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门外汉 于 2020-7-1 14:43 编辑
五花姐推新韵,出发点是好的,之所以被大部分诗友不认同,认为一个人干嚎,其原因是没有分清点与面的关系。也就是大家都说的诗眼、词眼,从那里而来?鄙人认为要先有面,并不是对其中某句话,个别词的雕琢就是诗眼。 要想有点,必须有面,铺陈渲染就是面,铺陈渲染的关键时刻点一下,就是画龙点睛之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以突出相思的伤悲。点也可以放在前面,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情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诗亦如此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要铺陈丽景,不能是大白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渲染加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