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林长信 于 2019-12-2 20:30 编辑
《悄悄守候》+诗路46. 文/林长信
1) 蒸气拉出的长云映入记忆中 铁道领先山风远远地过来 才经过睫毛下又远去化成为风景 记得当年的儿童都立志作工程师 最好是有关火车、轨道、铁桥、山洞 拉远的空间拉长的时间 都在汽笛和蒸汽里欢呼地滚动
2) 我打后院例行走近月台的座椅 那个旅外多年的工程师 火车站该是他乡愁的终止 或许就在下车的当场 会认出他骑竹马绕圈里的新娘子//
2019-10-19#19H8(隔行押韵) > > >【参考部分】如下,仅供参考,读者大可略过不看.谢谢!
> 诗路46.《补充说明之为用》 林长信/2019-10-19 由于:1)[现代诗]不存在固定的小诗、短诗、长诗的固定与标准格式,在这种十分自由(多元)的现状下,读者--尤其是初读者--不容易掌握诗文中的起承转合,就很难理解,更谈不上会意;
2)[现代诗]有七八成作者偏向个人情绪的随意散发,如野猪奔林;且在诗文行笔的进行中偏爱所谓的[文字意象],求其炫奇标新,而导致理路柔肠寸断,甚至是严重割裂、瓜分,以致诗文的方向雾迷津渡,【诗思】入土。可怜的读者,读之不死也重伤;
3)所以个人知道现代诗给初读者的印象已然欠佳,我就在14行内的短诗习作成篇之前后,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补充说明该原始的【诗思】,以便利读者可以在明白逮住我的诗思之后,反向计较我的诗文之低劣,而直接对诗文大加斧正与切磋,以使诗文在修饰后更能达意与保持住诗思。这才在互动之后完成了写诗与读诗之共鸣,既享受切磋之乐,又双方都在游于艺中获得了情感的升华。
个人常用的【诗思】补充说明有a小序/b注/c跋/d参/e图/f照,还有两种较长篇的形式,如次:1.+诗片.在习作一首诗歌后,对该习作诗的“片”段感应,篇幅三行以上而少于十行。 2.+诗路.在习作一首诗歌后,对该习作诗的诗思及思“路”,篇幅长于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