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01|回复: 26

评观局阁主的格律观

[复制链接]

32

主题

302

帖子

17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8
贡献
436
金钱
660
发表于 2018-7-3 13:52: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观局阁主写了一篇文章——《试与李树喜先生商榷唐格律诗“出格”问题》,我对里面的一些观点颇不以为然,观局阁主先生印象里不怎么研究格律,前些年邮寄我一本他的随笔,并希望得到我的“著作”《唐代近体诗格律新探》,我告诉他此书是于作龙著的,我只是网上介绍给大家,相比于孙逐明,观局阁主显然误会更大,孙逐明只是不断地把于作龙误写成于成龙。前些日感于观局阁主赠书厚谊,我从网上为其订购了一本此书,当然不出所料,此后泥牛入海无消息,未见其写读后感。(待续)

32

主题

302

帖子

17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8
贡献
436
金钱
660
 楼主| 发表于 2018-7-3 13:58: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局阁主在《试与李树喜先生商榷唐格律诗“出格”问题》一文中提出三个问题:

一,《唐诗三百首》中“出格”的律诗绝句算不算格律诗?
二,格律诗是不是在唐朝就已经完善了?
三,律诗“出格”算不算“创新”?

并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对第一个问题,他说:李先生提及《唐诗三百首》中的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诗中存在大量的“出格”问题,其实在唐代七言律诗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而且更有甚者。例如:杜审言的《春日京中有怀》一诗中,将颔联和颈联格式居然做了对调。崔颢的《黄鹤楼》采用了前半首古风体,后半首律诗体的写法。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些“出格”的唐诗不属于规范的律诗体,而是入律古风体。

……
观局阁主读王力书显然没读精,这些不是入律古风,而应归入古风式律诗。

点评

对  发表于 2018-7-3 16: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302

帖子

17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8
贡献
436
金钱
660
 楼主| 发表于 2018-7-3 14:07: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第二个问题,观局阁主的回答是:
格律诗不可能在唐朝就已经完善,而是在经历了以后历朝历代近两千年历史长河的发展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这才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正常逻辑。

……
这个结论显然是荒谬的,律诗的格律显然在唐代已众体皆备,正体,拗体,变体,吴体……历朝历代的格律书,都以唐代律诗为范例,宋元以后,变化的只是律诗内容,而不是律诗格律,格律只有传承,严守与宽松,而无发展完善之说,总的说来,唐代以后,律诗已走入下坡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302

帖子

17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8
贡献
436
金钱
660
 楼主| 发表于 2018-7-3 14:16: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望云飞 于 2018-7-3 14:47 编辑

对第三个问题,观局阁主说:

可以这样说,格律诗就是格律诗,我们今天形成的格律声韵标准是从古至今形成的最为完整的,社会约定俗成的,最具有权威的标准,是不容随意破坏的。如果我们觉得格律诗太束缚了,想要更自由发挥一下,古体诗完全可以满足这一愿望。如果有谁觉得古体诗也不能让其放飞自己的诗情,也完全可以运用散文诗的方式来纵情抒怀。如果非要把格律诗出格作为“创新”,才能“精彩”,才能“有好诗”,会被认为诗词功力不足使然,甚至是一种对格律诗的亵渎。法律就是法律,如果把破坏法律当成“创新”岂不成了笑话。

……
前两个荒谬的说法导致的必然是这个格律至尊的观点,事实上我们现在的格律虽是唐代创立,而格律至尊的观念却来源于清代,清代首创的《律诗定体》,《词律》,将诗词平仄谱公之于世,并通过科举试律将律诗格律森严起来,是以唐代的变体,拗体,到清代创作实践中基本绝迹。清人文网森严,在诗词创作上则以律格谱束缚文人性灵,清人这种思维方式也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在清朝灭亡百年后的今天,应该逐渐从文艺创作上清理这种思想了。

