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雨 于 2019-8-29 20:23 编辑
我向来看衰新诗。因为新诗甫出生时便至巅峰,此后大抵是一蟹不如一蟹,它的前程只剩得两个字:死亡。
最初的那拨新诗人,是既有旧学底盘之后,方与西洋自由体摩擦生花。说到底是旧体的延续。
今之新诗人,多数读不了文言,读洋文也脱不了辞典。他们是只好捣鼓新诗。
· 我觉得,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出发,后来人整理我们这个时代的韵文文学,或许会跳出新诗圈子,依循宋词、元曲的路子,转而去发现流行歌曲歌词。
台上能唱出来的东西,比不能唱甚至不方便讲给自家子女听的东西,要靠谱得多。
· 我不认识余秀华。也不批评她。跟我不批评凤姐一様。
噱头跟流量,背后是有平台推手的。
洪水猛兽,孟子形容过。但千百年后,孔孟,大爷还是大爷。
· 新诗圈子不停地搞怪,最后难免通过流量作死。
所以当某些流量以不够敬畏的方式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学的时候,也必然要被善良的人们以不再敬畏的方式哂视并唾弃之。
据说,这一回是当场吵起来了。
余先生不过是新诗圈子或者说新诗平台近些年推出的“特色”流量大咖之一,不管她是不是、会不会、有没有色解唐诗,最后都将加速将来的文学硏究者转攻流行歌词的步伐。
· 中午在七保书院经书阁,遇到一对前来选书的母女,女儿尚不到学龄。很庆幸她们选中《弟子规》。
对待传统,敬畏是第一位的,识字倒还在其次。
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古田桃溪
桃溪古厝
桃溪古厝
蘑菇部落·朱子文化园
七保书院
七保书院·孔子行教像
七保书院内景
七保书院经书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