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熠熠生辉 于 2020-8-31 12:01 编辑
第四讲作业:烱烱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1)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 分明i。"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 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 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2)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 是,它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误解。
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 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
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论。以上讲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 第三字在一定情况下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 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
(3)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 个字不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 个字不论。"一三五不论"的话是不对的。
(4)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 六字,就不一定"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 并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 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此类推。 "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所谓的犯三忌是在五言的最后三个字和七言的前三个字这才犯忌,
平平平仄仄和仄仄仄平平是基本格律,没有错误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在古诗联中,“孤平或孤仄”、“三平尾或三仄尾”的现象都是存在的,只是相对而言,“孤仄”、“三仄尾”的现象比“孤平”、“三平尾”的现象可能多一些(具体数字和比例待考,呵呵)。
(1)所谓三仄尾,是指五言律诗中“平平平仄仄”变成“平平仄仄仄”(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变成仄仄平平仄仄仄)。
比如:药医不死病,(“医”字孤平,“不死病”是三仄尾) 佛度有缘人。
(2)三平尾是指七言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字应仄而平;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中,第三字应仄而平,造成收尾三字均为平声的情况.
如:白云千载空悠悠(“空悠悠”三平尾)
(3)王力认为的孤平是这样的,在五言的“平平仄仄平”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是仄的话,就是“孤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如:野火烧不尽,(孤平)
3.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特拗句,指律诗的特定拗句:如五律出句为"平平仄平仄"、七律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如:强胡犯金阙,驻跸大江南。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犹舞草湿胭脂。
4、选做题:为《声律启蒙》六鱼加字,并在群里相互点评,每个人至少点评两位同学的练习。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