点评

对  发表于 2018-7-3 16: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2

主题

3301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词风曲苑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852
贡献
3680
金钱
4821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7-3 14: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学习,问好。

点评

谢谢,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3 14: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34
贡献
33019
金钱
53092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8-7-3 14:26: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局兄的说法有误,一,出格的律诗也是律诗,其二即近体诗定体,在唐代已经完成。

点评

梅岭先生说的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3 14: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302

帖子

17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8
贡献
436
金钱
660
 楼主| 发表于 2018-7-3 14:44: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附观局阁主文:

试与李树喜先生商榷唐格律诗“出格”问题

山水悟道兄台送了一本书与我,这本书的名字是《观潮诗话》,其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李树喜先生。先生的文笔确实老到,书内文章颇有见地,令我捧读难释。然当我读到《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律的“出格”问题》以及《关于“出格”的补议》两篇文章时,对其中关于唐律诗的认识以及对格律诗“出格”的立论是不能同意的,而且,书中对唐律诗的认识和结论甚至将给格律诗创作带来误导。为此,提出我对此问题的不同看法,以供商榷。
   李先生在文章中说:《唐诗三百首》中的五律和五绝,按照《律诗正体》“正格”衡量,出律和破律的占到半数之多。先生用了很大篇幅例举了“出格”问题,这里暂且不谈,关键是先生以此做出结论:“总之,唐人用律可总结为:一,依律,合于基本格律;出格,突破一般程序。”最后,先生进一步给得出结论:“《唐诗三百首》五律五绝的用律和出格,给后人的启示应当是:有所遵循,敢于创新,适当放宽,提倡新韵,以适应诗词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随后,在其《关于“出格”补议》一文的最后更是大胆放言:“总之,律诗须程序,出格亦多之。不救也精彩,律外有好诗。”李先生将《唐诗三百首》作为作律诗可以随意“出格”的权威标准。
   对此,我们需要厘清以下几个问题:一,《唐诗三百首》中“出格”的律诗绝句算不算格律诗?二,格律诗是不是在唐朝就已经完善了?三,律诗“出格”算不算“创新”?
一,《唐诗三百首》中“出格”的律诗绝句算不算格律诗?
   其实,这个问题已不是问题,在诗词界早有共识。在唐代,当格律诗产生以后,很多诗人在写古体诗时喜欢使用律句,被称之为入律古风,这样的诗作在唐诗中比比皆是。在古风诗入不入律方面,高适、王维、白居易、后来的陆游都属于入律一派,李白、杜甫除了个别诗以外,基本属于不入律的一派,后来的韩愈、苏轼也属于这一派。白居易、元稹等人提倡的“元和体”,实际上也是把入律的古风诗加以灵活运用罢了。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对此做了详细讲解。因此,《唐诗三百首》将入律古风归入律绝诗范畴,虽然不够严谨,但以区别纯古风体诗以及其他体裁的诗歌也是可以理解的。
   李先生提及《唐诗三百首》中的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诗中存在大量的“出格”问题,其实在唐代七言律诗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而且更有甚者。例如:杜审言的《春日京中有怀》一诗中,将颔联和颈联格式居然做了对调。崔颢的《黄鹤楼》采用了前半首古风体,后半首律诗体的写法。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些“出格”的唐诗不属于规范的律诗体,而是入律古风体。
二,格律诗是不是在唐朝就已经完善了?
   格律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也就是说格律诗是从唐代产生的,在此之前的古诗都是自由体和半自由体的。因此,格律诗不可能在唐朝就已经完善,而是在经历了以后历朝历代近两千年历史长河的发展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这才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正常逻辑。李先生却说:“唐初的沈栓期、宋之问律诗就已经完备精密了”并且举例说:“沈宋辈律诗,尤为精切”云云。且不说,唐初是格律诗刚刚产生的时代,如何就能完备精密了呢?这显然不符合客观规律。即便所引用沈宋辈律诗精切,也只是在当时水平的比较下相对而言,绝非可能是格律诗发展的最为成熟期。唐代诗歌的确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高峰,但并非只是指格律诗,而是指包括格律诗在内的古风、杂体诗、乐府诗等多种诗歌的总和。我们所熟悉的很多优美的唐代诗歌并非都是格律诗,而恰恰是其它体裁的诗歌,因此我们不能把其它诗歌的辉煌与格律诗混为一谈,甚至将其说成是格律诗的“出格”和“创新”。
三,律诗“出格”算不算“创新”?
   李先生将格律诗的“出格”说成是要“敢于创新”而且要“适当放宽”。先生这样说的胆量来自于《唐诗三百首》中律诗绝句半数“出格”的理解。先生为此大声疾呼“出格亦多之,不救也精彩,律外有好诗。”读到此,我真乃汗颜不已。先生的理解错了,其立论也就错得离谱了。可以这样说,格律诗就是格律诗,我们今天形成的格律声韵标准是从古至今形成的最为完整的,社会约定俗成的,最具有权威的标准,是不容随意破坏的。如果我们觉得格律诗太束缚了,想要更自由发挥一下,古体诗完全可以满足这一愿望。如果有谁觉得古体诗也不能让其放飞自己的诗情,也完全可以运用散文诗的方式来纵情抒怀。如果非要把格律诗出格作为“创新”,才能“精彩”,才能“有好诗”,会被认为诗词功力不足使然,甚至是一种对格律诗的亵渎。法律就是法律,如果把破坏法律当成“创新”岂不成了笑话。如果是因为没有能够了解入律古风这一唐诗特有的现象,才错误地认为唐代诗人可以随意出格格律诗,我们在此予以告知,这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一个早有共识的唐诗现象而已。最后,我们还要特别强调,中国古典诗词的评判是有标准的,特别对格律诗而言,其评判标准是明确的,也是严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302

