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社吴越诗林版主
精华17
注册时间2018-11-8
威望1492
金钱3546
贡献1414
版主
沧浪诗社吴越诗林版主
  
威望- 1492 点
贡献- 1414 次
金钱- 3546 枚

|
本帖最后由 尘清一梦 于 2020-9-9 11:41 编辑
【浣溪沙~园丁颂】
词/尘清向佛
三尺讲台四季春。一支粉笔舞缤纷。
书田方寸见乾坤。
夜色长知灯倦影,朝晖久看案勤身。
可曾桃李忆师魂?
【鹧鸪天~教书】
词/尘清向佛
从教生涯四十春,一支粉笔舞缤纷。
年年送旧总珍别,岁岁迎新又劳神。
身传授,字耕耘,而今髡首叹黄昏。
谁言三尺平方小,自古三才出此门。
【七律~教师节有感】
诗/尘清向佛
年年此节颂师恩,冷眼教书一日尊。
三教九流居末位,春蚕蜡炬尽伤魂。
才离文革清风狱,又入黉堂浊俗门。
但见万人迎国考,缘何师范只温温?
【卜算子~教书生涯】
词/尘清向佛
二十始教书,四十年华付。
伏案耕耘几尺间,桃李今何处?
皓首惜流芳,梦里青春驻。
几度沧桑遇晚晴,守拙黄昏暮。
1930年代,摄影师孙明经在西康省考察时发现,当地的学校校舍大都宽敞明亮,学生衣着整齐,令人耳目一新。而一些县政府却破烂不堪。好奇的孙明经 就问一位县长:“为什么县政府的房子总是不如学校?”县长回答:“刘主席说了,如果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刘文辉的话是有些不中听,但话粗理不糙:教育不兴,焉何能把西康“变边地为腹地”?为了表示对刘文辉的响应,当时的巴安县县长赵国泰就曾放下繁忙的公务,亲自到当地小学代课教书,当起了国语老师。他的行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刘文辉治下的西康省,重视教育早已成为自上而下、实实在在的行动。一一摘自百度。
【江城子~无题】
词/尘清向佛
颂歌不绝绕雕梁。号神邦,道隆昌。
官府朱门、比比尽辉煌。
山里孩童求学苦,泥土屋,是黉堂。
至今犹忆旧西康。县衙房,破楼窗。
岁月还知、校舍最轩昂。
若使大员知愧疚,奢侈止,少穷乡。
【江城子~知青岁月】
词/尘清向佛
少时离沪似流亡,
别爹娘,泪盈眶。
孤独飘零,插队在他乡。
嫌日天边升落慢,
星月伴,夜何长!
窗前土屋暗灯黄,
独凄凉,自悲伤。
前路茫茫,更著雨风狂。
忽闻一朝高考讯,
名上榜,梦中惶!
【七律-我自浑然性本真】
诗/尘清向佛
卌载黉门伏案人,归乡依旧布衣身。
鹤情荡荡何关月,梅骨铮铮不问春。
曾以平心无贵贱,奈何利眼有疏亲。
冷眉尘世喧嚣意,我自浑然性本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