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5|回复: 20

试帖诗允许大忌及大拗句诗例析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20-7-31 10: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试帖诗允许大忌及大拗句诗例析2020.07.31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此为历代试律诗中最为独特的一篇作品。首先,从体式上看,仅有二韵四句,可谓"独具一格"。其次,从创作心态言,祖咏以一种比较轻松的心态,自由挥洒,以己"意"为度,有"意"则写,"意尽"便止,这在当时以至后代都是罕觅的。再次,从结构和手法看,诗人以城中人所感到的"暮寒"来渲染馀雪之威,突显馀雪,不写之写,并以之作结,十分巧妙。俞陛云《诗
《境浅说续编》:咏高山积雪,若从正面着笔,不过言山之高,雪之色及空翠与皓素相发耳。此诗从侧面着想,言遥望雪后南山,如开霁色,而长安万户,便觉生寒,则终南之高寒可想。用流水对句,弥见诗心灵活。且以霁色为喻,确是积雪,而非飞雪,取譬殊工。
。。。。。。


雨梦按:这是一个著名传说,且信他是真的,
诗好就不用我啰嗦,仅从格律上讨论。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此诗收入【唐诗三百首】五绝一章中,至少是清人承认不归属古风,你不要用“今律”衡量,省得出乖丢丑。
1. 积雪浮云端。这是一句三平尾句,证明唐人不忌三平尾。这可是试帖哦!若明知为忌而犯,岂不是拿前程开玩笑?!
2. 林表明霁色。这是一句失替大拗句,但下句为孤仄句,即用四平句救了上句。由此我们可以确定,象这种失替的大拗句,若下句补救还是可以参加高考的。
3. 不救行不行呢?那还得在试帖诗寻找诗证了。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7-31 11: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举例祖咏,副首针断恼,不敢高声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31 11: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上句可以仄仄平仄仄,下句可以仄仄平平平。

点评

近考清人五律四百首,有29种句式入诗,其中有非律句五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1 11:33
唐诗有,律诗无!或者叫【律诗不允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1 11:33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1 1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20-7-31 11: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7-31 11:28
唐诗,上句可以仄仄平仄仄,下句可以仄仄平平平。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点评

大唐科举试律诗,大拗不救六铁证——三羊百度 中唐·崔立之《春风扇微和》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平去仄仄去。平平平仄平。 高低惠风入。逺近芳气新。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靡靡才偃草。泠泠不动尘。去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1 14: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7-31 11: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7-31 11:28
唐诗,上句可以仄仄平仄仄,下句可以仄仄平平平。

唐诗有,律诗无!或者叫【律诗不允许】!!!

点评

这就是律诗,唐人近体诗。你发明的那个新韵平仄好像倒没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1 11: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20-7-31 11: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7-31 11:28
唐诗,上句可以仄仄平仄仄,下句可以仄仄平平平。

近考清人五律四百首,有29种句式入诗,其中有非律句五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20-7-31 11: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纪事》:
有司试《终南山望馀雪》诗,咏赋……四句,即纳于有司。或诘之,咏曰“意尽”。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凛凛有寒色。
《唐诗分类绳尺》:
结句有讽。
《唐诗训解》:
已霁犹寒,越见积雪。
《唐诗归》:
钟云:说得缥缈森秀。
《唐诗选》:
玉遮曰:“浮”字极好,诗亦佳绝,但只赋得积雪,不赋得馀雪。
《诗绎》:
庸手必刻画残雪正面矣,作者三四只用托笔写意,体格高浑。
《唐诗归折衷》:
吴敬夫云:可见诗不论何体,终期意尽而止。凡绝句意不尽者,皆未成之律诗也。
《此木轩论诗汇编》:
如此不拘,诗安得不高?意尽即不须续,更难在举场中作如此事。
《而庵说唐诗》:
此首须看其安放题面次第,如月吐层云,光明渐现,闭目犹觉宛然也。此诗处处针线细密,真绣鸳鸯手也。……此外真更不能添一语也。
《网师园唐诗笺》:
写“残”字高浑。
《岘佣说诗》:
苍秀之笔,与韦相近。
《唐宋诗举要》:
《渔洋诗话》(卷上)曰:古今雪诗,惟羊孚一赞及陶渊明“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及祖咏“终南阴岭秀”一篇,右丞“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韦左司“门对寒流雪满山”句,最佳。
《诗境浅说续编》:
咏高山积雪,若从正面着笔,不过言山之高,雪之色,及空翠与皓素相映发耳。此诗从侧面着想,言遥望雪后南山,如开霁色,而长安万户,便觉生寒,则终南之高寒可想。用流水对句,弥见诗心灵活。且以霁色为喻,确是积雪,而非飞雪,取譬殊工。
《唐诗鉴赏辞典》: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馀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多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不正给人以“浮”的感觉吗?读者也许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是的,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
“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贾岛的《望(终南)山》诗里是这样写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久雨新晴,终南山翠色欲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多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怎见得?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馀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馀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馀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馀雪的题目,写到因望馀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何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呢?
王士稹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不算过誉。
(霍松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31 11: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0-7-31 11:51 编辑
十口木 发表于 2020-7-31 11:33
唐诗有,律诗无!或者叫【律诗不允许】!!!

