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3|回复: 7

诗词的立意谋篇

[复制链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0
贡献
33225
金钱
4043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9-18 21:42: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词的写作,要注意立意谋篇。立意主要考虑的是内容,谋篇主要考虑的是形式。谋篇涉及的范围很广,狭义地说,包括结构安排和其他一些问题。
(一)开头的不同形式
诗词的开头,没有固定的形式。然而,在不同的开头形式中,是有好坏差别的。现在,就古代诗词的一些好的开头形式,作一归纳。 .
(1)起兴式。
(2)点题式。这是一种开门见山的形式。一开始就亮出本事或本意,显得自然而明洁。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开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开始亮出本事;苏轼《念奴娇》的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正点词题“赤壁怀古”,开始亮出本意。
(3)写景式。这种形式,最为多见。有的诗词,用写景式开头,是为了创造一个阔大深远的意境。如谢胱《赠西府同僚》的开头“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以大江日夜东流作比,在阔大境界中蕴含着深广的悲愁。有的诗词,用写景式开头,是为了给本事或本意渲染气氛。如李白《古风》第二十四首的开头:“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写宦官权贵的乘车横行,在扬尘蔽日上大加渲染,以揭露他们的骄奢无度。有的诗词,用写景式开头,是为了起象征作用。如冯延巳《谒金门》的开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写的是眼前景,也有象征意义,以披露思夫之妇的静不下来的心境。总之,写景式开头,因情况的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
(4)倾怀式。这一形式是抒情性的,但又不是一般的抒情,而是一开始便倾出心中之慨,造成一种淋漓酣恣而不可遏止的气势。如李白《饯别校书叔云》的开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5)感喟式。这一形式也是抒情性的。如李白《蜀道难》的开头:“噫吁戏,危乎高哉!”辛弃疾《贺新郎》的开头:“甚矣吾衰矣!”以感喟为开头,一开始便震撼着读者的心,感染力强。
(6)发问式。开头先提出问题,或随即回答,或暂不作答,以引人人胜。现举出几首诗词的开头第一句,都是问句,即:蜀相祠堂何处寻?(杜甫《蜀相》)织妇何太忙?(元稹《织妇词》)明月几时有?(苏轼《水调歌头》)何处望神州?(辛弃疾《南乡子》)
(7)设辩式。将富于辩论色彩的句子设置在开头,也起着引人入胜的作用。陆游《游山西村》的开头“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似乎有人在嘲笑农家酒浑,作者加以辩论,说明农家热情,陈亮《水调歌头》的开头“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对认为南宋没有人才的胡说,作者加以辩论,表现了民族自豪感。
(8)交代式。一开始便把有关问题交代清楚,使头绪不乱。这种形式,有交代地点、时间、人物、事件等不同情况。交代地点的例子,如李白《长相思》的开头“长相思,在长安”;交代时间的例子,如自居易《观刈麦》的开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交代人物的例子,如杜苟鹤《山中寡妇》的开头“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交代事件的例子,如高适《燕歌行》的开头“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以上交代地点、时间、人物、事件的开头,并非单纯的交代,还包含着其他内容。第一例,不仅交代地点,主要还起着概括全诗内容的作用;第二例,在交代时间的同时,引出了对农民生活情景的描述;第三例,在对人物遭遇的交代和肖像描写之中,流露了作者的爱和恨;第四例,随着事件的交代,也交代了地点和人物。
(9)突起式。这种形式,与交代式大不相同。交代式,大都是平起;突起式,是突起。如岳飞的《满江红》,一开头就是“怒发冲冠”,这一突起的句子,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10)概括式。开头是对全篇的总括。欧阳修《采桑子》的开头“轻舟短棹西湖好”,先总说“西湖好”,接着再具体描述颍州西湖如何好。有些诗词的开头,虽不是对全篇的总括,但能体现全篇的思想感情,也可看作是概括式开头。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0
贡献
33225
金钱
4043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21:43: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层次和连接
