。对我来说,这些年在诗词上所以有些进步,有几位对自己有很大的影响,他们确实起到镜子的作用。中间有男性,有女性,他们对我的影响清晰地反映在我的诗里,比如独孤食肉兽,他的选题,推动我在城市题材方面走下去。比如龙帝天,他促使我走近宋诗。还有一位女性朋友,她在阅读的眼界和见解(尤其是现代诗方面)对我都有很深远的影响。当然,朋友也需要棋逢对手,自己太过无趣,或者功力太浅,只怕很难找到好的诗友愿意与自己深聊。交流,一定要互相给予才行。栽得梧桐树,始有凤凰来。
4、书籍加思考。这一点很好理解。尽管现在获取资料的渠道很多,报纸、杂志、微信、空间包括电影等等,然而最系统最体系化的资料仍然要属书籍。当然,阅读起来会费劲一些,见效慢一点。然而只有系列地读过一个专业里的若干好书,对于这个专业才能建立起体系化的认知。不过,貌似现在很多人更流行一是玩论坛,玩微信,玩各种圈,二是晒读书,至于真正读进大脑有多少书呢?大概只有自家知道了。思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记得我大学期间就看过很多武侠小说,现在回想起来没什么营养。有多少思考呢?大概不多。所以思考需要和其他一些东西配合起来,那就是1我要做什么样的人?2我当下应该读哪些书?3我如何坚持阅读?4我从今天(或者当下)的阅读收获了什么,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对这些问题如果缺乏思考,阅读就算有,大概也是走马观花或零碎的,思考自然就不可能深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和思需要有机结合,思考最好和自己的人生体验结合起来,万不可只局限在书本知识上。另外,阅读要学会对比,比如同样是赠别诗,李白和李商隐的风格就有很大区别: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板桥晓别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李白诗很像大白天,非常爽朗,而李商隐的很像黎明,充满梦幻。看出不同作家、作品的不同风格,对于自己应该如何取法、借鉴会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学诗词,不能盲目取法,先读与自己性情相近的,然而再参济以其他的风格。就对个人的影响来说,李商隐的七绝就远远超过李白的七绝了。
5、体验和视野。应该承认,有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视野者,其创作的面貌也会大不相同。昨天我看到一则记载:李太白云:“予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酒隐安陆者十余年。”可见李白的豪迈和其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有不小的关系,再如,杜甫在晚期的作品和早期的作品也有不小的区别。从我个人体验来说,随着阅读视野的不断拓宽,对于自己创作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很赞同在时间、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去旅游旅游,年轻人也不妨多谈几次恋爱。看过一篇谈胡兰成的文章,其中有一节说得很好:“胡兰成是聪明人,更主要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与张爱玲的近距离接触。张爱玲的教养,张爱玲的独特的视角和见识,张爱玲的趣味和眼光,张爱玲西化式的待人接物的冷静和自私,在他都是一种从未见识过的新鲜的刺激。”只要你近距离去接触一个人,就一定会从他(她)身上发现一些于自己有益的东西。这个人越是优秀,越是合你胃口,你获得启发就会越大。
6、反思和总结。反思是思考的更深一步。这样的思考是有益的吗?我应该这样写,这样阅读吗?每天这样的交流方式对自己有益吗?只要问出这样的问题,这就是反思。我这些年创作诗词不断变化,从最初的执殳集、兰花集到大城集、飞毂集,到一尾集、木樨集、荆楚集等等,实际上风格和着眼点都有很大的区别,何以如此呢?还是反思的结果。我不喜欢重复。创作,必须有所突破,而不是自我繁殖。有诗友提意见说,好像我没有形成一种固定的风格。对我来说,一旦我的风格固化了,那我就不再是我了。我不认为有一个统一的反思和总结的时间点,也许有人一个月反思一次,也许有人半年反思一次。但无论如何,学会反思,并努力提升自己才是紧要的。
7、孤独。大概很多人都害怕孤独,总觉得这样不合群,没有人陪伴,一旦这样就无所适从。实际上孤独非常滋养人,因为在我看来,孤独是人的本质。我个人的创作得益于孤独很多,我以往直至现在一直都对热闹的场合充满警惕,因为它们很可能让我不清醒。你只有置身孤独之中,你才能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未来的路到底该如何走。我取名残荷,实际上蕴含着一种无所依傍的意思。繁华落尽,冰雪欲来,在残荷眼里,那是它永恒的命运,它并不悲伤,甚至还有欢喜。我与我周旋,多么好的陪伴。当然,这种孤独最好是从热闹中来。否则,有可能沦为顾影自怜。我这些年越来越喜欢鲁迅的作品,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注意,不是寂寞)。且引《祝福》的最后一段: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8、距离和做自己。学诗难免阅读,难免和近距离去观察一些人和事。然而以反思的眼光去看,这样的做法也是有风险的,那就是完全陷了进去。历史上好些诗派比如江西诗派其实他们开头都有好些牛人,然而越往后,这一路有出息的人就不多,为何呢?他们和这一路的祖宗亲近得以至于没了自己。所以,我常常告诫一些亲近的诗友说,学诗,万不可失了自己。古人说得好:诗不可有我而无古,更不可有古而无我。网上的碰壁斋主曾经有一段话谈得特别好,这里转引之:
“宗师出于情绪心性、风格倾向的推逼,会形成他特别的诗法;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并非首首都如法泡制,也并非时时都坚持得特别死硬。那个诗法受他自己把握,而不是由诗法来把持他。他甚至未必理性地认识到自己的诗法,进而刻意地遵守自己订下的教条。宗师特别的诗法来源于他特别的心性偏向,跟他自己很合拍,像是从自己肉里长出来的;即便是个瘤子,也跟身体血脉相通、痛痒相共。他的诗法是活的、有生命力的,跟他这个人、他的诗打成一片,成个有机的整体。这样,诗法的特别偏向,正好成为传达心性特征、造就诗境特色的长处。诗法暗含的弱点不易暴露。同时他才情很好,识力也足,他也可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诗法的弱点。
到了学徒呢,没那才情、识力,也不知弱点所在,照葫芦画瓢抄诗法,而且坚持得不近情理。学生自己的心性未必近于宗师,诗法可以成就的诗境,未必跟他这个人合拍;一个人干他不合适的活儿,免不掉别扭、不自在。好比说,别人磨铜成了镜子,他就成天躲在家里磨砖头,而且时时跑去调研一下,把别人磨的手法、姿势学个十足。他到市场上去卖自己那块薄砖头,宣称是某某磨镜大师的真传,不把大师和他的手艺一起搞得臭名远扬,那才怪了。对学生说来,诗法不是从自己身上长出来的,而是从外边强加的。”
我想说的大概就是这样八个方面。需要提醒的是,有很多方面实际上交织在一起的,比如阅读需要距离、反思需要品味孤独,朋友需要交换视野,天赋有待他人挖掘等等。大抵上,如果学诗者能注意到以上八方面问题,并且自身条件不是太糟糕,我想日积月累,总是可以写出若干不坏的作品来的。


