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画拙政园(一)(原文与译文对照)
天下悦目诗文书画者,多流盼于壁案尺牍之间也。然陟遐山水,襟染风月,诗画藏墨而为亭台楼榭所布构,文辞隐句而为石草花木所雕凿者,今当以百园翘首之“拙政园”而为之。 【译】 天下喜欢观赏诗歌、文赋、书法、绘画的人,大多在墙壁上、书桌上以及书信来往之间流连注目。但是远行山水,亲自感受风月,让诗歌、绘画在没有着墨之前就被眼前的亭台楼榭所布局,文章辞藻在没有想好之前就被石草花木所斟酌的人,现在应当把“百园之首”的拙政园推荐出来亲身体会一下。
雄州姑苏,北邻长江,西接太湖,河桥横织千水城,苇港密布万坞巷,自古官殷民富,风清俗嘉。 【译】 以“州雄”著称的苏州,向北邻近长江,向西与太湖接壤。许许多多河流桥梁纵横交织在“水城”之上,也有许许多多长满芦苇的码头密布在村坞巷口。自古以来,这里官贾百姓都殷实富裕,风俗清淳有佳。
今楼廨(xiè)闳(hóng)敞,街衢毗连,接踵繁华,触目琳琅。 【译】 现在楼盘商厦高耸宽敞,街道之间彼此相连,人们在繁华的马路上川流不息,看到的都是精美的商品。
然则阊(chāng)门之下,一墙之隔,竟生异象之城市与山水,品殊味之喧哗与静谧也。其若何焉?此墙内之地,拙政园者也。 【译】 然而站在阊门上俯瞰苏州城,在一墙相隔之间,竟然产生了城市与山水不同的景象,品尝到喧哗与静谧不同的味道。那它到底怎么样呢?这一墙之内的地方,就是拙政园。
念其先为唐代甫里先生之宅,后王献臣购置,文徵(zhēng)明设画,引潘岳之赋为其名。五百年来,或添木置阔,或整圮(pǐ)修葺,几经易主。 【译】 想到这里先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来被明朝官员王献臣买了下来,又请来吴门画派的文徵明参与设计绘图,并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的句意为之取名。五百多年来,有时大兴土木,扩园增地;有时重整坍塌的墙,修缮楼阁,曾经换了不少主人。
此终为国之遗迹,世之遗产也。今民众闲暇游赏,伫望古朴,留连雅致,中华礼仪诗画必于此时空相脉接也。 【译】 现在这里最终成为国家的著名历史遗迹、世界文化遗产了。现在老百姓闲暇时候在这里游玩欣赏,他们伫望着古朴的楼榭,在典雅精致的亭台间留连,中华礼义、诗歌、书画等文化传统一定会在这个时空里与古代一脉相承吧。
予曾三次东吴,当表此夏。庚子兰月末伏,予携扊(yǎn)扅(yí)佳人相游。当日酷暑闷蒸,自市隅驾停至入拙政园之前,已汗涔流背,嗔怨不时。 【译】 我曾经三次到苏州游玩停宿,最要说的是今年夏天。今年八月十四日(农历兰月末伏日),我带着曾经共度贫寒的妻子和漂亮的女儿一起来这里游玩。当时天气特别闷热,像处在蒸笼里一样,从我把车停靠在市中心一角到进入拙政园之前,身上已经是汗流浃背,小声埋怨这次来的不是时候。
然测温检票,抬足门内,见松柏怪石,世遗卧碑,则顿减歊(xiāo)烦。 【译】 接着因防疫测了体温,检票之后,我抬脚进入园内,只看见迎面墙上的苍松和墙下鼎立的怪石,刻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石碑平躺在地上,这样就让我立刻消减了溽热带来的烦恼。
此后兰雪堂移步,芙蓉榭留影,绣绮亭赏荷,小飞虹观鱼,留听阁摩书,见山楼望夕,妻女一日共随,山水咫尺欢娱。 【译】 这以后我们在兰雪堂慢步,在芙蓉榭留影,在绣绮亭赏荷,在小飞虹观鱼,在留听阁欣赏书法,在见山楼看落日,妻子和女儿一天跟着我,咫尺之间尽享山光水色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游园之馀,得于八赏:灵、秀、雅、境,空、明、淡、拙。托文于赋,寄情于诗,何极乐也! 【译】 游园之后,我体会到了这里有八个可供欣赏的特点:那就是灵、秀、雅、境,空、明、淡、拙。把这些写成文章,把情感寄托在诗歌上,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啊!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