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08|回复: 50

孤平的秘密

[复制链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7-26 00: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0-7-26 00:33 编辑

无论五言与七言,字数都是奇数,奇数为阳。阳代表着君、父、夫。其政治寓意体现着父系社会男子居主导地位。体现着三纲五常。

根据近体格律,一联中的平仄字数也正好是各五、七个。如果句中出现孤平就会导致平仄字数变为偶数,那就代表着阴压过阳,为不详之兆。

按照这个道理,即便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这样的句子,出句第一字如为仄,对句第一字也要变平去救。就是为了平仄分布始终为奇数。

所以,小拗、大拗必须出现在出句,对句必须要救,使平仄为奇数。小拗、大拗如果出现在对句则无法再救。

那什么情况下可以不救呢?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或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此时句中平仄字数仍为奇数,故无论出现在出句对句可以不救。


以上是广义近体的规则,狭义近体除了本句拗救外,就根本不允许小拗、大拗、特拗的出现。因此句中的平仄字数分布也必是奇数。


狭义近体只包含正律,变律本句孤平拗救,变律失替拗救。如:“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总之,原则就是整联的平字、仄字数都要保持为奇数。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26 00: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贴也是如观创立的又一项终极理论,欢迎各位方家来“攻擂”。我将负责答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26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7-26 13:37 编辑

孤平、拗救其实真没哪么复杂的,回到‘平衡平仄、稳顺声势’这八字上即迎刃而解

问题1:何谓孤平?孤平特指平平仄仄平句式且必须出现于对句,除韵字外平不可令单也。
问题2:孤平本质上只是小拗,为什么会成为诗家大忌?--原理是仄多平少,声势不稳。近体是以平韵为准则且是风气之使然,无论于吟于诵,所谓平声有用处最多,因平声声长而正,能起到稳顺声势之功,于对句处表现尤为明显,这也是为什么平平仄仄平句式平不可令单也的根本原因,盖出句本已仄多平少,此对句再仄多平少的话则就平仄不匀、声势不稳了,故忌之。
问题3:王渔洋的平不令单前面的特指凡双句云云怎么理解?
特指了凡双句即不可随意延及对句。
问题4:王渔洋的平不令单前面的特指凡双句云云能任意延及到其它句式去吗?延及到其它句式去又是如何跟凡双句云云系联的?
不能,既有特指,当以特殊性去理解。
问题5:对句若出现仄平仄仄平的孤平如何救,易三位之仄为平即可自救,即易为仄平平仄平,舍此无它。

点评

赵执信问诗论于姨父王士祯,王士祯不传。 赵执信基本上也是自学成材的,因此他的理论也不见得就是完善的,全部正确的。 狭义近体与广义近体必须要先断代,厘清。否则一定是自相矛盾。 孤平我认为应采用启功的概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6 11: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26 11: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26 10:54
孤平、拗救其实真没哪么复杂的,回到‘平衡平仄、稳顺声势’这八字上即迎刃而解

问题1:何谓孤平?孤平特 ...

赵执信问诗论于姨父王士祯,王士祯不传。

赵执信基本上也是自学成材的,因此他的理论也不见得就是完善的,全部正确的。

狭义近体与广义近体必须要先断代,厘清。否则一定是自相矛盾。

孤平我认为应采用启功的概念,即除句首与句尾凡两仄夹一平的都是孤平。

如果不这样定义那么狭义格律也会自相矛盾。

所以启功并不是没读过赵执信的著作,而是读过觉得孤平那样定义不妥,才从新定义的,并且也有大量诗例支持此论。


点评

启功、王力、王渔洋对于孤平的概念虽表述各异,但本质上并无不同。 除句首与句尾凡两仄夹一平的都是孤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6 11: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26 11: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7-26 11:07
赵执信问诗论于姨父王士祯,王士祯不传。

赵执信基本上也是自学成材的,因此他的理论也不见得就是完善的 ...

