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6|回复: 2

这样读宋词二

[复制链接]

246

主题

277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29
贡献
2930
金钱
3817
发表于 2020-1-2 08: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阅读作品的同时,就应该始终不忘知人论世,要浏览一些通史和断代史,借以了解两宋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总貌,深入探索它们对词的发展、变化到底起了哪些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各种题材、各种风格的作品为什么会出现在那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对于具体作家,我们也应阅读一些年谱(如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邓广铭《辛稼轩年谱》等)、传记(如《宋史》、《宋会要》、地方志中有关人物的传和解放前后出版的有关词人传记等),借以具体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从他们的创作道路来考察、探索其作品(从单篇到总体)的特色。另外,研读具体词篇,有时还需要了解它们的本事。在这方面,可以参读宋人的一些笔记、词话以及张宗橚的《词林纪事》等著作。
从文学发展、嬗变的角度来看,宋词也是离不开前代文学的沾溉的。唐五代的民间词和文人词对宋词产生直接影响,读宋词就不能数典忘祖,应该浏览一下《敦煌曲子词集》(王重民辑)、《花间集》(后蜀赵崇祚编)、《尊前集》(编者未详)、《乐府雅词》(宋曾慥编)、《花庵词选》(南宋黄升编)和今人张璋、黄畲所辑《全唐五代词》等书。对其中影响宋代词坛尤大的重要作家,如温庭筠、韦庄、李煜、冯延巳等人的作品更需细心研读。其次,唐诗对宋代词人的影响也不小,例如贺铸词,张炎《词源》就认为“多于李长吉、温庭筠诗中来”;周邦彦词,沈义父《乐府指迷》也认为“往往自唐、宋诸贤诗词中来”。所以我们读宋人词,又不可不与唐诗取得纵向联系。至于稼轩词于“《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吴衡照《莲子居词话》), 则我们如果对于宋代以前的文学作品都能具备一定基础的话,在读到稼轩或类似稼轩一类喜欢“掉书袋”的作家的作品时,困难就会少一些。当然,这只能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
再次,就宋代词坛本身来说,承先启后的情况同样存在。例如周邦彦,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就认为“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辛弃疾上承苏轼,下开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人,先后承接的脉络也比较清楚。类似的线索我们都应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最后,也应该大致了解一下宋词对后代词人特别是清代词人的影响。例如稼轩一派对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的影响,姜夔、张炎对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派(一称“浙西派”)的影响等等。如有可能,广泛涉猎清代一些重要流派中的重要词人的作品, 是有助于加深对宋词的认识的。谈到这里,我们认为有必要介绍几本有关词史的专著给读者,例如吴梅的《词学通论》、王易的《词曲史》、刘毓盘的《词史》、刘永济的《词论》、詹安泰的《词论》等。这些著作对我们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了解宋词的发展概况和承先启后的脉络很有参考价值。但由于它们有的成书时代较早,其中观点未必全然正确,阅读时应该注意勿为所囿。

434

主题

363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791
贡献
4793
金钱
7029
发表于 2020-1-3 21: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是啊,谢谢分享

点评

谢谢关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5 09: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277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29
贡献
2930
金钱
3817
 楼主| 发表于 2020-1-5 09: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叶轻舟 发表于 2020-1-3 21:29
说的是啊,谢谢分享

谢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25 09: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