画外音
诗友陆天泓:好文章,天赋可放第一,时间可以放再后。

残荷答:天赋重要吗?当然重要。不过对于这种先天决定的东西,我不想过多强调。如果没有天赋,但又爱好,怎么办?再则,一个诗人的最终成就,天赋的贡献比例有多大?须知,李白那样的天才到底是少的。多数人都只能是贾岛孟郊那样靠苦吟,时运也不太济的诗人。对这样的“普通”作者来说,我想良好的创作习惯(包括对时间的管理和运用)也许比天赋更加重要。

68

主题

1610

帖子

613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91
贡献
1775
金钱
2141

中坚诗友勋章

发表于 2016-2-22 16: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值得一读,说得很在理。开始学诗时,愈多练笔,同样一个题材可以反复去写,写得脑枯为止。但当有了一定功底后,就要憋住那份写诗的冲动了,每日都有一篇甚至数篇诗作者,往往写得较为浮泛,缺少那份沉淀。这是我的个人体验,也分享一二。问好

点评

学会深化、延伸自己的体验,无论对于创作还是阅读,都大有裨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22 2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7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045
贡献
28787
金钱
34743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荣誉管理员奖

发表于 2016-2-22 16: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喧嚣过后,归于沉寂。一篇甘守寂寞,自我深省后的经验之谈,很有借鉴意义。虽说不一定符合每个诗人的具体情况,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置顶一周,以供交流。
从心所欲不逾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319

帖子

2321

积分

栏目顾问

翠微风韵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81
贡献
417
金钱
933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20: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秦砖 发表于 2016-2-22 16:07
很值得一读,说得很在理。开始学诗时,愈多练笔,同样一个题材可以反复去写,写得脑枯为止。但当有了一定功 ...

学会深化、延伸自己的体验,无论对于创作还是阅读,都大有裨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1

帖子

25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27
贡献
64
金钱
93
发表于 2016-2-24 15: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讀罷,,,很受啟發。

点评

艾兄好久不见呵呵,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27 13: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9

主题

502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099
贡献
4280
金钱
8173
发表于 2016-2-26 21: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经验之谈。收藏学习,感谢残荷老师的无私分享。敬香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319

帖子

2321

积分

栏目顾问

翠微风韵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81
贡献
417
金钱
933
 楼主| 发表于 2016-2-27 13: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艾詩人 发表于 2016-2-24 15:41
讀罷,,,很受啟發。

艾兄好久不见呵呵,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7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045
贡献
28787
金钱
34743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荣誉管理员奖

发表于 2016-2-29 09: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韵乃声韵 发表于 2016-2-29 09:20
不无道理,可供初学者参悟。
不过,诗极另类,诗人亦然。严格地说,诗不是学出来的,而主要是悟出来的。一 ...

欢迎声韵先生在律版多发表些有益后学的诗词理论文章,律版需要。
从心所欲不逾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31 22: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