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精华645
注册时间2019-6-21
威望4952
金钱23985
贡献15714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威望- 4952 点
贡献- 15714 次
金钱- 23985 枚
  
|
发表于 2019-8-31 13: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刘禹锡在长庆二年担任夔州刺史的时候,曾经在这一年的春天来到了建平一带,在当地看见了老百姓吹着短笛,敲打着鼓,唱《竹枝》,他们一边唱一边跳,载歌载舞,还颇有赛歌的意思,这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刘禹锡。于是,他便侧耳倾听,虽然词句听不明白,可是,那悠扬的曲调,却深深吸引了他,他一下子就想起了当年的屈原,屈原所创作的《九歌》等楚辞,不也是从民间歌谣中汲取了营养的吗,于是,他便开始仿造屈原作《九歌》的方式,尝试着创作了九篇《竹枝》。“其音,中黄钟之羽,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伫不可分,而含思婉转,有淇、濮之艳音。昔闻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辞多鄙陋,乃为作《九歌》,至于今,荆楚歌舞之。故余亦有《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飏之。”
这是根据当地的民歌创作出来的新词,既有着鲜明的民间歌谣风格,又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一下子就流传了开来。他的《竹枝》清新活泼,引得当时的文人竞相模仿,就这样,竹枝词便一下子从只在民间流传,变成了雅俗共赏之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