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针叶林

“蜂腰”等八病的历史意义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18: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20 18:04
四声八病中何时“上去入”算一声?
(一),换头(即平头)“上去入”是一声: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 ...

对。“上去入”即后来的“侧声”“他声”“仄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18: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20 18:22
【四个标准律句】,这是谁的谬论?
至于“蜂腰”在声律上的意义,到唐初已随着平仄声调的二元化而失去了 ...

例五律平仄谱之一: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四个基本句型重复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0 18: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20 18:49
对。“上去入”即后来的“侧声”“他声”“仄声”。

针叶林,你这是曲解元兢!

点评

与他无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0 19: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18: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20 18:24
【平头,上尾是声律之本】?你怎么不说【平头病,上尾病是声律之本】呢??
...

也可这样说:
避忌平头病,上尾病,是创立律诗声律的根本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0 19: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20 18:47
同平非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若是同四声,即可这样叙述:“通上同去同入即病”,而没有必要说成是 ...

这种说法不为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0 19: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20 18:52
例五律平仄谱之一: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三羊问的是:【四个标准律句】,这是谁的谬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0 19: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20 18:55
也可这样说:
避忌平头病,上尾病,是创立律诗声律的根本原因。

【平头,上尾是声律之本】和【避忌平头病,上尾病,是创立律诗声律的根本原因】,能是一个意思吗?

点评

一个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0 19: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19: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20 19:03
【平头,上尾是声律之本】和【避忌平头病,上尾病,是创立律诗声律的根本原因】,能是一个意思吗? ...

一个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19: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20 18:55
针叶林,你这是曲解元兢!

与他无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0 19: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定,平头是病的话,直接说成【避忌平头病】,直接说成【避忌平头】、【避平头】、【忌平病】不就可以了吗?
你的这句话【平头,上尾是声律之本】,叫谁看谁也不认为【平头】是病的意思!

点评

这没有什么不同。这样说精练。“平头了”,类似说“感冒了”,不用这样啰嗦:“他得了感冒病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0 19: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0 19: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东扯葫芦西扯瓢,下面两句,三羊左看右看,总觉得就是不一样!
【平头,上尾是声律之本】和【避忌平头病,上尾病是声律之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19: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20 19:26
假定,平头是病的话,直接说成【避忌平头病】,直接说成【避忌平头】、【避平头】、【忌平病】不就可以了 ...

这没有什么不同。这样说精练。“平头了”,类似说“感冒了”,不用这样啰嗦:“他得了感冒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0 19: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20 19:32
这没有什么不同。这样说精练。“平头了”,类似说“感冒了”,不用这样啰嗦:“他得了感冒病了”~ ...

你这个举例,纯属就是歪理!
感冒病,可以省去【病】字,可以说成感冒,或说成感冒了!
精神病,你能省去【病】字,你能说成精神,或说成精神了?
心血病,你能省去【病】字,你能说成心血,或说成心血了?

点评

“心血病”是你胡诌,没有这种病。精神病多用于骂人话,所以不常用。而“平头”等病使用频率极高,就简化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0 19: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19: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20 19:41
你这个举例,纯属就是歪理!
感冒病,可以省去【病】字,可以说成感冒,或说成感冒了!
精神病,你能省去 ...

“心血病”是你胡诌,没有这种病。精神病多用于骂人话,所以不常用。而“平头”等病使用频率极高,就简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0 19: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20 19:45
“心血病”是你胡诌,没有这种病。精神病多用于骂人话,所以不常用。而“平头”等病使用频率极高,就简化 ...

精神疾病 锁定
本词条由国家卫健委权威医学科普项目传播网络平台/百科名医网 提供内容 。
精神疾病又称精神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0 20: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20 19:45
“心血病”是你胡诌,没有这种病。精神病多用于骂人话,所以不常用。而“平头”等病使用频率极高,就简化 ...

心血管病,你能省去【】字,你能说成心血管,或说成心血管了?

点评

若省略了“病”就变成与病无关的独立的名词,就不能省略。而感冒,平头,即使省略了病字,大家都知道所指,则可以省略。犹如:“三羊二五平仄交换律”简称“羊律”一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0 20: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20: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20 20:00
心血管病,你能省去【病】字,你能说成心血管,或说成心血管了?

若省略了“病”就变成与病无关的独立的名词,就不能省略。而感冒,平头,即使省略了病字,大家都知道所指,则可以省略。犹如:“三羊二五平仄交换律”简称“羊律”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0 20: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20 20:06
若省略了“病”就变成与病无关的独立的名词,就不能省略。而感冒,平头,即使省略了病字,大家都知道所指 ...

这话说的不糙!救火,是把火弄死。救命,是将命弄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4-20 21: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4-20 21:46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20 15:59
 四声八病中何时“上去入”算一声?

