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33|回复: 1

姜寒松:两载老年诗教之感触

[复制链接]

81

主题

151

帖子

167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24
贡献
306
金钱
54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2-2 22: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曾于2008年至2009年在江山市老年大学诗词班担任过两年的教学工作。其间与学员们结下了深情厚谊。同时对老年诗教也有了一些感触,今写出来与同仁们探讨,并希望得到领导与专家的指教。

一、老年群体中有强烈的诗教需求
江山市老年大学诗词班开办于2008年3月。在筹办开班时,我曾认为不会有几个人会感兴趣,甚至可能办不起来,所以也没有太在意,当时就想以讲座的形式应付一个学期试试。可是,没有想到,开学时,竟有53位学员报名上了这个班。开学后,又陆续有五、六位学员来插班听课,学期结束时,征求大家的意见,全班学员又一致要求,希望这个班一直办下去。2009年底,由于我在市志办的工作实在忙不过来,决定辞去诗词班的教学工作。当我把这一决定向全班同学宣布时,虽然大家能够理解,但又实在留恋不舍。说诗词班停办就像给婴儿断了奶一样,希望等我市志工作结束后仍回老年大学给他们上课。不少学员几年来一直在打听诗词班什么时候才能再开办。有位老学员,诗词班停办那年,已年届八旬,但对诗词兴趣不减。每年春节后都要给我寄一张贺卡,并将自己平时的诗作一起寄来,请我给他提意见。另一位已80多岁的老学员说,诗词班只要开办,我就要来读,直到我走不动为止。有位女学员,以前曾在老年大学同时读过五六个班。现在要带孙子了,老年大学所有课都没有去上。但她说,如果诗词班开课,他还是一定要来的。
这些来诗词班听课的学员中,从最初报名的53位学员来看,大多是三四十年代出生的老人,还有3位生于二十年代,4位出生于五十年代。他们当中,有退离休的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也有农民。文化程度也从小学到大学本科参差不齐。他们有共同的诗词爱好,但情况又各不一样。有的是担任过一定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原来诗词方面就有一定的基础,平时讲话就喜欢来几句诗,到一个单位或部门也爱写副对联,但不懂格律,往往感到底气不足。来诗词班听课,就是想补一补这方面的欠缺。所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接受能力也强,学了就能用得上。多数是老年书画会的会员。他们在书画作品的创作中,特别感受到要提高自己书画作品的质量档次,极需提高文学素养,尤其是古典诗词方面的素养。搞书法的,如果总是抄写前人或他人的诗作,甚或写些简单的标语口号,总会感到乏味,直接影响到书法作品质量的提高。如能把自己的思想感受写成诗词,再通过书法艺术来表现,兴味就大不相同了。画画或者摄影爱好者也是一样,一幅画或摄影作品如果能配上一两句恰当的诗,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诗情画意达到完美的结合,从而提高作品的品位。也有些学员既不是书画会的会员,也缺乏这方面的基础,但从中小学时就喜欢背古诗词,只是一直没机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对古诗词既有兴趣,又感神秘,便希望通过学习能提高自己这方面的欣赏能力,并学习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所以,凡是来诗词班听课的学员,个个上课都很认真。不少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耳背或眼花,往往都喜欢坐到靠前的座位。不仅听讲认真,而且大都做了课堂笔记。有的对板书看不清楚,还要离开座位跑到前面来看。有位学员还把自己一个学期所记的笔记整理出来,经任课教师审阅后由班委会打印出来发给全体学员参考。

二、尊重老年学员,保护他们学习诗词的积极性。
老年人选择学习诗词,是一种高雅而有益的爱好,他们都把诗词班看作是老年大学中最富有文化内涵的班。他们来这个班学习,怀有一种自豪感,同时也有一种神秘感和压力感。怕自己听不懂,学不进。但他们又有很强的自尊心,普遍都爱面子,怕被人看不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和平时同学员交流时,都应注意老年人的这种心理,在回答学员的问题时,都应做到态度诚恳,言词平和,绝不能流露出不耐烦的神色或语带讥诮地挖苦。如有一次,一位学员问了个很常识性的问题,我并没有因这个问题的浅陋而用不屑一顾的态度回答,而是以很平和的语气认真地回答了他。事后,另一位学员便背着他说:“连这样的问题都不知道,还要来读诗词班。”如果这话出自我这当老师的口中,无论是不是当着这位提问者的面,我想其负面影响都是可想而知的。
有时,学员交上来的习作,我把它放在课堂上公开讲评。为了照顾到作者的自尊,也总是不说作者的姓名,纯粹是就作品本身来作点评的。在点评时,也避免用明显贬损的语言,指出缺点,也尽量注意做到委婉。正是因为我尊重学员,从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并且还适时地给予一些鼓励。所以,学员学习诗词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对我也很尊重信任。他们的诗作,虽然很多都不合格律,也缺乏诗意,甚至还有文句不通的现象,但他们知道我不会笑话他,所以都乐意拿给我看,请我给他们提意见,帮助修改。

