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8|回复: 2

由范罗马语录看当权派高中低端新韵倡导者成色

[复制链接]

19

主题

176

帖子

70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185
金钱
251
发表于 2020-2-13 12: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范罗马语录看当权派高中低端新韵倡导者成色

       范诗根、罗烈烈、马莹莹三位先生可谓当今中国诗词界当权派高中低端新韵倡导者的典型代表,由彼等语录,不难看出当下多数甚至绝大多数当权派新韵倡导者成色与品味。那么,究竟是什么成色与品味呢?汇江还是汇江先生在“【质问】e与ê通押、i与-i混搭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安在”地板上有段话说得很好,用来评定当今诗词界多数当权派高中低端新韵倡导者成色,还是蛮中肯的:
      “不论(中华)通韵还是新韵谱,都有明显毛病。毛病的根源在于:
       一、韵不由听定,而由视决。       二、把不押韵当押韵。      
       三、自以为是,拒绝合理建议。
       四,推销起来,不遗余力。”
       窃以为如此,君以为如何?欢迎列位方家各抒己见或提出反批评!同时烦请北戴河诗弟帮忙协查:
       1、范常务副会长在炮制、审查、放行、强推《中华通韵》(十六韵)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
       2、罗烈烈、马莹莹及其亲属、同学、同事、同乡与中华诗词学会的渊源;
       3、如有可能,可进一步查证:
       1)金筑子在中诗学会或省市级学会的任职情况;
       2)大眼怪与张弛以及中华诗词论坛的经济关系;
       3)梅花山人与大眼怪在裤裆派中的排位情况等。
       若查证情况可以公开,则可在这个主帖下跟帖,余将酌情高挂共赏,若暂时不宜公开,则请北戴河诗弟另发消息给我为盼!

【附录】范罗马语录摘要
1、范诗根
      以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名义,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和中国文艺网发表署名文章《关于<中华通韵>》,该文首发于《中国艺术报》,其开场白曰:
       “《中华通韵》是中华诗词学会受教育部委托制定的。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论证,确定了《中华通韵》 16韵方案。这16个韵部,是依据汉语拼音韵母表来的,也就是横着数的3个韵母确定为3个韵部,竖着数的12个韵母确定为12个韵部,又从韵母表的说明里提出“er”作为一个韵部,形成了《中华通韵》 16韵。现在处于结项鉴定后的试验阶段,也就是20所学校的教学试验,全国诗词作者依照《中华通韵》创作诗歌的试验。

2、罗烈烈
      在华夏诗词论坛诗词理论版,以网站超级版主兼广西诗词首席版主身份扬言:
      “中华通韵的 e ie ,ji zi  归一,无可厚非。”
      “几资凄词西思都是 i 韵字,它们同韵同韵母,这是铁版钉钉的事实。”
      “根据传统音韵学定义:韵是除了声母,介音以外的拼音部分。e ie  a ia  an  ian  ang  iang 中的 i 是介音,因而 e ie  a ia  an  ian  ang  iang 均可编为同韵部。如果 e ie  不能归为同韵部,那么,a ia,an  ian , ang  iang , ong iong,也就不成立了。”
      “根据现代音韵学定义:韵是除了声母以外的拼音部分,韵也就是拼音里的韵母(见《新华字典》)。那么,e ie 、 a ia  、an  ian 、 ang  iang 便都是各自独立的韵。”
      “中华通韵虽不尽人意,但已明确告诉人们,普通话诗词用韵才是现代和将来诗词用韵的正统,国家认证,政府支持。不按普通话便是方言,方韵,方标,也可以说是错别音,错别韵。至于中华通韵的不尽人意,相信若干年后,会进行修正。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谁做庄谁说了算。”
      “(中华通韵)早已正式颁布实施,进入大中小学教育,与《新华字典》《新华词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因此,现在已不是讨论谁对谁错,而是如何贯彻执行,实施落实的问题。”
      “中华通韵的征求意见稿时间是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全国各地乡镇以上的政府语委,教委办均有文件转发,国家语委和教育部也在网上公告公示,向全国人民征求意见,并于2019年3月由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召集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审定通过。直到2019年11月1日,才由国家语委,教育部联合发布实施,成为国家语言文字的重要规范标准和重要法规。”
      “中华通韵前年草案征求意见稿,一纸通知,仅头一个月,便收到全国大中小学师生过亿首诗词,相当于中华诗词论坛十七年数量总和还要多得多,还在乎几个社会老诗词会员的叫嚣吗?查证一下,全国大中小学在校生1.23亿人啦!”
      “自中华通韵颁发之日起,已成为国家语言文字的重要法规,再摆弄什么林林总总的新韵,便变得无意义了。虽然国家一惯提倡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但也一惯坚持反对无政府主义和反对自由主义。”
      