帖子

17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8
贡献
436
金钱
660
 楼主| 发表于 2018-7-3 14:48: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折笔沉沙 发表于 2018-7-3 14:17
拜读,欣赏,学习,问好。

谢谢,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302

帖子

17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8
贡献
436
金钱
660
 楼主| 发表于 2018-7-3 14:49: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8-7-3 14:26
观局兄的说法有误,一,出格的律诗也是律诗,其二即近体诗定体,在唐代已经完成。 ...

梅岭先生说的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发表于 2018-7-3 16: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望云飞 发表于 2018-7-3 14:07
对第二个问题,观局阁主的回答是:
格律诗不可能在唐朝就已经完善,而是在经历了以后历朝历代近两千年历史 ...

观局阁主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没错。唐代近体格律虽然定体,但还不够完善,比如对三平尾、孤平、三仄尾就无明确要求,当时的人也不怎么忌讳。比如孤平概念,直到清代才有人提出来并列为禁忌,可见,格律的完善直到清代才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9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80
贡献
22229
金钱
2917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7-3 16: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望云飞 水平不错,观点不错。唐代格律已定。后人的严格要求与格律的定式无关,何况有些严格要求未必是对的。

点评

赞同刚刚观点,所谓三平尾,三仄尾,即便是清代人创见,或许在唐人看来也是画蛇添足。再说清代人这些格律新见,也要以唐人诗为证才能推行,七律避三平尾,五律不避,或许也是唐代人的共识,只不过无记载罢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3 2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9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80
贡献
22229
金钱
2917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7-3 16: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格律的三要素,律诗的四要素。在唐朝已经齐备。其他鸡毛蒜皮不当一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发表于 2018-7-3 17: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7-3 16:52
格律的三要素,律诗的四要素。在唐朝已经齐备。其他鸡毛蒜皮不当一回事。 ...

三平尾、孤平是鸡毛蒜皮问题?要是你参加清代的试贴诗考试,你写句三平尾或孤平试试看,必定判你零分,名落孙山,你还认为是鸡毛蒜皮小事?