这就是律诗,唐人近体诗。吟者发明的那个新韵平仄好像倒没有!白居易:野火烧不尽,不是律诗?

点评

俺是三羊,不是吟者。 这不是得罪了针断,被针断打击报复蹲监狱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1 11: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7-31 11: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7-31 11:47
这就是律诗,唐人近体诗。吟者发明的那个新韵平仄好像倒没有!白居易:野火烧不尽,不是律诗?
...

俺是三羊,不是吟者。
这不是得罪了针断,被人打击报复蹲监狱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7-31 14: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十口木 于 2020-8-2 07:47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7-31 11:31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大唐科举试律诗,大拗不救六铁证——三羊百度

中唐·崔立之《春风扇微和》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平去仄仄去。平平平仄平。
高低惠风入。逺近芳气新。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靡靡才偃草。泠泠不动尘。去去平仄上。平平仄仄平。【大拗不救】
温和乍扇物。煦妪偏感人。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去出桂林漫。来过蕙圃频。仄入仄平去。平平仄仄平。
晨辉正澹荡。披拂长相亲。平平通仄仄。平仄平平平。
中唐·郭遵《春风扇微和》
微风飘淑气。散漫及兹晨。通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习习何处至。熈熈与春亲。仄入平仄去。平平仄平平。【大拗不救】
暧空看早辨。映日度逾频。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高拂非烟杂。低随众卉新。平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霁天轻有霭。绮陌尽无尘。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还似登台意。元和欲煦人。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中唐·张籍《府试·反舌无声》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仄入平仄上。平平仄仄平。【大拗不救】
林幽归旧宿。时过已无声。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竹外天空晓。溪头雨自晴。仄仄平通仄。平平仄仄平。
居人疑寂寞。深院益凄清。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入雾暗相失。当风闲易惊。仄仄仄通仄。通平平仄平。
来年上林苑。知尔最先鸣。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中唐·张籍《省试·行不由径》
田里有微径。贤人不复行。平上仄平去。平平仄仄平。
孰知趋捷步。惟恐异端成。仄平平通?。平仄仄平平。
从易众所欲。安邪患亦生。平入仄仄去。平平仄仄平。【大拗不救】
谁能违大路。共此竞前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子羽有遗迹。孔门传旧声。仄仄仄通仄。仄平通仄平。
今逢大君子。士节再应明。平平仄平仄。仄仄仄通平。
晚唐·郑谷《涨曲江池》
王泽尚通津,恩波此日新。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深疑一夜雨,宛似五湖春。?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泛滟翘振鹭,澄清跃紫鳞。仄上平仄去,平平仄仄平。【大拗不救】
翠低孤屿柳,香失半汀苹。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凤辇寻佳境,龙舟命近臣。仄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桂花如入手,愿作从游人。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晚唐·王贞白《宫池产瑞莲》
雨露及万物。嘉祥有瑞莲。仄去仄仄入。平平仄仄平。【大拗不救】
香飘鸡树近。荣占鳯池先。平平平仄仄。平通仄平平。
圣日临双丽。恩波照并妍。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愿同指佞草。生向帝尧前。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点评

你看你列的这些没有失对失粘的。 是否失粘只看每句第二字是否合律。 由此可见如观的正确性,即近体诗两要素,不失对,不失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2 12: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8-1 10: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3.12《声调四谱》把绝句分为三种:(一)律绝;(二)古绝;(三)拗绝。其所谓“拗绝”,实在就是失粘失对的律绝,所以实际上只能分“律绝”和“古绝”两种。这种分法,与我们所分的两类(古体绝句和近体绝句)是一样的。所可惜者,著者坚持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却没有说明“古绝”虽先于律诗,“律绝”却后与律诗。但是他说:至唐而法律愈严。其实这“法律愈严”就是由古绝转到律绝的枢纽。
  3.13绝句虽可分为古体和近体两种,但是,既然普通都把它归入近体,我们就不妨从权,把近体绝句简称为绝句;至于古体绝句,我们索性把它归入古风,不为它另立名目了--王力

