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精华77
注册时间2014-8-12
威望2695
金钱19956
贡献12454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威望- 2695 点
贡献- 12454 次
金钱- 19956 枚
 
|
发表于 2015-1-7 12: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明镜非台 于 2015-1-7 12:12 编辑
长亭怨慢
只听倦、驼铃满路。万水千山。百门千户。
欲遣南鸿。浮云霾暮不知处?料伊身畔。随的是、江边树。
江花应如火。不似此、黄沙如缕。
记否?荡舟驱双鹤。网起鱼儿无数。韶华去也。发先白,心犹未付。(发已白,未将心付)
江南水、空浣红莲。塞外月、只钩愁絮。剩瀚海男儿。梦了青丝几许。
出不出律,那都是小事,笔头功夫,调得回来的。
作为第一个完成作业的,说详细点,以资鼓励。
首先,意脉要贯通。长调很容易些散,特别是元素多,场景多的情况下,写着写着,最后自己就不知道说到哪里去了。那么,你首先要做的,是先定一个目标,或者一个主题。闺情也好,离情也罢,喜悦哀愁这随便你,但选好了,你的所有元素,就必须为你所选定的主题和情绪服务,我称之为“架桥”。如果你听过我关于元素衍化那节课的话,会很清楚。
这中间,如果出现游离在主题之外东西,那么意脉就不通了,所以就会显得“散”。长调的元素可以很杂,但就像散文一样,要形散而神不散。
具体到作品中,比如你的“万水千山。百门千户”,无上承,无下接。另外,“江边树”,伊的身旁随着树,树指什么?是特指还是泛指,你得构思好,不能出现单独一个孤立的树,却啥意思都没有的情况,这我们就叫“游离”了。
同样,“黄沙如缕”也是这个情况。
其次,你所构建的场景,不是把元素塞进去就拉倒了,而是要对元素进行加工。我在这一讲的时候,已经作过示范,说”折翼“,是为了说”不能比翼“,说捞”锦鲤“,是因为有”鱼书",说月亮在水涟中溶了,是为了说“镜花水月”,等等。这是一种元素的表象性特征和内部含义相扣的方式。而为什么要这么做,还是那个目的,说景色或者场景的同时,最终还是要为主题和目的服务的。
那么回过头来看你的,“荡舟驱双鹤。网起鱼儿无数"。你”驱鹤“是为了干嘛?你要”煮鹤“或”驾鹤“,也许我还明白是啥意思,但”驱鹤“这个动作,会让人不知道想要干啥,同时,网鱼,是要说丰收赚钱了?还是说俩人在一起”辛勤劳动“?你主要的问题,是衍化方式不对,和你的主题靠不上。
最后,你用的是两个场景同时推演的方式,一个是塞北黄沙下的”你“,还一个是江南红莲中的”伊“,那么,需要有对比,也需要有关联,但更重要的,是有层次,不能想哪说哪。不然会显得乱。你的开头,写了自己在听驼铃,以表达”倦“意,然后跳到”伊“那边去说树,说江花,之后和自己所处场景下的黄沙相对比。然后转到过片处的回忆两人”驱鹤“和”捞鱼“,之后感叹一句自己老了,然后再是江南和塞外相比,到结句,还是感叹自己老了。整个的排篇显得层次感稍欠,感觉是没有提前排好,边写边”应景“的那种。
另外,字词上的问题,否字只有特定情况下才入这个韵
下阕第二句是领字格,要注意
至于出了的那几个字,反不重要,你把整篇调好了,如有需要,我再帮你调字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