层次和层次间的连接,在谋篇时也不能忽视。好的诗词,不只是开头好,而且还有好的层次。诗词的结构安排,要有层次,并且要层次清楚,这是一般的要求。这里主要介绍一些诗词比较好的层次。
(1)波澜起伏。好的层次,只是清楚还不行,要有如波澜一样,有起有伏。李贺的《梦天》,开头两句“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从想像中的月亮写起,起得很奇特,接下去的两句仍写想像中的月亮,虽也很奇特,但没有多大变化,可看作是伏,再接着第五、六两旬“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另开一头,写了人世间的千年更变如跑马一样,像波澜由伏而起。有些绝句,虽只四旬,但也是起而伏、伏而起的。而一些篇幅较长的古体诗,层次要比律诗、绝句多,起伏的变化也多。
(2)相互映衬。层次之间的相互映衬,有陪衬、反衬、衬垫等各种情况。陪衬,即一般的衬托,如李白的《行路难》第一首,开头两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写了酒和菜特别的好,这一层是为下一层作衬托的,下面两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要表现内心的“茫然”,用好酒好菜都不想吃作衬托,就显得很突出。反衬,是从反面来衬托,如李煜的《浪淘沙》,其中两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两句前后写的都是愁,再用“梦里贪欢”反衬,越发愁了。衬垫,是为了防止直泻而下,在中间用一层垫一下,使诗有回味,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就用了衬垫。形容船行迅速,可用马快跑、鸟急飞作比,但这太直,同前句“千里江陵一日还”和后句“轻舟已过万重山”配在一起,给人以快、快、快的单调之感,而作者却用了“两岸猿声啼不住”来垫一下,就避免了直泻而下。
(3)递进加倍。层次,以递进加倍为好。一层接一层,一般的深入还不行,还要加倍深入,这样才能使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深刻。如刘皂的《旅次朔方》:“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离开咸阳到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住了数十年,想回咸阳回不了,这是一层。下一层如何深入呢?若写成再过十年也回不去,是一般的深入,而作者却用加倍深入法,说,往北渡过了桑干河,不但回不了咸阳,并州也难回了。有的诗词,在一句之中就有着递进的层次,如杜苟鹤《山中寡妇》中的“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在封建社会,因战争死了丈夫而寡居的农妇,碰上灾年就够苦的了,但还要纳税,这就苦上加苦了。
(4)有主有宾。古人作诗填词,讲究分主宾。从结构安排来看,“主”应详,应为主,“宾”应略,应作衬。如此详略得当,才算得上好层次。如苏轼的《念奴娇》,以写周郎的层次为“主”,下片六句专写周郎,写其他历史人物的层次为“宾”,只在上片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四句概括写出。
古代诗词中好的层次,不只是以上几种。另外,像重叠、反复也是。层次的重叠和反复,如果安排得当,就会起到加强的作用。有关重叠、反复的问题,这里从略。
诗词的结构安排,在注意层次的同时,还应注意层次的连接。层次的连接,诗词不同于散文,大都是不用连接词语的,而是靠内在的联系。最常见的层次连接是顺接,特殊的有逆接、反接等。
(1)顺接。因为顺接是用得最多的一种连接方式,所以又可分多种情况。前后两层有时间先后的关系,用的是顺接,如陆游的《诉衷情》,开始一层写“当年万里觅封侯”,接着一层写眼前的“梦断”,从当年到眼前,时间是先后。前后两层在内容上是并列的,用的也是顺接,如李白的《古朗月行》开始一层写“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接着一层写“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把月比作白玉盘和比作瑶台镜,二者是并列的。后层是前层的进一步说明,也多用顺接,如秦观的《鹊桥仙》,前层写牛郎、织女“金风玉露一相逢”,后层“便胜却人问无数”,是为前层作的说明性结论。除以上三种外,顺接还有别的一些情况。
(2)逆接。照时间先后安排为前后层,是顺接;反之,是逆接。时间在后的成了前层,时间在先的却成了后层。如李商隐《马嵬》中的“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前层写的是当时,指唐玄宗逃亡时,警卫部队不肯前进,要求惩办杨贵妃,后层写的是以前,指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逃亡前的相恋之事。如此看来,逆接类似于语句的倒装。
(3)反接。同逆接不一样,逆接是时间先后的反用,反接是后层反用前层深入下去的意思。比如若将“离乡多年又断了音信”作为前层,那么前层深入下去的意思则是“盼望听到家里的消息”,反过来就是“不愿听到家里的消息”,把反过来的意思作为后层,这样的后层接前层便是反接。宋之问的《渡汉江》就是如此:岭外音书断,近乡情更怯,经冬复历春。不敢问来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0
贡献
33225
金钱
