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有疑问继续提,帮助我继续整理
无情对(游离对、奇对、羊角对)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风马牛绝不相干,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妙趣。这就是所谓的“无情对”,只用于对联,不用于诗词曲。 (1)有关记载:《文镜秘府论•二十九种对》:第十三,奇对。 奇对者,若马颊河、熊耳山;此“马”“熊”是兽名,“颊”“耳”是形名,既非平常,是为奇对。他皆效此。又如漆沮、四塞,“漆”与“四”是数名,又两字各是双声对。又如古人名,上句用曾参,下句用陈轸,“参”与“轸”者同是二十八宿名。若此者,出奇而取对,故谓之奇对。他皆效此。 按:“马颊河”与“熊耳山”,若以词为本位,对仗不工,“河”与“山”均为平声,失对。若以字为本位,“马”对“熊”,“颊”对“耳”,颇工,称为奇对是也。若是字字对仗,如“三星白兰地”与“五月黄梅天”岂不更奇!“马颊河”与“熊耳山”,可称奇对,但并不是无情对,因为山水是同类对,有关联者非无情也。 所列之对法,在巧趣联、无情对中常效之。奇对是无情对中常用的方法,但无情对并不都是奇对,奇对也并不都是无情对,它们是交叉的关系。 雷瑨在《文苑滑稽联话·释羊角对》中记有:“以绝不相干之事,凑集成联,或谓之‘羊角对’。近有仿此联者云:‘岑春萱拜陆凤石,川冬菜炒山鸡丝’。上联系同时之人,下联则饭馆确有此菜,尤为巧不可阶。”雷溍《文苑滑稽联话》末有自序书明于民国三年,而岑春萱和陆凤石都是清末大官,前者曾任总督等职,后者则是一位状元公。向义在《文碑龛贵山联语·论联杂缀·诗钟》中曰:“(诗钟)又名羊角对,因求比偶相得,铢两悉称也。”由此可见,联语中的羊角对应是始于清末民初,而称诗钟为羊角对则在1985年以前。羊角对用于对联,后专用于诗钟,但不能用于诗词曲,因为诗词曲都是有主题,有内在联系的。 宋/龚明之《中吴纪闻》载,有一个姓叶的先生出联:“鸡冠花未放。”有人对:“狗尾草先生。”字词相对,而意则各不相干。前句本为主谓句,表意为鸡冠花尚未开放,而对句成了偏正结构句,“狗尾草”成了“先生”的定语,这就大大地嘲讽了叶先生。这可能是最早的无情对。冯梦龙《古今谭概》卷二十九“谈笑部,随口对”中一联:“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李先生即李东阳。此联字面对仗,而内容互不关联。明代黄和友人作的“鳝血黄泥地,羊脂白玉天”一联也是最早的无情对之一。但这名称所定,相传为清代张之洞所创。 对而不联就是无情对的特点,而且内容愈相去万里,便愈成佳作。也就是说无情对只是对仗,是字对,而不是对联,它缺少对联要求出句对句有关联这一条。因此“无情对”多属对联中的文字游戏,虽然也有包含深刻内容的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