三、面向全体,循序前进
如前所述,老年大学学员的程度参差不齐,差距很大。针对这种状况,为了使全体学员都坐得住,听得懂,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上课时就必须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坚持循序前进的原则。
一开始教学,不必就马上要讲诗词的格律知识。而是先讲一讲学习传统诗词的意义,介绍一下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简要历史。这就好比运动员进入正式训练或比赛前的热身运动。使学员对诗词发展的历史有个总体的简单了解,引起学习的兴趣。
在讲诗词格律时,则要做到少而精,从最基础的“韵”和“平仄”讲起。然后是五言、七言的律句句型,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四种不同开头的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在讲解这些知识时,选用一些大家比较熟悉,无生僻字词,易懂易背的古典名作,如孟浩然的《春晓》、《宿建德江》、《过故人庄》,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王维的《山中送别》、《凉州词》、《山居秋瞑》,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牧的《清明》、《江南春》,张继的《枫桥夜泊》,白居易的《问到十九》,《大林寺桃花》,刘禹锡的《秋词》,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王昌龄的《出塞》、《采莲曲》,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望岳》、《闻官兵收河南河北》等,作为范诗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将诗中的用韵、平仄、句型、粘对、对仗、拗救及“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等格律诗的知识融合在其中。因为一些知识都可以在不同的诗中重复出现,我都要反复讲解,并启发引导学员自己用已学到的知识来分析诗中的格律。最后将这些格律知识加以归纳,就使学员比较容易掌握。如果在黑板上写出一首诗,让学员指出这首诗中的句型和平仄,多数学员都能做到基本正确。有几位程度好的学员,在自己创作的诗词作品中,几乎都能符合格律。如该班班长郭普梅同志,上了这个班后,写诗兴趣很浓,每有感触,都要以诗抒怀。如写凤林镇白沙村新貌:“昔日茅檐屋,今朝别墅庄。燕归无觅处,不识故时乡。”写贺村镇耕读村优美环境:“绕村树木郁葱葱,座座红楼藏绿丛。院里繁花红艳艳,万亩果园桃李浓。”纪念建党九十周年时,他又写了两首七绝:“南湖星火喜燎原,风雨征程九十年。领袖运筹功卓著,宏图再绘续新篇”。“南湖画舫举锤镰,唤起工农移大山,砥柱中流施德政,党恩浩荡万民欢。“这些诗不能算出色,但基本合律,也能表情达意,对于一位原来毫无诗词基础的初学老人来说,也可以说不错了。

四、联系实际,勇于实践。
老年人学习古体诗词的目的,除了提高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使精神愉悦以外,更希望能用诗词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为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这就需要投入到创作实践中去。老年大学诗词班开办的两年中,我国曾发生了几件在国内外都有重大影响的大事。如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5.12”汶川大地震,八月的北京奥运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2009年又值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这些都是诗词创作的重大题材。诗词班的教学便根据老年书画会的要求,组织发动创作这方面的诗词,并从中选出一些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分析点评。这种形式对激发学员的创作热情起了很大的作用。2008年老年书画会与老干部局联合举办了“抗震救灾,情系灾区”书画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书画展”,与体育局联合举办了“迎奥运”书画展,之后又将书画作品汇集出版,命名为《情系五环》。2009年,老年书画会与农村合作银行联合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合行杯”书画展,同时出版了《共和国在我心中》的书画作品集。其中的书法作品内容,大多是诗词班的学员自行创作的诗词楹联作品。
在市内,江山的幸福乡村建设在党的十七大以后,搞得很有特色,也很有成效。这更是诗词创作的不竭源泉。2008年诗词班和老年书画会中的部分会员组织到碗窑乡考察采风。后来又分别到清湖镇的和睦村、花园岗村、峡口镇的定村村等村采风。每到一个村,都有学员写了诗词或楹联作品,有的在《今日江山》发表,大多数在《江山诗词》上刊用,不少写成书法作品赠送所属乡村。几年来,江山老年书画会在江山城乡各地乃至本省的一些县市(区),都很活跃,这同老年诗教的开展不无关系。2009年“南浔杯”全国老年书画比赛中,江山老年书画会荣获优秀组织奖,并有19位会员的作品入选。被编入《见证辉煌-共和国60华诞艺术大典》。据老年书画会的一位领导说,江山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参赛和获奖,这同诗教也是分不开的。

五、学习吟唱,提高对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在诗词教学中,我还尝试着将吟唱引入课堂。把几首比较简单的诗词曲调印发给全班学员,由其中一位识谱并会拉二胡的学员先学会吟唱。然后在每次上课前先教大家吟唱,每次15至20分钟。
2008年底,老年大学学期结束时要搞文娱汇演。要求各个班都出节目。诗词班缺乏文艺方面的人才,就搞了一个诗词吟唱的节目。我把《春晓》和《枫桥夜泊》两首诗的诗意用白话文翻译出来,变成两篇朗诵词,由男女学员朗诵,请二胡班的部分学员帮助伴奏,全班学员一起上台吟唱。虽然排练时间很短,但没有想到,演出效果竟出乎意料的好。使诗词班的影响在老年大学的学员中迅速扩大。
学员通过对诗词的吟唱,则能更深入地体会诗的意境和韵味,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

六、老年诗教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开展老年诗教过程中,笔者感到,如果要在老年朋友中把诗词教育普及推广开来,有这样几个问题是应列入规划并得到解决的。
一是应编写出版一套教材。这套教材应包括诗词入门知识,诗词欣赏,诗词创作等内容。同时应有一套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
二是与之相应的师资培训问题。目前,各地这方面的师资都满足不了老年人学习诗词的需要。首先是数量不足,能够充当诗教师资的人有限,所以老年大学诗词班只能让基础不同程度相差悬殊的学员同班学习,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有更多的教师任教,则可以多开设几个不同程度的班,使用不同的教材。其次是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担任诗词教育的老师本身就是半路出家的新上路者,自身就需要继续充电提高,否则,诗教工作难以进一步持续深化。如果省级以上诗词学会能开设这方面的师资培训课程,这对诗教工作将大为有益。
三是应引起文化教育等政府部门乃至全社会的自觉重视,将诗教工作纳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工程中去。
中华诗词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广阔的文化舞台,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诗教工作主要还只是停留在民间的层面上,推动起来尚有较大困难,亟待各级政府部门象抓其他文化教育工作一样来抓诗教。

作者系江山市诗词学会副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 12: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