4043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21:47: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结尾的不同形式 同开头一样,结尾也没有固定的形式。不过,仍可从古代诗词中归纳出几种好的结尾形式。 (1)以写景作结。古代诗词,结尾是写景的,为数很多。以描写景物为主的诗词,结尾自然多是写景。以抒情、叙事为主的诗词,结尾也有用写景的,作者欲说而不直说之意都蕴含在景中,耐人寻味。如岑参的《白雪歌》,是送别之作,结尾不直说不忍离别,而是写了眼见之景“雪上空留马行处”,这雪地上留下的马走过的蹄痕,引起作者无限的情思,也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2)以描状作结。同结尾写景相类似,但写的不是自然的景物,而是人的情状。以描状作结,也是为了避免直说,在情状之中寓有深意。如杜牧的《秋夕》,写一少女在秋夜乘凉的活动,结尾是“卧看牵牛织女星”,牛郎、织女的神话,会使这少女在“卧看”之中产生联想,也从而引起读者的想像。范仲淹的《渔家傲》,在描绘边塞景象的同时,反映了将士们的既坚持抗战又想念家乡的矛盾心情,结尾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士们的矛盾心情没有直说,而用情状表现。 (3)以抒情作结。这是一种常见的结尾形式。古代诗词中,无论是以抒情为主的,还是以写景、叙事为主的,都有以抒情作结的。以抒情作结,往往是全篇思想感情的汇总,用一、两句精警的话表现出来。如李白《将进酒》的结尾“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把诗中反复抒发的怀才不遇的郁结心情一下子倾诉出来。以抒情作结,最好的是结尾的抒情应是全篇思想感情的升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便达到了这一点。此诗从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而想到“天下寒士”,最后表示,若有了“广厦千万间”以“大庇天下寒士”,纵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结尾的抒情确实是将全篇的思想感情升华到了难得的高度。 (4)以判断作结。结尾是判断语或类似判断语,起着总结全篇思想感情的作用。如白居易《买花》的结尾“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这一判断指出,权贵豪富买一丛花,价值十户缴纳的赋税。李绅《悯农》第一首的“粒粒皆辛苦”这一结尾,也是通过判断,说明每粒粮来之不易。 (5)以发问作结。诗词到结束时,忽又提出问题,这不仅能增加层次的起伏,而且还能留下联想的伏线。如曹邺的《官仓鼠》,在“健儿无粮百姓饥”之后,接着提出“谁遣朝朝入君口”这一问题,虽没明确指出造成“百姓饥”的剥削者养活着“官仓鼠”,但却能使人想到,并且更含蓄有力。结尾提出问题,不作回答,使人能展开联想。也有些诗词,以发问作结,随即便有回答,这样的例子,如李煜《虞美人》的结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以反诘作结。同以发问作结相类似,但是,这是无疑问而提问,目的在于加强所肯定的意思。如高适的《别董大》,结尾用“天下谁人不识君”反诘,更加说明董大到处能遇到朋友。自居易《忆江南》的“能不忆江南”这一结尾,比直说“使人忆江南”更加有力。 (7)以对比作结。有些诗词,在结尾处并列着两相对比的句子,通过对比,增强艺术感染力。如自居易《长恨歌》的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用“天长地久”进行对比,说明恨之长久。陆游《诉衷情》的结尾“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内心的志愿是戍防边疆,而现实却是老在了隐居之地,通过这一对比,指斥了南宋统治集团打击抗战派的行径。 (8)以进层作结。结尾不限于一般的总结,而是再深入一层,这就加深了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如杜苟鹤的《山中寡妇》,写了丧夫寡居的农妇在受灾之后也逃不脱赋税的逼迫,若按一般的结尾,则是作一个总结,说明这农妇的遭遇确让人同情,但此诗的结尾并未停留在一般的总结上,而是写了“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又深入一层,这不仅说明一个农妇逃不脱赋税的逼迫,而且也说明了无论哪个农民,即便是在“深山更深处”,也都“无计避征徭”的。 (9)以他意作结。全篇大部分说的是一个意思,而到结尾时却另说一个意思,这另说的意思,或是前一意思的发挥,或与前一意思形成对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全篇大部分表现的都是愁,而结尾却说“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前一意思的发挥,并非说不愁,而是说除愁之外,还有怨和恨,表现了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辛弃疾《破阵子》的“可怜白发生”这一结尾,同全篇的大部分形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郁愤。 (10)以扣题作结。有的诗词是在开头点题;有的诗词则是在结尾扣题。无论是在开头,还是在结尾,这种明确地揭示题意的办法,能较容易地达到结构的完整和层次的清楚。以扣题作结的例子,如李白《渡荆门送别》的结尾“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扣上了“送别”的题意。 开头、结尾以及层次和层次间的连接,是结构安排问题,是表现形式问题,但是,又不纯属于形式。结构安排的好坏,取决于构思,构思不仅是谋篇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立意问题,形式不能离开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0
