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关心用普通话写律诗
格律诗,即五律五绝、七律七绝两种格式。这两种格式通过一千多年的传承,已经深入人心,这种格式已经不是可以用任何别的形式可以代替的,更是不可取消的。然而随着全国普及普通话的推广和应用,用普通话读写五七言格律这种形式的诗的趋势越来越显得必要,我们不能不重视这个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又不是简单地把阴平阳平上去硬套旧声平上去入,就这么简单地就可以解决的。普通话即北音是发生在五胡乱华之后,北方胡言说汉语的产生的新音。陆法言在编写《切韵》时“论南北是非”也没有把这胡化汉语论进去。后来由于金、元、清三个朝代,北方半个中国的北音已成事实,加上金元明清首都都在北京,就更加巩固了北音向全国发展的趋势。自民国起,更由政府以北音为国语(新中国改叫普通话),于是,从金代至现代已经一千年了,我们不能不正视这个现实。 早在金、元时期,在金、元做官的汉人就研究过北音的特点,特别是江西人周德清,更是认识到北音的阴阳上去与平上去入的不同,首先提出了北音已入派三声的观点,著了《中原音韵》用于写北曲的韵书。当时北曲是根据北音自身阴阳上去四声不同于平上去入四声,产生了与词的不同形式的押四声而不是押平仄的格式。曲在小令上与词相似,但押韵不同,即不能套词的平仄。那时古人更发现了不能用北音套旧平仄写格律诗,提出了诗依平水韵,词依词韵,曲依曲韵,三韵分立的观点,并一直沿用至今。然而今天随着普通话的全国推广,这三韵分立的局面将被打破。十多年来,一些人只是想用筒单的方法去代替旧格律,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用北音自身的特点即优点:阴阳仄(上去)三分法去不同于旧平仄两分法用于格律诗。这看起来很麻烦,不习惯,但只要用熟了我想就可以自如的。阴阳仄(上去)三分法与平仄两分法有明显的不同,也不必标(新)以示区别,各写各的,新旧并存而不是什么“双轨制”。还望有志于新韵者不妨一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