3、马莹莹
     以资深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大中华诗词论坛高级会员名义,在《【质问】e与ê通押、i与-i混搭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安在》帖下声称:
      “只要遵从汉语拼音原理者都会自然得出16个韵部,中小学的语文老师一般都懂这个道理,当年新韵出笼,我们语文教研组就曾讨论过,一致认为他们是胡扯,只是我们是草民,不吃官饭不管官事,他们说他们的,我们教学教我们的,井水不犯河水。原来的中华新韵编辑者是外行充内行,连韵母的基本知识都不懂,居然把ong/eng当一部。别看新韵14部,通韵16部,其科学性大不一样,好好去研究一下就知道谁对谁错。所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华通韵正符合我们语文教师的看法,也许这就是从事教育与不从事教育的区别吧
      “大部分的语文老师都能够认定普通话的韵部应该是16部,ong、eng是两个不能通用的韵部,-i、i应该合并,i、ü 不能通用。不必克隆不必抄袭,拼音字母表在那摆着。
      “我从小学一年级教到高三,甚至大学都教过,教龄超过50年,对拼音方案的确是烂熟于心的。这个我可以简述,非常简单,翻开汉语拼音方案 三 韵母表
韵母用到诗词曲赋中便是押韵。
表共四行,第一行12个:a o e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ong 第一横行三个 i u ü ,再加上er,不就是16部吗。所以我在师范学院讲课时就对学生们说,你们不要管什么中华新韵,你们只要管科学,毕业后当老师,教学生写诗词时,不要管任何诗词用韵方案,只要把拼音方案韵母表第一竖行第一横行当韵部用就行了”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能人为的去干涉、改造。
我以为再讨论没有必要,设计其他的方案都是画蛇添足。因此我不想参与这种没有多大价值的讨论。谢谢楼主。

19

主题

176

帖子

70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185
金钱
251
 楼主| 发表于 2020-2-13 14: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引自中国社会科学网的范诗根常务副会长宏论全文:

范诗银:关于《中华通韵》
2018年08月03日 15:28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范诗银[url=]字号[/url]

关键词:汉字;韵母;
[url=]打印[/url] [url=]推荐[/url]


    《中华通韵》是中华诗词学会受教育部委托制定的。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论证,确定了《中华通韵》 16韵方案。这16个韵部,是依据汉语拼音韵母表来的,也就是横着数的3个韵母确定为3个韵部,竖着数的12个韵母确定为12个韵部,又从韵母表的说明里提出“er”作为一个韵部,形成了《中华通韵》 16韵。现在处于结项鉴定后的试验阶段,也就是20所学校的教学试验,全国诗词作者依照《中华通韵》创作诗歌的试验。

  一、 《中华通韵》是从历史韵书进化来的新韵书。商周时期的“雅音” ,孔子讲学的“雅言” ,汉时用的“通语” ,其名称还能在一些文献里读到,内容已无从考证了。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南北朝以前,诗歌创作的用韵是约定俗成的,尚无成型的韵书。

  隋唐时期,诗成为开科取士的重要内容,韵书就成了作诗的必备工具。于是,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颁发了颜之推、陆法言起草的《切韵》 193韵,同音字归在一起,以反切注音。唐仪凤二年(677年)长孙纳言注解《切韵》 ,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颁行了孙愐在《切韵》基础上增修的《唐韵》195韵。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赐名颁行《大宋重修广韵》 206韵,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颁行《礼部韵略》 (或称集韵) 206韵,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年)距靖康二年(1127年)125年,金朝河东南路绛州平水乡人刘渊编著的平水韵《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106韵推出。元泰定元年(1324年)秋周德清写成北曲曲韵专著《中原音韵》 19韵,最主要的是入派三声,取消了入声字。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颁行了宋濂等人编成的《洪武正韵》 76韵。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陈廷敬等奉敕编成《佩文韵府》 106韵,“佩文”是康熙的书斋名,这部韵书其实是平水韵的翻版。道光元年(1821年)戈载编成《词林正韵》 19韵。194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行了《中华新韵》 18韵。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部以此为蓝本,以《诗韵新编》为名予以多次刊印。1975年广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现代诗韵》 13部,与有韵无书的《十三辙》分韵相同。2002年中华诗词学会推出新疆师范大学教授星汉主编的《中华今韵》15韵, 2004年推出赵京战执笔的《中华新韵》 14韵。近年,湖北编辑出版了《诗词通韵》 13部21韵,盖国良编印了《中华韵典》 20韵。

