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31|回复: 13

2019年度(己亥集)诗词精粹活动投稿三篇

[复制链接]

49

主题

253

帖子

2105

积分

版主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1
贡献
446
金钱
824
QQ
发表于 2019-5-28 17: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彩娥奔月 于 2019-5-28 22:21 编辑

看花思华为(新韵)
帘卷百合香欲流,花开花落一春秋。
风吹雨雪寒霜渡,破土机芯振九州。


立夏(新韵)
朱槿凤仙花艳艳,木樱叶绿子微红。
有蛙鸣夜频传讯,水涨河平热渐浓。


公园晓莲(新韵)
森林浓绿水如丝,走上桥台一望痴。
对影神龟说史祖,睡莲夜闭晓开时。


联系方式:上海,彩娥奔月,微信号:S274857




29

主题

478

帖子

1865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上海诗苑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101
贡献
522
金钱
658
发表于 2019-5-29 08: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花思华为(新韵)
帘卷百合香欲流,花开花落一春秋。
风吹雨雪寒霜渡,破土机芯振九州。
此首读起来似乎与华为毫无关系,脉络凌乱,建议写花和写华为分开写,个见,如有不妥敬请原谅!

点评

谢谢老师的指点。 诗者本意如下,共探讨之。 首句:写景 二句:由花的生命周期花开花落,想到万物生命的春秋周期 转句:在春秋生命中经历风霜雨雪,暗语华为渡过艰难困苦 结句:华为在十多年的艰难风雨中暗下决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5-29 14: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478

帖子

1865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上海诗苑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101
贡献
522
金钱
658
发表于 2019-5-29 08: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立夏(新韵)
朱槿凤仙花艳艳,木樱叶绿子微红。
有蛙鸣夜频传讯,水涨河平热渐浓。
第一第二句写的同一样的事情,建议把第二句换个角度写,以免浪费空间,第三句没有跳转,写诗要把情溶于景才出采!

点评

谢谢老师的指点。 诗者本意如下,共探讨之。 首句:是低头之景,因为朱槿、风仙草花的植株较低,花艳艳暗示分不清春夏,还以为是在春季花开; 二句:是抬头之景(与低头所见对应,一高一低),见樱花树上的樱花已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5-29 14:07
谢谢老师的指点。 诗者本意如下,共探讨之。 首句是低头之景,因为朱槿、风仙草花的植株较低,花艳艳暗示分不清春夏,还以为是在春季花开; 二句是抬头之景(与低头所见对应,一高一低),见樱花树上的樱花已消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5-29 13: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478

帖子

1865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上海诗苑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101
贡献
522
金钱
658
发表于 2019-5-29 09: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园晓莲(新韵)
森林浓绿水如丝,走上桥台一望痴。
对影神龟说史祖,睡莲夜闭晓开时。

结句不得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4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361
贡献
20280
金钱
23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5-29 09: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绿素 于 2019-5-29 09:52 编辑

支持雪薇首版的见解。另神龟说史祖有什么典故吗?还是该园内景观?比较起来立夏稍合题意;他二首如无尾句就都不知要铺垫什么意思了。个见,不一定对。请谅坦陈。

点评

谢谢老师的指点。 睡莲是已有上亿年之久的“史祖”级的植物了,它有个特点就是晓时花开,夜里闭合,第二天重新开放。所以要在清晨里赏它才最美。 “对影”是因为赏花人踏上桥台后,向水中探望时出现的身影,正好遇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5-29 14: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253

帖子

2105

积分

版主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1
贡献
446
金钱
824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29 13: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雪薇 发表于 2019-5-29 08:59
立夏(新韵)
朱槿凤仙花艳艳,木樱叶绿子微红。
有蛙鸣夜频传讯,水涨河平热渐浓。

谢谢老师的指点。
诗者本意如下,共探讨之。

首句是低头之景,因为朱槿、风仙草花的植株较低,花艳艳暗示分不清春夏,还以为是在春季花开;
二句是抬头之景(与低头所见对应,一高一低),见樱花树上的樱花已消失,结出了微红的果子(暗示春季樱花开的季节已经过去了)
转句用夜里不停鸣叫的蛙声拟人化地转达春去夏来的消息
结句便写出夏季应有的特色,河水涨了,天气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253

帖子

2105

积分

版主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1
贡献
446
金钱
824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29 14: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雪薇 发表于 2019-5-29 08:57
看花思华为(新韵)
帘卷百合香欲流,花开花落一春秋。
风吹雨雪寒霜渡,破土机芯振九州。

谢谢老师的指点。
诗者本意如下,共探讨之。

首句:写景
二句:由花的生命周期花开花落,想到万物生命的春秋周期
转句:在春秋生命中经历风霜雨雪,暗语华为渡过艰难困苦
结句:华为在十多年的艰难风雨中暗下决心,用心良苦,制造了芯片的备胎计划,举国震惊,为国争光了。可谓一鸣惊人!