启功、王力、王渔洋对于孤平的概念虽表述各异,但本质上并无不同。


除句首与句尾凡两仄夹一平的都是孤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26 11: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26 11:11
启功、王力、王渔洋对于孤平的概念虽表述各异,但本质上并无不同。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7-26 10:59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

这句话是王士祯说的,三羊读不懂这句古文,还 ...


王士祯是从正律的角度说的。狭义近体两两交替,所以整联每个字平仄都是固定的。是狭义近体的“原教旨主义者”。

赵执信与王士祯无师承关系,他主要是从民间寻访收集材料。他搜集的材料有广义近体的理论,有狭义近体变律的理论,很杂,他是根据这些材料总结的诗论,有不完善,不能概全的地方。

所以赵执信没有先界定广义狭义就开始总结诗论,故而其理论有欠缺。

如观是先要断代厘清广义与狭义近体。

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的国号都是民国,但是他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甚至是对立的。

广义近体与狭义近体与此同理。

要先界定厘清广义与狭义。还要承认狭义除了正律还有变律。

本句救孤平不仅限于仄平句式,其它句式救的从唐到清诗例也很多,甚至多于不救的。这个可以请雨梦与三羊去找。

所以,赵执信的理论也有局限性,也有待完善与修正。启功的两仄夹一平也是在尝试去完善。


点评

我不想细看你吱吱喳喳的一大对,你只须说明除句首与句尾凡两仄夹一平的都是孤平的观点究竟是谁的?怎么回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6 11: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26 11: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想细看你吱吱喳喳的一大堆,你只须说明除句首与句尾凡两仄夹一平的都是孤平的观点究竟是谁的?怎么回事?

点评

平平仄仄平平仄。正律。 但是仄平平仄平平仄的诗例要多于仄平仄仄平平仄。 从唐到清都是如此,这就说明救孤平不限于句尾仄平句式,包含于所有的两仄夹一平都要救孤平。 诗例你们去找,结果肯定是我说的这个结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6 11: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26 11: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26 11:38
我不想细看你吱吱喳喳的一大堆,你只须说明除句首与句尾凡两仄夹一平的都是孤平的观点究竟是谁的?怎么回 ...

平平仄仄平平仄。正律。

但是仄平平仄平平仄的诗例要多于仄平仄仄平平仄。
从唐到清都是如此,这就说明救孤平不限于句尾仄平句式,包含于所有的两仄夹一平都要救孤平。

诗例你们去找,结果肯定是我说的这个结果。



点评

于五言而言,所谓除句首与句尾凡两仄夹一平的都是孤平并无多大的问题,它跟王渔洋的平不令单并无冲突,这样的句式只会出现于平平仄仄平之句式,但你的表达含混不清,平平仄仄平之句式也可以出现于首句,这就跟王渔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6 11: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26 11: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7-26 12:08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20-7-26 11:46
平平仄仄平平仄。正律。

但是仄平平仄平平仄的诗例要多于仄平仄仄平平仄。

于五言而言,所谓除句首与句尾凡两仄夹一平的都是孤平的表达含混不清,这是出句的仄脚句也论起孤平来了,这就跟王渔洋的凡双句之语相冲突了。

七言虽稍复杂于五言,但不离其宗,你这是出句也论孤平?
除句首与句尾凡两仄夹一平的都是孤平?句首先不说了,句尾出现两仄夹一平的最起码还有平平仄平仄这样的准律句,这也叫孤平?

点评

对。单句也要论孤平,启功与如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王士祯说双数句才要论孤平是怕与小拗矛盾。 但是单数句象仄平平仄平平仄的诗例从唐到清要多过仄平仄仄平平仄。 所以据此推断单数句论孤平的人要多过本句不救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6 12: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副首版

律诗绝句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13
贡献
11717
金钱
14661
发表于 2020-7-26 12: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拿奇偶、阴阳来解释诗中的孤平现象,显然是“隔”了。

点评

你知道儒释道在古代的祟高地位吗? 世俗社会的任何“小事”都逃不出他们的手掌心。礼制贯穿一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6 12: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26 12: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26 11:55
于五言而言,所谓除句首与句尾凡两仄夹一平的都是孤平并无多大的问题,它跟王渔洋的平不令单并无冲突,但 ...