  分析以上情况有三点启示:一是隋开国20年,唐开国59年和114年,宋开国77年,元开国53年,明开国8年,清开国75年,分别确定了本朝的韵书。新中国成立快70年了,应该有一部由国家部门颁发的具有权威性的新韵书,这也是诗词界的愿望。二是在韵书分部上走着由多到少的路子。三是知古建新,在全面分析历代韵书和现行韵书的基础上,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的语言体系: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一部新韵书,继承中华民族音韵传统,与新中国新的语言体系相适应。四是新旧并行,制定新韵书的目的不是取代旧韵书,而是将新韵的使用规范化,服务广大群众学习和创作诗词等韵文的需求,繁荣发展中华诗词事业,促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弘扬传播。

  二、 《中华通韵》制定的主要依据。首先是有法可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当代诗词的声韵应该是普通话声韵,对此,诗词界有着比较广泛的认识。 《中华通韵》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依据,其韵部划分和各韵部韵字内容,应服从《汉语拼音方案》的法律地位。 《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和颁发,无疑是我国文字工作具有革命性的创举。60多年来,我国由文盲大国变为文化大国,由南北不同音而凭借汉语拼音注音的普通话走遍天下,特别是汉语拼音输入法使汉字开始走向国外融入世界。汉语拼音,已是我们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文化工具,已是当下不少诗人用新韵创作诗歌的自然依据。二是有理可依。这个理,就是研究制定汉语普通话韵的标准,就是以标准普通话读音即《新华字典》注音为读音所依据的音韵学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作为韵部划分标准的音韵学的相关理论。简而言之, 《汉语拼音方案》所具有的音韵学理依据,也就是《中华通韵》的音韵学理依据。三是有实践经验可依。中华诗词学会成立31年了,现有的3万多名个人会员中包括社会各阶层各行业人员, 260个团体会员中包括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地区诗词学会,团结在中华诗词学会周围的上百万诗友,每年创作难以计数的诗词,积累了大量的创作包括用韵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对现行韵书的认知与使用经验,一方面对推行新韵近二十年的实际经验。

  三、 《中华通韵》实行后的用韵原则。概要说来就是中华诗词学会一直倡导的八个字:倡今知古,新旧并行。所谓“通” ,通各类韵文体裁,通古今韵脉。所谓“今” ,普通话的汉语拼音注音。汉语拼音相对于传统的直音、读若、反切注音法来讲,无疑是具有革命性的举措。前三种注音方法交叉存在,拼音法实行以后,前三种就自然而然地不被采用了。所谓“旧” ,即作诗依《平水韵》 ,填词依《词林正韵》,作曲依《中原音韵》 。 《中华通韵》颁行以后,这些韵书还照样存在。在教学上, 《中华通韵》与汉语拼音教学衔接融合没有问题,只是多了一部分内容。在创作上,是用《中华通韵》还是用目前正在使用的某种韵书,全凭诗词创作者自愿。我的观点是,对一般诗词爱好者,习惯或愿意用什么韵就用什么韵,尊重个人选择。对诗词工作者,包括诗词教育者、诗词评论者,用新韵的应学习旧韵,称之为从新韵进去从旧韵出来;用旧韵的应学习新韵,称之为从旧韵进去从新韵出来。新旧韵贯通了,在工作指导和创作实践中,也就有了更多的主动权。

  (作者为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76

帖子

70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185
金钱
251
 楼主| 发表于 2020-2-13 14: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语录】
“自中华通韵颁发之日起,已成为国家语言文字的重要法规,再摆弄什么林林总总的新韵,便变得无意义了。虽然国家一惯提倡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但也一惯坚持反对无政府主义和反对自由主义。”
【秦皇岛疑惑】
罗烈烈这段话是自言还是代言?现实社会中她到底什么身份?与诗词学会、国家语委乃至教育部参与炮制、审查、放行、强推《中华通韵》的有关人等究竟有何渊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14: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