先去读懂王力再扯不迟

点评

古体绝句之谓就是一个无知笑话。 唐以前七言不成气候,古只有称五言为古绝句。四句七言不合律者只能称古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1 14: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20-8-1 14: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8-1 10:45
3.12《声调四谱》把绝句分为三种:(一)律绝;(二)古绝;(三)拗绝。其所谓“拗绝”,实在就是失粘失对 ...

古体绝句之谓就是一个无知笑话。
唐以前七言不成气候,古只有称五言为古绝句。四句七言不合律者只能称古风。

点评

你不知古绝才是最大的笑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1 14: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20-8-1 14: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又不知唐律,老夫读懂时,你尚在尿床,自称钓叟,想也老犬不小,诈出此馊主意,须知最下着是劝人光读王力,而不知唐律也。

点评

自说读懂了却不知古绝,也不知拗绝归古绝,更不知《声调四谱》的至唐而法律愈严,还不懂王力的其实这“法律愈严”就是由古绝转到律绝的枢纽之论 老有用吗,老年痴呆也值得称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1 14: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8-1 14: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8-1 14:03
古体绝句之谓就是一个无知笑话。
唐以前七言不成气候,古只有称五言为古绝句。四句七言不合律者只能称古 ...

你不知古绝才是最大的笑话

点评

古绝句百科 古绝句,又称古绝。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诗,题为"古绝句"。"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古绝句在魏晋南北朝经历了从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1 23: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8-1 14: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8-1 14:08
王力又不知唐律,老夫读懂时,你尚在尿床,自称钓叟,想也老犬不小,诈出此馊主意,须知最下着是劝人光读 ...

自说读懂了却不知古绝,也不知拗绝归古绝,更不知《声调四谱》的至唐而法律愈严,还不懂王力的其实这“法律愈严”就是由古绝转到律绝的枢纽之论

老有用吗,老年痴呆也值得称道?

点评

我看你痴呆有些年头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1 23: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20-8-1 23: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8-1 14:39
自说读懂了却不知古绝,也不知拗绝归古绝,更不知《声调四谱》的至唐而法律愈严,还不懂王力的其实这“法 ...

我看你痴呆有些年头了!

点评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痴呆,既三平尾还失粘失对,哪家理论的近体有这样的规则,你的老年痴呆之论不算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2 07: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20-8-1 23: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20-8-1 23:23 编辑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8-1 14:35
你不知古绝才是最大的笑话

古绝句百科
古绝句,又称古绝。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诗,题为"古绝句"。"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古绝句在魏晋南北朝经历了从稚嫩到成熟的发展历程,鲍照、谢朓、庾信是古绝句创作的大家。

点评

体裁概念编辑 古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古体诗的范畴。它又称古绝,主要指以唐以前的绝句诗,也包括以后模拟的韵律比较自由的绝句。同唐代出现的近体绝句相比,古绝句韵律比较自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2 07: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20-8-1 23: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何来七言古绝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8-2 07: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8-1 23:21
古绝句百科
古绝句,又称古绝。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诗,题为"古绝句"。"绝句"一词最早在南 ...

体裁概念编辑
古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古体诗的范畴。它又称古绝,主要指以唐以前的绝句诗,也包括以后模拟的韵律比较自由的绝句。同唐代出现的近体绝句相比,古绝句韵律比较自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8-2 07: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8-2 07:51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8-1 23:19
我看你痴呆有些年头了!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痴呆,既三平尾还失粘失对,哪家理论的近体有这样的规则,你的老年痴呆之论不算哦

也先给你百度一下律绝

律绝是绝句的一种,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平仄规则,在形式上它们就等于半首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8-2 12: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口木 发表于 2020-7-31 14:55
大唐科举试律诗,大拗不救六铁证——三羊百度

中唐·崔立之《春风扇微和》

你看你列的这些没有失对失粘的。

是否失粘只看每句第二字是否合律。

由此可见如观的正确性,即近体诗两要素,不失对,不失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23: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