对。单句也要论孤平,启功与如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王士祯说双数句才要论孤平是怕与小拗矛盾。

但是单数句象仄平平仄平平仄的诗例从唐到清要多过仄平仄仄平平仄。

所以据此推断单数句论孤平的人要多过本句不救的人。因此孤平单数句双数句都要论。

点评

却,把启功论孤平的原话抄来【针叶林有帖专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6 12: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26 12: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雄关英风 发表于 2020-7-26 12:09
拿奇偶、阴阳来解释诗中的孤平现象,显然是“隔”了。

你知道儒释道在古代的祟高地位吗?

世俗社会的任何“小事”都逃不出他们的手掌心。礼制贯穿一切。

点评

俺只知释家是东汉以后入住华夏的。其他的,看你们讨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6 12: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副首版

律诗绝句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13
贡献
11717
金钱
14661
发表于 2020-7-26 12: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7-26 12:14
你知道儒释道在古代的祟高地位吗?

世俗社会的任何“小事”都逃不出他们的手掌心。礼制贯穿一切。

俺只知释家是东汉以后入住华夏的。其他的,看你们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26 12: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7-26 12:11
对。单句也要论孤平,启功与如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王士祯说双数句才要论孤平是怕与小拗矛盾。

却,把启功论孤平的原话抄来【针叶林有帖专述】

点评

第三个就是国学大师启功先生(1912—2005)了。在《诗文声律论稿》中,启功先生指出:“孤平,实指一平被两仄所夹处,句子的首尾单平并不在内。”他认为不管是平脚句还是仄脚句,凡句中出现两仄夹一平(仄平仄),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7 1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27 10: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26 12:18
却,把启功论孤平的原话抄来【针叶林有帖专述】

第三个就是国学大师启功先生(1912—2005)了。在《诗文声律论稿》中,启功先生指出:“孤平,实指一平被两仄所夹处,句子的首尾单平并不在内。”他认为不管是平脚句还是仄脚句,凡句中出现两仄夹一平(仄平仄),就是犯孤平。

点评

启功: 五言:平平仄仄平(今称B式句) 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B式句) 以上每句的平仄并非丝毫不能更动的。除了五言B式句外,无论五言七言的首字,都可以更换。 这是因为句子的发端处限制较宽。只有五言B式句首字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7 12:19
启功在“律诗的句式和篇式”一章中专论了不得犯孤平的B式句即平生收尾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7 10: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27 10: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狭义近体除了本句拗救外,就根本不允许小拗、大拗、特拗的出现。因此句中的平仄字数分布也必是奇数。


------唐“近体诗”定义应该以定型者沈宋的律诗为准,其中“小拗、特拗”是与生俱来的,其后任何人不得阉割其本来面目。宋之问五律74首有三分之一是特拗尾联,可见也是正宗的正格律诗。

点评

唐律才允许特拗,清律就不允许。更不允许小拗,大拗。 清代科考就只允许狭义近体,特拗也是不允许的。是钦定的,后人有继承的义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7 10: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27 10: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7-27 10:14
第三个就是国学大师启功先生(1912—2005)了。在《诗文声律论稿》中,启功先生指出:“孤平,实指一平被 ...


启功在“律诗的句式和篇式”一章中专论了不得犯孤平的B式句即平声收尾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27 10: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27 10:28
狭义近体除了本句拗救外,就根本不允许小拗、大拗、特拗的出现。因此句中的平仄字数分布也必是奇数。

唐律才允许特拗,清律就不允许。更不允许小拗,大拗。

清代科考就只允许狭义近体,特拗也是不允许的。是钦定的,后人有继承的义务。


点评

没有根据。清朝所有诗人(包括皇帝)的所有律诗皆有大量特拗,更不用说小拗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7 10: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27 10: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7-27 10:57
唐律才允许特拗,清律就不允许。更不允许小拗,大拗。

清代科考就只允许狭义近体,特拗也是不允许的。是 ...

