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3|回复: 12

[绝句] 回文竹枝词

[复制链接]

212

主题

1267

帖子

51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58
贡献
1227
金钱
17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8-31 11:20: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文竹枝词
提亲把早一天明,路满香花桂有情。
齐整树高秋报讯,西村小子妹来迎。
【回文】
迎来妹子小村西,讯报秋高树整齐。
情有桂花香满路,明天一早把亲提。

1015

主题

9097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话尔雅同风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75
贡献
8967
金钱
1165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8-31 11: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馨芬芳竹枝词,妙笔生花回文诗!
学习,问好!

点评

谢谢赏阅。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9-2 06: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8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52
贡献
15714
金钱
2398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31 13: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竹枝词,此由来已久了的,它是诗歌中的一种诗体,乃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而来的,流传在四川、湖南一带。竹枝词的历史悠久,最初只是在民间传唱,而使得它成为文人诗歌的一种,则是从刘禹锡开始的。竹枝词从其来源来说,可以大致分成这么三种,第一种乃是文人搜集整理得来的地道的民间歌谣;第二种乃是文人吸收、理解了竹枝词的诗歌精华之后,自己创作出来的,富有民歌特色的诗歌;而最后一种,则是假借竹枝词的格调自行创作出来的,具有浓厚文人气息的七言绝句,仍然冠以“竹枝词”这样的名字。

至于“竹枝词”因何而得名,这恐怕已经很难讲得清楚了,有的人认为,竹枝词来自四川,而四川乃是熊猫的故乡,竹子甚多,所以便有了竹枝词这样的一个名称,这话听起来倒是有几分道理,不过,是否真的是竹枝词得名的原因,还未尝可知。白居易诗中尝云:“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由此可见,竹枝词不仅已经从唐朝开始就已经有了,而且,就算是在唐朝,也已经属于一种“古”调了。

点评

谢龙泉兄补上资料,竹枝易写,写好不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9-2 06:51
龍嘯躍劍匣,令我擁吟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8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52
贡献
15714
金钱
2398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31 13: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白居易以外,还有很多诗人曾经提起过《竹枝》,比如张籍,就曾经在《送枝江刘明府》中提到过“向南渐渐云山好,一路唯闻唱《竹枝》”;而顾况也曾经写过一首诗歌,名字就叫做《竹枝曲》,其中有“巴人夜唱《竹枝》后,断肠晓猿声渐稀”之句,也提到了《竹枝》;李益的《送人南归》中,也曾经提到“无奈孤舟夕,山歌闻《竹枝》”。这些诗句都明白无误地证明了,《竹枝》的确是当时流传的南方民歌,至少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广为流传了。而《云仙杂记》中又曾经提到:“张旭醉后唱《竹枝》,反复必至九回乃止。”这张旭乃是盛唐时候之人,饮中八仙之一,由此可见,这《竹枝》民歌,或许早在盛唐的时候,早就已经流传开来了。

竹枝词源远流长,可是,真正让竹枝词这种古老的曲调焕发新的光彩的,乃是刘禹锡。刘禹锡曾经在自己的《竹枝词序》中说:“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取多为贤。”
龍嘯躍劍匣,令我擁吟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8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52
贡献
15714
金钱
2398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31 13: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刘禹锡在长庆二年担任夔州刺史的时候,曾经在这一年的春天来到了建平一带,在当地看见了老百姓吹着短笛,敲打着鼓,唱《竹枝》,他们一边唱一边跳,载歌载舞,还颇有赛歌的意思,这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刘禹锡。于是,他便侧耳倾听,虽然词句听不明白,可是,那悠扬的曲调,却深深吸引了他,他一下子就想起了当年的屈原,屈原所创作的《九歌》等楚辞,不也是从民间歌谣中汲取了营养的吗,于是,他便开始仿造屈原作《九歌》的方式,尝试着创作了九篇《竹枝》。“其音,中黄钟之羽,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伫不可分,而含思婉转,有淇、濮之艳音。昔闻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辞多鄙陋,乃为作《九歌》,至于今,荆楚歌舞之。故余亦有《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飏之。”

这是根据当地的民歌创作出来的新词,既有着鲜明的民间歌谣风格,又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一下子就流传了开来。他的《竹枝》清新活泼,引得当时的文人竞相模仿,就这样,竹枝词便一下子从只在民间流传,变成了雅俗共赏之物。
龍嘯躍劍匣,令我擁吟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8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52
贡献
15714
金钱
2398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31 13: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说起刘禹锡的竹枝词,就不能不让人想起这首:“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天下间的竹枝词有千千万万,可是,若是要在这其中找一首最具有代表性的诗歌的话,或许,还得说是这首诗,它可真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点评

这首竹枝词味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31 22:08
龍嘯躍劍匣,令我擁吟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8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52
贡献
15714
金钱
2398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31 13: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繁华兄上楼回文竹枝词,即能把握好“文”与“俗”之间界限,亦感之雅俗共赏。
龍嘯躍劍匣,令我擁吟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525

帖子

9314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03
贡献
2705
金钱
32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8-31 22: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泉空吟 发表于 2019-8-31 13:57
要说起刘禹锡的竹枝词,就不能不让人想起这首:“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 ...

这首竹枝词味浓。

点评

谢谢凭栏版赏阅。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9-2 06: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2

主题

1267

帖子

51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58
贡献
1227
金钱
17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9-2 06:48: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韵安诗祥 发表于 2019-8-31 11:46
清馨芬芳竹枝词,妙笔生花回文诗!
学习,问好!

谢谢赏阅。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2

主题

1267

帖子

51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58
贡献
1227
金钱
17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9-2 06:51: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泉空吟 发表于 2019-8-31 13:55
竹枝词,此由来已久了的,它是诗歌中的一种诗体,乃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而来的,流传在四川、湖南一带 ...

谢龙泉兄补上资料,竹枝易写,写好不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2

主题

1267

帖子

51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58
贡献
1227
金钱
17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9-2 06:51: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凭栏人 发表于 2019-8-31 22:08
这首竹枝词味浓。

谢谢凭栏版赏阅。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08

帖子

439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3
贡献
126
金钱
154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9-4 16: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兄妙笔回文,龙版注解全面。受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1166

帖子

402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159
金钱
1392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9-5 20: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挥洒情怀,流畅写意,佳咏味浓,盛赞感佩,问好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31 23: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