点评

爱国情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5-29 19: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253

帖子

2105

积分

版主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1
贡献
446
金钱
824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29 14: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雪薇 发表于 2019-5-29 08:59
立夏(新韵)
朱槿凤仙花艳艳,木樱叶绿子微红。
有蛙鸣夜频传讯,水涨河平热渐浓。

谢谢老师的指点。
诗者本意如下,共探讨之。

首句:是低头之景,因为朱槿、风仙草花的植株较低,花艳艳暗示分不清春夏,还以为是在春季花开;
二句:是抬头之景(与低头所见对应,一高一低),见樱花树上的樱花已消失,结出了微红的果子(暗示春季樱花开的季节已经过去了)
转句:用夜里不停鸣叫的蛙声拟人化地转达春去夏来的消息
结句:写出夏季应有的特色,河水涨了,天气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253

帖子

2105

积分

版主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1
贡献
446
金钱
824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29 14: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叶绿素 发表于 2019-5-29 09:49
支持雪薇首版的见解。另神龟说史祖有什么典故吗?还是该园内景观?比较起来立夏稍合题意;他二首如无尾句就 ...

谢谢老师的指点。 睡莲是已有上亿年之久的“史祖”级的植物了,它有个特点就是晓时花开,夜里闭合,第二天重新开放。所以要在清晨里赏它才最美。
“对影”是因为赏花人踏上桥台后,向水中探望时出现的身影,正好遇见水下的神龟,人龟一起谈论史祖级的睡莲。第四句的睡莲特色,正是神龟告诉赏花人的秘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4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361
贡献
20280
金钱
23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5-29 15: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彩娥版主详释后意思就明确多了。因为作诗的人大多喜欢蓄而不露,隐而不彰,曲而不直,艰深而不浅显,就易造成诗无达诂的情况。
而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古诗词往往都是朗朗上口,明白易懂,而又耐人回味无穷的作品。
我的观点有很多人认为是肤浅的。但我觉得作诗应该自己有个定位,既要自我欣赏,又要与人交流。也就是既要有诗的意境和韵味,不粗制烂造,又要使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能看懂。真很难做到。不知以为然否。

点评

谢谢老师的点评!老师的观点我也很赞同,也是我要努力实现的境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5-29 19: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478

帖子

1865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上海诗苑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101
贡献
522
金钱
658
发表于 2019-5-29 17: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楼主,你写的诗我都能看懂,我讲的是诗的结构,诗不要第一句写景,第二句还写景,第三、四句都写景,这样就成了排比,原地踏步了,诗要有波澜,让读者读起来有回味的余地。
个见,如有得罪,请给予原谅!

点评

老师不用担心我生气,诗的理解不可能人人皆同,只能最大化地寻求共鸣。我的诗中起承转合并非皆境语,而是境语中含情语,层层递进升化的。也许并非做得很好,但是我的努力方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5-29 19: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2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吴越诗林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737
贡献
15975
金钱
2140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5-29 19: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彩娥奔月 发表于 2019-5-29 14:04
谢谢老师的指点。
诗者本意如下,共探讨之。

爱国情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253

帖子

2105

积分

版主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1
贡献
446
金钱
824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29 19:28: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叶绿素 发表于 2019-5-29 15:33
彩娥版主详释后意思就明确多了。因为作诗的人大多喜欢蓄而不露,隐而不彰,曲而不直,艰深而不浅显,就易造 ...

谢谢老师的点评!老师的观点我也很赞同,也是我要努力实现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253

帖子

2105

积分

版主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1
贡献
446
金钱
824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29 19:32: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雪薇 发表于 2019-5-29 17:43
问好楼主,你写的诗我都能看懂,我讲的是诗的结构,诗不要第一句写景,第二句还写景,第三、四句都写景,这样就成 ...

老师不用担心我生气,诗的理解不可能人人皆同,只能最大化地寻求共鸣。我的诗中起承转合并非皆境语,而是境语中含情语,层层递进升化的。也许并非做得很好,但是我的努力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6 13: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