贡献
33225
金钱
4043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1-5 22:28: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略谈《沁园春》词牌的写作要点】
    《沁园春》词牌,是长调爱好者常写的一种。《沁园春》非常适合抒情写意,奋激博发,想必最受影响的应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了……但爱归爱,若要写好,也并非易事。有不少《沁园春》的词作,在格律上多有疏忽,所以在此想提醒一下。
①,首先是第一层韵句的三短句,一定是要对仗的,其对仗句要求至少相邻的两句为对仗。如苏轼的《沁园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三句对仗;再如《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后两句对仗,也可看作是排比。在这一层韵句中,除了三个必“平”的字外,其余的都是可平可仄的通字,(【吾爱】中的钦定词谱)这个就是为方便对仗而形成的。所以说这一层韵句是一个重点,看你《沁园春》写的好不好,对不对,在行的一入眼,就先看这里。或许这里不对,他就不会往下看。为什么呢?格式都错了,还看什么看!
②第二层韵句的对仗。这一层韵句先是一个领格字。领格字以仄音去声字为好,它起统领后面句子的意思,所以后面的对仗句,在意义上不能割裂,而是要通贯。《沁园春》这一层韵句中,在格律要求上是重心,必须对仗。这里的对仗,说起来必较复杂,这里说一个简单的方法,供参考。就是你可以写一幅长对联,放上去就行了。如:
上联:长城内外,唯余茫茫;
下联: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如果你不清楚什么是扇面对的话,那你记准了,这样形式的对仗,就是扇面对。扇面对仗,感觉大气豪情,所以多有喜爱者。更应注意的是,以上的上联与下联,描述的就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所以过渡非常自然,所以起承通达是要点。另外,也可以是两幅小对联,即前八个字组成一层意思,后八字组成另一层意思,而两层意思或是并行的亦或是递进的。选择对仗形式,可根据情况而定。
③第三层韵句,在上半阕的意境里,是表达的重点,意即要有点题的意思。这一层句在写作上,没有特殊的要求,但若想求唯美,亦可对仗,如苏轼《沁园春》中,“世事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表达的是一种情怀;又如毛泽东《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表现的是一种胸怀。这里采用的都是对仗句,很唯美,同时也开启了全诗的前奏。
④上半阕的最后一层韵句,意在能承上启下。上半阕抒情,下半阕抒议,一般都爱这样写。做为一般情况,在这一层韵句里,关健是要注意转势,在意思上就是一笔代过,顺势而行,做到转折自然,笔锋无痕。另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里也是要求一领格字领后面的八个字两小句的。这里也是要特别注意!
⑤下半阕在格律上,要求与上半阕差不多,关健是在下半阕的第三层韵句上,(也就是全篇的第七韵句)一定要写在全词的中心点上,至第八韵句便要运笔收锋,完美收官。
以上说这些,都得多写多实践,才能有所体会,不亲笔一试,便无一收获。再者,《沁园春》词的对仗虽然说是一难点,也是一重点,但并不一定完全要求对仗。根据意境,亦可有三处对仗,也是可行的。比如上半阕完整对仗,下半阕第二层韵句的对仗,可以前面对仗,后面不对仗。如苏轼《沁园春》的“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也有上半阕中,前面对仗,而后面不对仗。在下半阕中全用对仗句的,如陆游的《沁园春》中,“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上半阕),“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下半阕)。当然,若能全对,还是全对为好。还有,领格字它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字,不与后面组成词或句,但又要与后面的意境相协调,所以说它是独立的,但不是孤立的。在该用领格字的位置,则必须用领格字,这一点也是很重要。
以上略谈,偶得一识;采撷分享,以资交流;抛砖引玉,以求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6821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韵生香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031
贡献
7519
金钱
8928
发表于 2019-11-6 10: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学习问好!

