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马 刚刚 诗经中称谓马的词语有五十多个,而现代汉语只用一个马字而已,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区别? 诗经中的马我把它分为三类: 一是按颜色分。这种称呼最多。 1、色纯 骊,纯黑色的; 駽,青骊; 驖,赤黑; 2、色杂 駁,不纯,红白色; 騧,身黄体黑。 駂,也作鸨,骊白毛杂; 黄,黄而杂红的; 駓,黄白杂的; 騅,清白杂的; 騂,红黄色的; 駰,灰色有杂色的; 騜,也作皇,黄白相间的; 騏,青黑成纹象棋道的; 驒,青黑色而有斑纹像鱼鳞的; 驎,有深浅,斑驳隐甐,今之连钱骢; 3、部位特色 驈,身黑而胯下白的; 驔,小腿长白毛的; 鱼,两眼旁边毛色白的; 騵,赤毛白腹的; 駭,四蹄皆白; 馵,白脚; 4、鬃在马身上显得很突出 駱,白马黑鬃; 雒,黑马白鬃; 駵,红马黑鬃; 騢,红白鬃; 二是按品种性质分。 驍,良马; 駒,少壮之马; 牡,公马; 駉,肥壮的公马; 騋,高七尺; 骄,高六尺。 三是按使用分。 騑,两旁挽车的马; 驂,一车驾三马。又騑又叫驂。 駟,一车驾四马。 服,一车四马中的两匹。 诗经中马的名称这么多,说明马在三代时已与人们生活密切,养马是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一项,比养牛更重视,因为牛在诗经中没有这么丰富的词汇。特别是贵族,很讲究养马,所以用毛色来区别马,区分得那么细致显得人们对马的熟悉与认真,同时也说明汉语词汇的丰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光马这一种都有这么多词语,可见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对世界事物认知的深刻。马的作用是驾车,一般用三匹或四匹马拉车,马车在当时的交通中很重要,也能显出社会地位和排场。诗经中没有骑马的纪录,说明那时人们确实还不懂得骑马。现代生活中马已不重要了,马车已被各种交通工具代替,在南方简直难得一见。马中的细小种类一般人已不注意,因此用一个马字足够了,如果要具体说明马便用上一些描写词语,而不必用专名,用专名反而使人听不懂。 时代在前进,旧事物、旧概念逐渐消失,加上合成词的出现,成为语言的主体,这些描写说明马的单音词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