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2-17 22:09 编辑
由“探”发音的探讨看某人的学术态度
适才看到某“首版”一篇奇文:
“关于“探”的读音”(金筑子):
李商隐的名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中的“探”读仄声,而平水韵“探”却不是平仄两读字,而只能读平声,是不是李商隐用错了?前几年在中华诗词百家曾作过讨论,最明显的怪论是:“平水韵漏收了探字的仄声韵。”我在当时即进行了解释,可那时的中华诗词百家论坛还被一条恶棍把持着,我的解释抵不过他的“平水韵漏收了探字的仄声韵”。现重新解释:
《广韵》“探同撢”,而“撢”为平声去声两读,平声在侵部,去声在勘部。李商隐在这里用的“探”实为“撢”的通假字,“探”通假为“撢”之后,“探”就为“撢”而可读仄声了。
-----有几个问题需要澄清:
一、 为什么金筑子至今谩骂原中华诗词百家论坛版主是“一条恶棍”?无非因为当时的版主不同意他的《大雾诗》用韵今古混用。于是金筑子十多年来耿耿于怀,谩骂至今。现在金筑子以为在这里当了“首席”,没人能在封杀他了,于是肆无忌惮,经常无事生非,旧事重提,偷偷谩骂几句,解解心头只恨。这只能反映他的心理狭隘,睚眦必报的心态。
二、 心态不正,学术也是搞不好的。探,在这里是“撢”的“通假字”吗?显然金筑子这里弄颠倒了!在李商隐“探看”这个词中,探显然是本字,撢---怎么会是本字?若是李商隐因为“探”没有仄声,为了借音而用“撢”作为“通假字”代替本字“探”,那就应该写作“青鸟殷勤为撢看”----这样撢才是个通假字。显然金筑子不懂什么字叫通假字。
什么叫通假字?通假字实际就是为了借音而临时性地使用白字或错别字代替本字。这虽然是正常的文言现象,但一定要明白本字是什么。
三、 李商隐这首诗中所用的探字,表示“探视,探看”之意,是探字的本意。也无须使用撢来通假字音。因为在中唐探字已经有了仄声用法。这原百家论坛版主无患子早就有专文论述,平水韵(简表)中探字只列有平声,不过是漏列了仄声而已-------你金筑子不会不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