没有根据。清朝所有诗人(包括皇帝)的所有律诗皆有大量特拗,更不用说小拗了!

点评

科考用律是礼部颁发,皇帝钦定的才有法律效力。 民间的,私下写的全无法律效力。 这是基本常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7 11: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27 11:04: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27 10:59
没有根据。清朝所有诗人(包括皇帝)的所有律诗皆有大量特拗,更不用说小拗了! ...

科考用律是礼部颁发,皇帝钦定的才有法律效力。

民间的,私下写的全无法律效力。

这是基本常识。


点评

错。恰恰相反。科考只是用于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所以取决于考官的爱好。目的只要有利于共公平评判即可,无其它用途。所以科考甚至于考题是写齐梁体古风者(唐文宗),因此三羊用试律诗求格律是犯了方向性错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7 11: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27 11: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7-27 11:04
科考用律是礼部颁发,皇帝钦定的才有法律效力。

民间的,私下写的全无法律效力。


错。恰恰相反。科考只是用于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所以取决于考官的爱好。目的只要有利于容易公平评判即可,无其它用途。所以科考甚至于考题是写齐梁体古风者(唐文宗),因此三羊用试律诗求格律是犯了方向性错误!

点评

民间派别多了,主张各异,听谁的? 我肯定是听官方钦定的,不会听你针叶林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7 1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27 11: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27 11:11
错。恰恰相反。科考只是用于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所以取决于考官的爱好。目的只要有利于容易公平评判即可 ...


民间派别多了,主张各异,听谁的?

我肯定是听官方钦定的,不会听你针叶林的。

点评

诗词格律,研究对象不就是历代的诗词吗?这哪里有“听谁的”问题?皇帝说话也不灵的!(比如朱元璋就没有推开洪武正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7 11: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27 11: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7-27 11:26
民间派别多了,主张各异,听谁的?

我肯定是听官方钦定的,不会听你针叶林的。

诗词格律,研究对象不就是历代的诗词吗?这哪里有“听谁的”问题?皇帝说话也不灵的!(比如朱元璋就没有推开洪武正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27 11: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格律诗要坚持传统,正本清源,就必须恢复唐近体诗本来面貌。任何人根据个人意愿加减都是没有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27 12: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7-27 10:14
第三个就是国学大师启功先生(1912—2005)了。在《诗文声律论稿》中,启功先生指出:“孤平,实指一平被 ...

启功:
五言:平平仄仄平(今称B式句)
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B式句)
以上每句的平仄并非丝毫不能更动的。除了五言B式句外,无论五言七言的首字,都可以更换。
这是因为句子的发端处限制较宽。只有五言B式句首字不能更换,是因为它如换为仄声,则下
                                                边一字便成为两仄所夹的“孤平”,声调便不好听。

五七言律调句式表:
                                                  1,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五言律句(B1)
     平     平                                  2,平仄仄平仄仄平         非律调
B [     仄       ( 平仄仄平)
     仄     仄                                  3,仄仄仄平仄仄平         非律调                                       
                                                  4,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五言律句(B4)
            


如观就别断章取义了吧

点评

孤平是一种隐性概念,见光死。有了孤平必须要马上本句拗救。只要孤平一显露整诗就是废诗。 就和象棋不可明将的道理一样。 既然孤平这样严格怎么还能让小拗、大拗、特拗存在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7 14:00
平平仄仄平-----------------------在仄平句首字不可更换。 首字如果更换就成了孤平句,仄平仄仄平 其它句式首字可以更换。如: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启功在这里只是说其它句式的第一个字都可平可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7 13: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27 13: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0-7-27 13:34 编辑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27 12:19
启功:
五言:平平仄仄平(今称B式句)
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B式句)

平平仄仄平
-----------------------
在仄平句首字不可更换。

首字如果更换就成了孤平句,平仄仄平

其它句式首字可以更换。如: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启功在这里只是说其它句式的第一个字都可平可仄。唯独仄平句式不可以。即:平仄仄平


