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感情对象应该是清析的完整的具体的(三)
我在这里说的“诗”,特指作者用以抒发感情的诗词,不指叙事诗的记事,更不指小说的虛构。诗的感情对象与小说的虚构对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范筹,针叶林故意把它们混为一潭,是妄图证明他一惯的主张:诗可造假。
另,诗写真实中的真情,也就是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而不是为写诗而可以任意造假!苏东坡曾指出王安石的菊花落瓣须“仔细吟”,是因为苏没见过菊花落瓣。而王安石是见过某地有菊花落瓣的,于是用行政手段把苏贬去一见。古人的这个故事是强调诗写真实的最好的例证。王国维的有我之景与无我之景,这有我无我之景都是真实的,并不是“悠然见南山”见的反倒是“南海”。请问针叶林们,你们找得出历史上有哪一例造假诗、或有哪一例诗可以感情造的理论?
诗更不存在什么艺术真实。所谓艺术真实这个名词出自近代的电影创作:最初的出处是苏联导演,他为了镜头的集中拍摄把大炮紧密地排列于一处,这在现实中是不允许的,但电影为了镜头的须要,遂发明了艺术真实这个词。更常见的是人物对话,演员大多数都是面向镜头,且距离很近,而不是对话人物互相面对面,这些手段都统称为艺术真实。然而诗人用语音或文字抒发感情却不须要什么艺术真实,即艺术造假手段!
一部全唐诗,一部全宋词,针叶林举得出哪一首是感情造假的?有李白去写海南诗,有杜甫去写山东诗吗?沈佺期、宋之问写流放诗,其中有颂圣的感情吗?上世纪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省吃红烧肉,周总理吃饭把涮碗水喝掉不浪费,这些都是党刊公开报道的,说吃不饱是攻击现实吗?而针叶林之流睁着眼睛说瞎话,什么亩产万斤诗,什么人民公社食堂吃饭不要钱撑死了好吃懒作的千万农民,这些造假就是所谓的艺术真实吗?
感情真实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而不是工匠的制作手段。所谓艺术真实,只是用来为造假而用的一种以假乱真的艺术手法,就如魔术师的障眼法。电影导演就是一个高级工匠,不能与真诗人同日而语。因诗人披露自己的感情真实,那是把自己的灵魂暴露给人看。演员扮演的夫妻感情不是真实的夫妻感情,诗人写的夫妻感情才是真实的夫妻感情。
针叶林为什么要去写与己无关的新疆诗,戈壁诗,昆明雪,而他是不具备这新疆,这戈壁,这昆明雪的真实感情的,但还是要写,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比你们有真实感情的人写的还好!也就是说他写的造假比你们写的真实还好。当然:写真实的诗因种种原因不一定就写的好,写真实只是有了写好诗的基础;而造假则是永远也写不出好诗来的,就如用真米不一定做得出好饭,但用造假来则是永远也做不出能吃的饭来的。 针叶林为什么一直主张诗可造假?这与他不同常人有关。十年来在网上的名人、常客,有哪一个人身份没有自己公开过?包括当时最有争议的畅游江湖、知味堡人。中华诗词论坛首副版主还必须实名备案。唯独两个“名人”:针叶林、吟者,人们从不知道他的实名叫什么?他有家有老婆有孩子吗?他写过生日诗说他有多少岁吗?当然,不暴露这些是自己的自由,吟者是不暴露自己但也不在这方面论及别人,也还算是一个君子。而针叶林却是紧裹自己而偏又借此辱骂嘲笑别人的小人。北戴河真名吕文殊,针叶林说他是吕布的后代,三姓家奴。针叶林挂在嘴上的是倭人李光前。金筑子的真名有两个字和一个贪污份子的名字相同,他就说金筑子和那个千里之外的贫污份子是兄弟(就算是兄弟,也没有一同贪污的必然吧)?针叶林把自己的身世包裹得严严实实,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见不得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