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精华10
注册时间2017-12-1
威望1859
金钱9014
贡献6163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威望- 1859 点
贡献- 6163 次
金钱- 9014 枚
|
本帖最后由 绝谷野樵 于 2018-6-20 19:26 编辑
很多讨论者都是这样理解的:
1)残月数峰西 = 残月(悬于)数峰(之)西
但本人认为应这样理解:
2)残月数峰西 = 残月(时分)数峰(静立)西(边)
因为按1)理解容易引发质疑,作者通常总是在一个山峰下望月,因此现场所见之月也就在一峰之西,不是在数峰之西。
关于“残月”的理解,有两种理解法:
理解1: 按时间来理解——黄昏月为新月,拂晓月为残月。如柳永词:杨柳岸,晓风残月。
理解2: 按形状来理解——圆月为满月,残缺不全月(多指月牙)为残月。
对于格格的“残月数峰西”,因诗中说的是黄昏,因此不能按“理解1”,但可按“理解2”,即诗中的“残月”仅指“残缺不全月”,即“月牙”也。
那么对于黄昏月牙,称其为“新月”或“残月”都是可以的,前者着眼于时间,后者着眼于形状,作者可根据诗词内容需要灵活选择。而读诗者也不可固执于一种理解而责难于另一种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