点评

共同学习提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 10: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0
贡献
33225
金钱
4043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 10:43: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乐然 发表于 2019-11-6 10:56
拜读老师佳作,学习问好!

共同学习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0
贡献
33225
金钱
4043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 10:46: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沁园春
李遂生

沁园春 ▪ 写在第二届中国国际
进口博览会开幕之际

     时序深秋,黄浦江边,进博涌潮。看展商云集,五洲四海; 物资林会,万类千标。品位高端,号型丰盛,百国精工皆玉瑶。大场面,问环球何处,有此多娇?     中华倡导均调,吁各国同襄大蛋糕。盼同心协力,拆墙开放; 并肩拉手,普惠承包。人类优先,和平至上,共享欢歌冲九霄。江奔涌,向东方流去,谁可拦腰?

沁园春 ▪ 救星

     烟雨南湖,一叶红船,十几个人。喜初心蕴抱,消弭黑暗 ; 誓言铭刻,造福平民。组建军戎,驱除倭寇,赶跑军阀力万钧。惊回首,廿八年征战,扭转乾坤。     红旗猎猎歌吟,唤再次长征策马奔。让农民分地,当家作主 ; 工区换景,弃旧图新。改革强邦,振兴圆梦,掌舵开航党指津。救星亮,看神州大地,璀璨缤份。

沁园春 ▪ 开国领袖

     冲出韶山,遏浪湘江,屯聚井冈。看生灵涂炭,神州破碎 ; 黄河呜咽,南岭苍凉。倭寇侵袭,官军龟缩,民怨声声萦耳旁。揭竿起,挥雄师北上,痛打豺狼。     雄奇北国风光,激装点江山斗志昂。领八年鏖战,夷戎缴械 ;辽平三捷,决战长江。直捣黄龙,天翻地覆,鲜艳红旗华夏扬。真豪圣,建丰功伟绩,万古流芳。

沁园春 ▪ 祖国颂
一一步韵毛泽东《沁园春 ▪ 长沙》

     华夏悠悠,情韵泱泱,款款说头。探诗经论语,幽深玄悟 ; 楚辞史记,隽永风流。一统秦皇,百能汉武,宋祖唐宗竞远由。耀寰宇,创发明四大,八极飞浮。     神州涵泳优游,喜今日辉煌业绩稠。造一星两弹,雄豪威武 ; 十船双舰,高奇方遒。北斗群星,全球联网,角逐强凌长臂侯。看今日,我炎黄竞渡,争冠龙舟。

     [注] 十船双舰: 船指宇宙飞船; 舰指航空母舰。

沁园春 ▪ 我爱你,中国
一一步韵毛泽东《沁园春 ▪ 雪》

     今日京城,街市旗扬,广场乐飘。看阅兵方阵,铁流滚滚; 游行队伍,声浪滔滔。礼炮传情,鸽群寄意,万岁三呼气韵高。庆华诞,望长空大地,一片妖娆。     凝眸景象多娇,忆华夏千年一转腰。叹满清腐朽,民生疲敝; 蒋帮暴戾,国体雕骚。救星横空,举旗吹号,率众弯弓歼悍雕。现强盛,国振兴圆梦,就在明朝。

沁园春 ▪ 建军九十周年赋

     子夜枪声,震愕南昌,总响耳边。忆苍茫大地,红旗指引; 森沉岁月,星火燎原。演义秋收,井冈割据,漫漫征途斩敌顽。城楼上,向环球布告,解放宣言。    雄狮醒立威严,岂忧惧豺狼舞眼前。造一星两弹,兴邦重器 ; 十舟双舰,镇国神坛。火箭兵团,新添战力,助阵三军奏凯旋。九十载,握如椽巨笔,谱写鸿篇。

沁园春 ▪ 井冈山

     奇伟摇篮,千峰清馨,万岭葱茏。望宁冈四野,杜鹃结彩 ; 茨坪百里,竹韵撩风。飞瀑欢歌,松涛奏乐,齐颂伟人毛泽东。寻踪迹,看黄洋界上,炮傲苍穹。    乾坤朗朗鸿蒙,问中正人间可协同?忆峥嵘岁月,官肥民瘦 ; 武装割据,柳暗花红。星火燎原,生机萌蘖,开创新天驱豹熊。新世纪,建富强华夏,攀越高峰。

沁园春 ▪ 教师之歌

     伏案凝神,黄卷青灯,苦战课前。看讲台传道,烛明路径 ; 春风化雨,滋润心田。桃李芬芳,栋梁辈出,硕果累累秀杏坛。谁说累,为繁荣浇灌,虽苦犹甜。    振兴重任担肩,激壮志雄心排万难。任狂风侵扰,严霜袭击 ; 轻松诱惑,名利拉牵。敬业爱生,吐丝结茧,酒绿灯红闪一边。强基业,洒毕生心血,教圃花繁。

