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山青松 于 2017-4-11 01:24 编辑
词牌名称来源、典故汇集【之一】竹枝
1、竹枝
唐教坊曲名,本是巴渝民谣。
“竹枝”原是巴山楚水一带的民歌,唐·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曾在建平(今重庆巫山县)见到联歌“竹枝”,他也效屈原作《九歌》为其谱写新词九章,称《竹枝词》,被后人收入词集、词谱。
刘禹锡《竹枝词》序:“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suī)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jié)如吴声。虽伧伫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歌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扬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竹枝》调名来自曲中和声,五代孙光宪有词,依稀窥得远古竹枝词的原貌:
乱绳千结(竹枝)绊人深(女儿), 越罗万丈(竹枝)表长寻(女儿)。
杨柳在身(竹枝)垂意绪(女儿), 藕花落尽(竹枝)见莲心(女儿)。
竹枝、女儿这两个衬词是唱竹枝时群相随和之声。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来源有三种类型。 一、古代巴蜀民间歌谣演变而来。 二、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歌。 三、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律诗,这一类文人气较浓。
竹枝,14字,单调,两句。有两种格式。
甲,【平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乙,【仄韵式】平平平平仄仄仄韵。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竹枝词格律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此格律真是平起首句入韵格式,平仄变动,第三句不入韵。】
竹枝回文格律。
甲,【平韵式】【正文】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1 2 3 4 5 6 7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8 9 1011121314
【回文】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1413121110 9 8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7 6 5 4 3 2 1
乙,【仄韵式】,不作回文
竹枝衬字式回文格律
【正文】
平平仄仄【竹枝】仄平平韵。 1 2 3 4 【竹枝】5 6 7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女儿】。
8 9 1011121314 【女儿】。
【回文】
平平仄仄【竹枝】仄平平韵。 14131211【竹枝】10 9 8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女儿】。
7 6 5 4 3 2 1 【女儿】。
这种衬字式歌词是一人歌时,众人和声衬字。采莲情景随和依次用举棹、年少。即为
【正文】
平平仄仄【举棹】仄平平韵。 1 2 3 4 【举棹】5 6 7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年少】。
8 9 1011121314 【年少】。
【回文】
平平仄仄【举棹】仄平平韵。 14131211【举棹】10 9 8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年少】。
7 6 5 4 3 2 1 【年少】。
竹枝【1】【通体回文】莲香蕴月七星天【词/天山青松】
【正文】
莲香蕴月【竹枝】百花缘【女儿】,
1 2 3 4 5 6 7
丹心汇卷【竹枝】七星天【女儿】。
8 9 1011 121314
【回文】
天星七卷【竹枝】汇心丹【女儿】,
14131211 10 9 8
缘花百月【竹枝】蕴香莲【女儿】。
7 6 5 4 3 2 1
这是词牌名称来源、典故之一。青松准备编辑60篇,待陆续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