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穿越梅嶺 于 2015-1-1 16:37 编辑
毛延壽作為一個畫家(那時候叫畫工),他的留名倒不是因為他畫畫的好,恰恰相反,他之留名,乃是因為他畫畫的很臭,以至於皇帝老倌與一怒之中殺了他,殺了也好,反倒使他留名千古。殺他的這個皇帝老倌也非尋常之輩,他的一生除了殺毛延壽外,另外還做兩件外交上赫赫有名的大事。在位期間把那個驕橫不可一世的要和高太后上床的胡兒的後代郅支單于給平復了,另外一件就是令無數紅男綠女竟折腰的昭君和親事件,他就是漢元帝。
對於漢元帝,史書在稱讚他“柔仁好儒”的同時也說他“優遊不斷”,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漢元帝的雙重性格。温柔仁慈,喜好儒術。也耽於吃喝玩樂。俗話說知子莫若父,他的老爹在他還沒有做皇帝的時候就做個預言:“乱我家者,太子也!”。可見,漢元帝在他老爹的眼中根本就是一個敗家子,只是顧及元帝老媽和自己同甘共苦的歷史,才沒有廢掉他。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漢元帝因為過於放縱外戚、宦官,最終導致了西漢的滅亡。外戚、儒臣、宦官三種勢力如影隨形的終漢元帝一生,但他始終依賴宦官,縱容外戚,於是“孝宣之业衰焉”(《漢書》)。柏楊先生是這樣評價漢元帝的“劉奭是一個超級混球,混球最大的特色是,他心腸不壞,但沒有判斷能力,即令有判斷能力也沒有執行能力。就像一個永不成長的小娃,被野心家團團玩弄,拋上蕩下,不但不覺得危險,反而歡天喜地”。而漢元帝做的很混球的一件事莫過於殺毛延壽了。按照後來一般的說法,昭君出塞是因為沒有給宮廷畫師毛延壽行賄,因而毛延壽便將落雁之姿畫成了母夜叉,昭君也因此被冷落於漢宮。後來那個啥呼韓邪單于來請求和親,好色的漢元帝便將畫像上入母夜叉的昭君放了出去,他哪裡知道昭君後來是並列四大美女的大美人,等他知道了,倒楣蛋毛延壽便成了他吃醋粘酸的犧牲品,和毛延壽“同日棄市”的還有另外幾個畫工,一時京城畫工幾乎絶迹。王安石在他的《明妃曲》中寫道:“歸來卻怪丹靑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事實上,昭君出塞,自有其不得已的苦衷,想想,帝王後宮佳麗無數,一個女子要想在帝王的萬千寵愛中脫穎而出,談何容易。況且,一個女子恐怕也未必如後人所宣揚的那種愛國情懷。只是她看到了漢元帝的荒淫無道,以她這樣沒有後臺的一個女子,只能老死宮中二永遠也上不了皇帝的龍床。從歷史上的一些史論來看,她之主動要求和親,帶有負氣的成份。“汉元帝时,匈奴入朝,诏以嫱配之,号胡阏氏。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其形,按图招幸。宫人皆贿画工,昭君自恃容貌,独不肯与,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及后匈奴入朝,选美人配之,昭君之图当行。及入辞,光彩射人,耸动左右”。我們再來看看柏楊先生在讀《資治通鑒》時對王昭君和親事件的看法:王昭君對中國的宮廷和皇帝早已厭倦和絕望,在大徹大悟之下,自願脫離。王昭君離開五個月後,劉奭便翹了辮子。要以當下一些人正統的史學觀點來說,昭君出塞,我認為與其說是爲了名族團結、國家安寧,倒毋寧說是爲了爭取自由和個性解放更適合些。(穿越梅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