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月影诗社副首版
精华55
注册时间2014-10-24
威望1476
金钱7924
贡献5659
副首版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副首版
  
威望- 1476 点
贡献- 5659 次
金钱- 7924 枚
 
|
论史
伤心总为黎民泪,踏尽百川皆始终。
可怜最是风人旨,各有立场论众雄。
古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固然是事实;但月旦人物,评判时势,则是书生所长。正所谓:“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聊为一说。见仁见智耳。
问君气象有谁同,年少已堪胜大风。
功过生平凭尔论,八三四一叹英雄。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毛泽东《咏蛙诗》:从这首早年的言志诗里,我们可以读出一代伟人的雄心抱负,大有治理国家、收拾河山,舍我其谁的味道。这首诗自然地流露出了毛泽东的君王思想,而且还有一股君王的霸气。
立地生辉顾盼雄,风姿仪态几人同?
鞠躬尽瘁真良相,众国半旗倾倒中。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总理《无题诗》表明自己求学救国,百折不挠的志向。《无题》作于1917年,周恩来赴日留学前夕,时年19岁。一九一七年九月,周恩来为了投身到祖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去,毅然放弃在日本学习的机会,决定回国。周恩来日本回国前夕,他的同学好友张鸿诰等人为他饯行,请书赠留念。周恩来挥毫书赠了《无题》这首诗,并在诗后写有“右诗乃吾时所作”,“返国图他兴,整装待发,行别诸友”等字句。
岂因胜败说川湾,负却民心不汗颜?
英杰还从时势造,应知道义在双肩。
腾腾杀气满全球, 力不如人万事休! 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蒋介石《述志》
抗战初期,蒋介石基于“攘外必先安内”的思路,采取不抵抗主义,国民党革命派代表人物何香凝十分气愤。1935年她给蒋介石寄去一个邮包,里面装有一条裙子和赠蒋介石一首诗。诗云:“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蒋介石恼羞成怒,但又无可奈何,毕竟何香凝是辛亥革命老前辈,是国民党领袖廖仲恺遗孀,在国内外影响巨大,是无论如何动不得的人物,只好吃个哑巴亏。
西安事变扣君心,抵却当时力不禁。
一生此事堪名史,纵有豪情惜被擒。
总府远来意气深,山居何敢动嘉宾; 不堪酒贱酬知已,唯有清茗对此心。——张学良赠张治中的诗
九·一八事变爆发当夜,张学良陪着英国驻华大使夫妇坐在一个包厢里观赏梅派京戏《宇宙锋》,这次演出是为辽西水灾筹款。可是,文化名人马君武却以此为题,写下了那首让张学良终生恼恨的诗——《哀沈阳》。诗曰:“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诗歌发表于上海《时事新报》后,很快传遍全国,打那之后,在国人的眼中,张学良便是一个性喜风流、为色祸国的花花公子,头上结结实实戴上了一顶不抵抗将军的帽子,让他有口难辩,郁闷之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