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关于押韵应该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语音的自然和谐 因为我一直论述今日写诗押韵不应再依过时了的“平水韵”韵部,曾连续遭到“新韵平仄者”、“平水押韵者”的两面夹攻,指责我既反对“平水”,又反对“新韵”(平仄),到底是要主张什么?这些两面夹攻骁将们不知所谓韵者本出语音的天然和谐,他们把押韵简单到只要有一本书上的字标明甲和乙在一个韵部,就把其拉来相配入诗,全不管这两个字在当今任何人读来都是不押韵的,例如“平水韵”的“来与回”、“门与言”、“佳与排”、“纱与车”……;也全不管这两个字在当今任何人读来都是押韵的,却要硬性把它们分开,如“平水韵”的“东与冬”、“寒与山”、“元与年”、“真与文”……。他们网上点评,他们诗赛点将,一部“平水韵”就是他们的全部学问! 须知人们的语音随时代的进程是有所变化的。“平水韵”的押韵情况反映的是六朝时代(公元420年)的江东语音,唐人继承,至今已1600多年。到了宋、金时代(公元1100),这六朝江东语音押韵就已与时代语音严重脱离!当时产生于北方的曲、南方的词,其用韵就是那时的没有官方干涉的真实的语音反映。《中原音韵》、《词林正韵》真实地记录了这一现象。 然而诗为什么不能与时音俱进呢?这与官方对诗的垄断有关。官方总想有一部一成不变的韵书去检验文人;文人也想有一部一成不变的韵书去迎合官方。于是,“平水韵”就充当了这块敲门砖。不解的是,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抱住这块敲门砖不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