点评

个人来说,就是并不把三仄与孤平看的十分重。当然,还是尽量避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3 17: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9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80
贡献
22229
金钱
2917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7-3 17: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望云飞 发表于 2018-7-3 14:44
附观局阁主文:

试与李树喜先生商榷唐格律诗“出格”问题

与我看法一致。
补充一些
第一条  唐诗三百首出格的格律诗的确仍属于格律诗,是不规范的格律诗。但应分为入律古风和古风式律诗两种,这两种区别还是很大的。
第二条  任何一个诗体都有一个萌芽发生发展成熟完善的过程。沈宋只有确立之功。南北朝是萌芽期,唐初格律开始形成,沈宋确立,又经过很多年,大历之后才成熟,五代宋初也有完善之功。
第三条  当时某些诗人像杜甫等,的确有想创新的倾向,但这种出格冲击了格律诗的底线,注定要失败。所谓的拗救也是强词夺理,难于自圆其说。创造出的也只是格律诗中的杂体,难登堂入室,因此不值得赞扬。杜甫的吴体就是失败的四不像的体,所以至今人们搞不清这种体的模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7-3 17:38: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8-7-3 17:09
三平尾、孤平是鸡毛蒜皮问题?要是你参加清代的试贴诗考试,你写句三平尾或孤平试试看,必定判你零分,名 ...

个人来说,就是并不把三仄与孤平看的十分重。当然,还是尽量避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7-3 17:43: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们明确的一件事情,就是到底学的清诗还是唐诗。学的唐诗,就可以认为唐朝已经完整了,学的清诗,就可以认为到清代才完成。学的中华通韵,可以认为最近才完成。就这么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51

帖子

9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4
贡献
231
金钱
361
发表于 2018-7-3 18: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对错各居其一,那新韵平仄对,唐宋元明清就全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302

帖子

17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8
贡献
436
金钱
660
 楼主| 发表于 2018-7-3 21:00: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7-3 16:48
望云飞 水平不错,观点不错。唐代格律已定。后人的严格要求与格律的定式无关,何况有些严格要求未必是对的 ...

赞同刚刚观点,所谓三平尾,三仄尾,即便是清代人创见,或许在唐人看来也是画蛇添足。再说清代人这些格律新见,也要以唐人诗为证才能推行,七律避三平尾,五律不避,或许也是唐代人的共识,只不过无记载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7-3 21: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望云飞 发表于 2018-7-3 21:00
赞同刚刚观点,所谓三平尾,三仄尾,即便是清代人创见,或许在唐人看来也是画蛇添足。再说清代人这些格律 ...

没有记载,就不要多说!
【入律的古风】与【古风式的律诗】。王力自己根本就没有相对正确的定义!
《律诗定体》,纯属托名的伪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9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80
贡献
22229
金钱
2917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7-3 22: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7-3 21:06
没有记载,就不要多说!
【入律的古风】与【古风式的律诗】。王力自己根本就没有相对正确的定义!
《律诗 ...

王力自己根本就没有相对正确的定义---但例子没错,再加上格律诗与古风的区别,还是分得清的,不信你拿几首出来,我分给你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9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80
贡献
22229
金钱
2917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7-3 22: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8-7-3 17:09
三平尾、孤平是鸡毛蒜皮问题?要是你参加清代的试贴诗考试,你写句三平尾或孤平试试看,必定判你零分,名 ...

考试归考试,正如唐朝开始考格律诗根本不考律诗而是考排律一样。你能说排律比律诗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7-4 00: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7-4 07:45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18-7-3 22:22
王力自己根本就没有相对正确的定义---但例子没错,再加上格律诗与古风的区别,还是分得清的,不信你拿几 ...

没有定义的东西,如何分?是与不是,都在你的嘴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29

帖子

6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3
贡献
167
金钱
229
发表于 2018-7-4 09: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本不精,观更有误。欲以己之昏昏而使人昭昭,可得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4 17: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