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谁知我心? 于 2019-9-3 00:59 编辑
酒瓶装水终非酒,诗皿盛文不是诗
在刚刚回复程溪钓叟的一帖中曾有这样一句:“本人从来不敢以诗人自居,同样不敢以诗词理论家自居,“自以为”是你这瓜货强加的。”是的,本人向来不敢称诗,一首都不敢,过去不敢,现在不敢,将来也未必敢。这并不意味着拙作了无诗意,一无是处,而是敬诗畏诗使然。
本来无意打扰列位诗词理论家的清修,浏览过镜山小可的“都是些什么人在写诗,读诗”后,也想说几句,思之再三,还是生生按捺住了冲动。及至浏览过绝谷野樵的“同学女儿大婚,诗人不可无诗”,终于按捺不住,忽生一种不吐不快之感。那就勉为其难,试与列位交流一二吧。
说实话,绝谷文题就令人不爽。文中还有这样一段,更令人不快:“昨日大学同学老吕的女儿大婚,老朽前往祝贺,场面甚为热闹。遗憾的是酒喝晕了,诗兴不来,竟吟不成一首,实在有愧诗人之名。今日酒醒,再行思索,总算憋出一绝,发微信朋友圈,了却一桩事情也。金筑子总是指责老朽之诗爱虚构,没真情,但此诗绝非虚构(转引者注:言外之意疑似在说,此作之外确属虚构。),有照片为证。”
众所周知,照片其实什么也说明不了。此前绝谷便有一首所谓题图诗,也曾配了一副照片,结果却是瞪着眼睛说瞎话。也正因此,不得不用近日拙作中的一联作为文题,以便引发列位对真假问题的研讨,尽早还诗与韵以本来面目。
大家知道,再好的酒瓶,只要你装的不是酒而是水,那么不管你装的是冷水、热水、糖水,还是奶水、唾水、矿泉水,都不是酒,哪怕你是用极为昂贵的酒瓶装的,也不是酒。中古平仄便是一个酒瓶,可以沥沥拉拉地装入现今乃至未来的闽语、粤语、吴语、湘语、赣语、客语、晋语等各种方言土语,却终究不是中古平水韵。
韵如此,诗亦然,绝谷附诗便是明证:
观婚礼有贺(绝谷野樵)
笑语欢声喧酒楼,吕家喜气漾金秋。 天成佳偶今牵手,且祝同心共白头。
|
关于这首所谓的诗,大家已有公论,此处不赘。请恕我直言,绝谷实在是用七绝诗皿装了几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律体韵文。其平常的程度,甚至逊于本人日前这几句顺口溜:
无题 连年讨论一加二,七嘴八舌议不决。 皑皑文山遮泰岳,滔滔会海漫天街。 男局酒后思三奶,女处茶余想二爷。 试问当班何所冀,但求挨到日西斜。
对此,镜山小可客套地沙发点评说:“此诗甚好,针砭入理。”余则淡然答曰:“一时兴起,不敢称诗。”这绝非客套话,而完全是真心话,尽管这几句比绝谷那几句明显强些。窃以为,镜山小可的“都是些什么人在写诗,读诗”的确值得一读,值得绝谷去读,值得潭州去读,值得程溪去读,值得大眼去读,值得所有感觉良好、自以为是的朋友去好好读一下。
读罢之后,还得沉思一会儿。如果你真想明白了,便会同意我等同仁的诸多一贯主张,也会欣然赞同这个文题:酒瓶装水终非酒,诗皿盛文不是诗。诚如是,则诸公幸甚,诗词幸甚,国家与民族幸甚!
【附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