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0|回复: 9

诗与画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8-5-22 21:05: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与画有着相通的道理,人们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在唐代诗名气高过杜甫,李白,王维也善作画,因此王维的诗给人画意,王维的画中又带着诗情。
       作画的大师,他们并不是坐在书斋凭空想象着作,他们游历名山大川,观察市井人情,带着大量写生回到画桌,大笔一挥,一幅名画诞生,叫人看了,觉得山是山,水是水,人是人,房是房,店铺是店铺,家具是家具,很象,很细微。而画的差的人,他们画人就是一个鼻子两个眼,千人一面,画山就是古代山水画法,北方的吕梁山是这样,南方的武夷山还是这样,这样的画没有看头。
       写诗也和作画一样,有的人描摹细腻,曲尽衷情,有的人却千诗一面。比如大诗人杜甫写寺庙的诗
山寺
野寺山僧少,山圆细路高。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让人读了,有空间感,细节感。
再比如杜甫写居家闲适的小诗:
落日
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
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极其平常的一个黄昏情景,被他描写的活灵活现,人人如见,尤其“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一联,个个心中有,人人笔下无。
而唐代其他的一些诗人便不能描写这么细致,几句套话便结束一首诗。记得以前在诗刊上看到一个老同志写华山的诗,读了好几首,仍然感受不到华山是个什么样子。现在随便从网络取来一首诗:
过敬亭山
宣城诗画里,独望敬亭山。
竹林侵古道,飞鸟出云端。
欲去寻隐者,往还起夕岚。
故人应不见,长歌遍倚栏。
读这首诗,我们不知道这个人是生活在唐代还是现代,敬亭山有什么特色特征。这样八句的内容,比杜甫八句的内容小多了。
      网络诗人李子说:“读了一个人的诗,要看得出这人是男的还是女的,多大年龄,从事什么职业或从事过哪些职业,主要生活在什么地方或主要到过哪些地方,他(她)的主要生活经历分成哪几段。”从他的论述中,知道我们现在的诗都是“无我之境”,不善描写自己的感情,也不善描写我们的生活环境。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22 21:10: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说法似乎与金老的观点有些相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1

主题

420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80
贡献
5538
金钱
10134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5-22 21:19: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画的树,除了松竹,不知道是什么树,徐悲鸿也这样批评,但这也是优点,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8-5-22 23: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5-23 10: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指诗的意境,不是指艺术方法。诗是语言艺术,要用比兴指代等修辞方法传达感情,诗的字数又有限,故只能用最精炼的语言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特点描写,而绝不可能用工笔绘画法“完整的清晰的具体的”描写物象。金筑子的九字宪法是脱离实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8-5-25 13: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18-5-25 14:05: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吾闽 发表于 2018-5-25 13:40
时常会想起一个问题:诗中有画,是有画面?得画理?见画法?

应该是有画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18-5-25 17:52: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图书府吏 于 2018-5-25 17:54 编辑
五云山人 发表于 2018-5-25 16:58
老北啊!忒冷清!莫非两个理论版又纡筹合并?哈哈!


理论版不是期刊杂志,期刊在评职称动力下一季度才能办一刊,理论版天天看,那有那么多理论,不必太严肃,随感而发,随便聊聊,这是诗话原旨,所以古代诗话不是动辄要作论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8-5-25 22: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2 23: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