(一),换头(即平头)“上去入”是一声:

○调声
  或曰:凡四十字诗,十字一管,即生其意。头边二十字,一管亦得。六十、七十、百字诗,二十字一管,即生其意。语不用合帖,须直道天真,宛媚为上。且须识一切题目义最要。立文多用其意,须令左穿右穴,不可拘检。作语不得辛苦,须整理其道,格(格,意也。意高为之格高,意下为之下格。)律调其言,言无相妨,以字轻重清浊间之须稳。至如有轻重者,有轻中重,重中轻,当韵即见。且庄字全轻,霜字轻中重,疮字重中轻,床字全重,如清字全轻,青字全浊。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可见上去入归为一声最迟在初唐就确定了,曾记得三羊考证过平侧也在初唐就出现了,据此可以推断平仄二元化最迟也是在初唐就形成了
再从调声术看,其平仄的粘对也在初唐就形成了,据此可以推断近体也是最迟在初唐就具备了雏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1: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4-21 12:05 编辑

这也就是说,在平头和蜂腰的判定中要用平仄法,在上尾和鹤膝中是四声法。
因为平头关系到平仄粘对律,鹤膝关系到平韵律诗中白脚韵要不同,类似于韵脚的修辞技巧
用现在的概念定义八病前四病。
平头:平仄相对原则,五律诗一联中句首两字不可同平仄。(诗律之一)
上尾:一联内上下句句尾不可同平仄(首句入韵除外)。   (诗律之一)
蜂腰:五律一句中二五两字不可同仄。                             (此项违背诗律,故取消)
鹤膝:平韵律诗白脚尽量不同四声。                                (非格律要求,知之可也)
备注:
格律要求避忌
1,避孤平
2,避三平尾
一些非格律要求:
1,避三仄尾
2,避挤韵
3,避白脚同四声落脚
4,避平声韵脚全阴或全阳平
5,小拗或大拗句救
6,摞眼,长撷腰, 长解镫,四平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1 12: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21 11:55
这也就是说,在平头和蜂腰的判定中要用平仄法,在上尾和鹤膝中是四声法。
因为平头关系到平仄粘对律,鹤膝 ...

哟!你这是在表述唐朝近体诗的声律啊!
不对啊!唐朝时期的近体诗,没有24平仄相替律的意识!

点评

你以河为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1 13: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3: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21 12:53
哟!你这是在表述唐朝近体诗的声律啊!
不对啊!唐朝时期的近体诗,没有24平仄相替律的意识! ...

你以河为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1 13: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查遍文镜秘府论,找不到只言片语!

点评

为之奈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1 13: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1 13: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文惠《五言律诗声律的形成》里,引用了蔡瑜的一种观点,在下三羊认为非常合理!
    蔡瑜曾经提出质疑,他认为应该用唐人诗格作品中的调声理论来理解唐人诗律,他并尝试用初唐诗格作品中的调声理论来检视部分作品,发现这些诗歌都合于这些规范。蔡瑜因而认为唐人的诗律应该以诗格作品中的理论为依据,而非是依据后人归纳出来的【律化】法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3: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21 13:54
查遍文镜秘府论,找不到只言片语!

为之奈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1 14: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文镜秘府论以外的可信史料,也是佐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1 14: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者,承认近体诗定型于与初唐,要有初唐的律句理论。宋元明清能够提供初唐的史料,也是一样的!
体诗定型于与初唐,退一步讲,假定,真空的律句理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出现在晚唐,都不足以说明,近体诗的声律标准,就是24平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1 14: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镜秘府论》中记载的沈给事诗,与沈佺期的声律也无关啊!
  第廿三,偏对。
  《诗》曰:“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谓非极对也)。又曰:“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又曰:“日月光太清,列宿曜紫微。”又曰:“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全其文彩,不求至切,得非作者变通之意乎!若谓今人不然,沈给事诗亦有其例。诗曰:“春豫过灵沼,云旗出凤城。”此例多矣。但天然语,今虽虚亦对实,如古人以“芙蓉”偶“杨柳”,亦名声类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4-30 22: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岳英灵集序》殷璠
序曰:梁昭明太子撰《文选》后,相效著述者十馀家,咸自称尽善高听之士,或未全许,且大同至于天宝,把笔者近千人,除势要及贿赂者中间,灼然可尚者五分无二岂,得逢诗辄赞,往往盈帙盖,身后立节,当无诡,随其应,诠拣不精玉石,相混致令众口,销铄为知音所痛,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编,纪者能审鉴诸体委详,所来方可定其优劣,论其取舍,至于曹刘,诗多直语,少切对,或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驾终存,然挈鉼肤受之流,责古人不辨宫商徵羽词,句质素耻,相师范于,是攻异端妄穿凿理,则不足言,常有馀都无比,兴但贵轻,艳虽满箧笥将,何用之自萧氏以,还尤增矫饰,武德初微,波尚在贞观,末标格渐高,景云中颇通远,调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实由主上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场,翕然遵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璠不揆窃尝好事愿,删略群才赞圣,朝之美爰因退,迹得遂宿心粤若,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此集即以河岳英灵为号诗二百三十四首分为上中下卷,起甲寅终,癸巳,论次于序,品藻各冠篇额,如名不副实,才不合道,纵权压梁,窦终无取焉。


--------
殷璠,唐文学家、诗选家。丹阳人(属殷氏东海郡东海堂分支)。进士出身,曾出仕,后辞官归隐,详情无可考。曾编《河岳英灵集》二卷,后通行本为三卷,选录唐开元二年至天宝十二载(714—753)期间常建、李白、王维、高适、岑参、孟浩然、王昌龄等二十四人诗二百三十四首(今本实存二百二十八首),每人各有评语。

-----------
可见平仄最迟在殷璠的时代便已明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4-30 22: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5-1 00:30 编辑

《杜甫传赞》唐书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袭沿。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馀,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燄万丈长。诚可信云。
-------------
诗律至沈宋,开元天宝以降,其择优而用可见,唐殷璠更明确是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可见近体虽肇自沈约四声八病,齐梁调声承之,初唐元兢易之以换头,近体则成于沈宋,但成熟却是在中唐以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7 07: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