沁园春 ▪ 李白吟

     嫡出名宗,仗剑天涯,济世惠民。慕朝歌屠叟,文王拜请 ; 高阳狂客,君主留存。梁甫吟诗,长安哦诵,供奉朝廷封翰林。无人赏,把孤高傲岸,扫出宫门。    前程幽晦艰辛,可谁去摧眉求贵人?总笑端杯盏,浇愁释恨 ; 畅游山水,寄意遨魂。潇洒雄奇,清新俊逸,惊艳文词泣鬼神。凭风采,数诗仙太白,浪漫无伦。

     【注】朝歌屠叟指姜子牙(见李白《梁甫吟》)。

沁园春 ▪ 杜甫吟

     沉郁幽思,顿挫情怀,恣肆纵横。品登高春望,波翻笔底 ; 北征望岳,意荡心旌。三吏三别,一闻一破,忧国忧民赤子情。观文苑,此浑融流转,谁与班行?       华章精彩纷呈,授诗圣头衔享盛名。忆七龄吟句,凤凰翅展 ; 廿年颠沛,野老眸明。世上疮痍,路边冻骨,齐入笺琴平仄声。思圆梦,捧杜工部集,心海难平。

     【注】登高、春望、北征、望岳皆杜甫诗题。一闻一破分别指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沁园春 ▪ 诗朋词友出书吟

     南粤春游,小驻番禺,弟子犒劳。引老翁诗兴,席间一阕 ; 高徒雅致,和句三遭。意切情真,酒酣恼热,银箸频挥当紫毫。筵虽散,敏牵头搭建,微信群聊。     灰中才俊如潮,喜朱子铺绢巧手描。叹散仙悠远,逢春俊朗 ; 闲云飘逸,傅大孤高。丹桂独秀,玉华纤润,珠与沙鸥笑魏曹。如经卷,可四时吟咏,新款风骚。

沁园春 ▪ 潦水文艺高地吟

     灵境仙源,旖旎风光,靥媚黛娇。看烟花绚烂,晓风残月 ; 蕙兰璀璨,莘雨春苗。吴宋红萍,廖罗彩锦,烈火冯材炉锻烧。潦河水,唱千年古邑,旋律雄豪。    山川何等妖娆,引多少英才挥笔描。喜盛唐全乙,阙题辉映 ; 宋朝袁老,词句香飘。明代应星,而今墨客,樊子长青王二骁。黄裴帅,赞勤耕篆笔,鹏燕春潇。

     【注】1、词中嵌入了文艺高地二十余名成员姓名或昵称中的最少一个字。2、全乙即刘慎虚 ; 袁老即袁去华 ; 应星即宋应星。

沁园春 ▪ 奉新华林公园

     秀色盈园,姹紫嫣红,溢彩流光。看假山叠翠,喷泉吐艳 ; 松樟葱郁,亭榭堂皇。桥吻波羞,轮推水转,浅底魚群乐徜徉。观风景,品人文底蕴,荡气回肠。     仙源灵境新装,描无限风光吴越镶。览潦河两岸,楼高林茂 ; 应星故里,花圃粮仓。工业园区,蓬勃兴起,打造繁荣魅力强。挥巨笔,续天工开物,盛世华章。

沁园春 ▪ 干洲奇石一条街

     日月精华,山水神工,满目琳琅。看干洲镇内,奇石世界 ; 中国印刻,绿水函方。蛙鼓迎春,梅花逗雪,百态千姿亮展窗。谁曾想,此奇珍异宝,昨睡河床。     农民生活安康,引高致闲情浪漫扬。昔吟哦诗赋,讴歌时代 ; 丹青砚墨,描绘风光。老少登台,夫妻打擂,妙趣横生亮县乡。喜今日,请石头表演,举世无双。

     【注】中国印刻、绿水函方、蛙鼓迎春和梅花逗雪皆为奇石名称。

沁园春 ▪ 黔南吟

       贵省南端,厚重人文,伟异景观。看荔波七孔,风光旖旎 ; 都匀八景,色彩斑斓。清水江澄,斗篷山秀,瀑布穿河洞挂帘。如图画,靓乡村城镇,富丽家园。      凝眸绚丽山川,仰璀璨群星古圣贤。数尹珍刺史,传承薪火 ; 友芝教授,谱写瑶篇。名将禾嘉,先驱循若,一大恩铭耀宇寰。今工匠,造中华神眼,探视高天。

    【注】 友芝即清代“西南巨儒”莫友芝,禾嘉即抗清名将丘禾嘉,循若是护国先驱戴勘的字,一代恩铭即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皆为黔南名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6821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韵生香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031
贡献
7519
金钱
8928
发表于 2020-1-3 10: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15: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