因为这种句式第一字一旦换了就会形成孤平。


他只是强调第一字不可换,并没有说孤平只能在仄平句式发生。


还有七律呢,平仄仄仄平平,这也是孤平,必须要救: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这种诗例从唐到清也很多。平仄仄仄平平在广义近体里可以不救,在狭义近体里要救。所以狭义近体不可能再允许小拗、大拗、特拗存在。




点评

仄平仄仄仄平平,------这只是个小拗都算不上的七言第一字平仄可不论的半拗句。根本无须救。请你认真学学启功先生的书再来论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7 14:37
还有七律呢,仄平仄仄仄平平,这也是孤平,必须要救:仄平平仄仄平平 ----以“平平”结尾的是“B型句”(平平仄仄平)吗?“平仄仄平平”怎么能产生“两仄夹一平”?七言“仄平仄仄仄平平”是五言“仄仄仄平平”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7 14: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27 14: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27 12:19
启功:
五言:平平仄仄平(今称B式句)
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B式句)

孤平是一种隐性概念,见光死。有了孤平必须要马上本句拗救。只要孤平一显露整诗就是废诗。

就和象棋不可明将的道理一样。

既然孤平这样严格怎么还能让小拗、大拗、特拗存在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27 14: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7-27 13:32
平平仄仄平-----------------------在仄平句首字不可更换。
首字如果更换就成了孤平句,仄平仄仄平
其它句 ...

还有七律呢,仄平仄仄仄平平,这也是孤平,必须要救:仄平平仄仄平平

----以“平平”结尾的是“B型句”(平平仄仄平)吗?“平仄仄平平”怎么能产生“两仄夹一平”?七言“仄平仄仄仄平平”是五言“仄仄仄平平”前面加两字“仄平”,仄仄仄平平 句是“孤平”句吗?七言“仄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二字是须避忌的“孤平”吗?
你连孤平的基本定义都不顾,怎么论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27 14: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7-27 15:44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20-7-27 13:32
平平仄仄平-----------------------在仄平句首字不可更换。
首字如果更换就成了孤平句,仄平仄仄平
其它句 ...


仄平仄仄仄平平,------这只是个小拗都算不上的七言第一字平仄可不论的半拗句。在启功先生的书中,
“仄平仄仄仄平平”是属于“D3”型句,属于正常的七言句,根本无须救。请你认真学学启功先生的书再论吧!
如:
对书寄与泪潺湲。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 唐·杜甫
向山独有一人行。送张道士归茅山谒李尊师 唐·皇甫冉)
野航恰受两三人。南邻 唐·杜甫
杜陵远客不胜悲。立春 唐·杜甫
午时起坐自天明。走笔戏简 唐·杜甫
岁时伏腊走村翁。  咏怀古迹 唐·杜甫
指挥若定萧曹。 咏怀古迹 唐·杜甫
橹摇背指菊花开。书赴杜相公幕① 唐·杜甫
武陵一曲想南征。吹笛  唐·杜甫
一谈一笑俗相看。人日二首 其二唐·杜甫
起居八座太夫人。因示从弟行军司马佐① 唐·杜甫
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 唐·李商隐

点评

两仄夹一平于五律只有在仄平句式产生,并不是限制在仄平句。 七律两仄夹一平的多了去了,都是孤平句。 吾道一以贯之。 孤平是广义近体的掘墓人。孤平与小拗大拗特拗水火不相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7 15: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27 15: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27 14:37
仄平仄仄仄平平,------这只是个小拗都算不上的七言第一字平仄可不论的半拗句。在启功先生的书中,
“仄 ...

两仄夹一平于五律只有在仄平句式产生,并不是限制在仄平句。

七律两仄夹一平的多了去了,都是孤平句。

吾道一以贯之。

孤平是广义近体的掘墓人。孤平与小拗大拗特拗水火不相容。


点评

一贯难得糊涂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7 15: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23: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