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50|回复: 10

[品读古典] 恳请老师们为学生解一惑(討論貼)

[复制链接]

190

主题

1048

帖子

64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2
贡献
1459
金钱
2268
发表于 2015-2-22 15: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注微信:DITpoem...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2-22 15: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摆在眼前的一个问题,“押韵八戒”是怎么形成的,最开始是谁提出来的,经过了谁的认可,最后谁整理成现今的“押韵八戒”。

看來,焦點在這裡,就是這個
’押韻”最初誰提出來的并發展形成的,有點難度。期待有識解惑。

点评

谢谢,梅岭老师,嘿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2 23:11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主题

1048

帖子

64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2
贡献
1459
金钱
2268
 楼主| 发表于 2015-2-22 23:11: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5-2-22 15:26
现在,摆在眼前的一个问题,“押韵八戒”是怎么形成的,最开始是谁提出来的,经过了谁的认可,最后谁整理成 ...

谢谢,梅岭老师,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2-23 08: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普及一有關押韻八戒的知識(文章來自網絡)
押韵八戒        诗之有韵,犹屋之有柱;柱不稳,则屋必倾圮。韵不稳,则诗必恶劣。故押韵之所当戒者,初学亦不可不知,兹试分述于下:
一、戒凑韵        俗亦称挂韵脚。       谓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也。如唐诗“黄河入海流”句,若易“流”字为“浮”字,便为凑韵,初学最易犯此,所当切戒。
二、戒落韵        落韵者,出韵之谓也。如一首诗中通体全押一东韵,而一字忽押二冬韵,一东与二冬虽古韵可通,然用诸古体时则可,用诸今体诗,即为落韵,学者宜慎之。
三、戒重韵        一字两义而并押之,谓之重韵。如耳为五官之一,又为语助辞;干为干涉之义,又可作干戈解。一诗中两义同押,前人间亦有之,但初学终以不犯为是。
四、戒倒韵        倒韵者,将二字颠倒以就韵之谓也。如古诗“新书置后前”句,易前后为“后前”,即所谓倒韵也。然此二字于词义尚无碍,不妨倒用。若强山林树木等不可倒用之字而倒用之,便觉不通矣。
五、戒用哑韵        作诗当择声音响亮之韵押之,自然音调高超。若用哑韵则非但词句不挺,即全诗亦因之萎弱矣。
六、戒用僻韵   僻韵又名险韵,如一先韵之*字,训轻举。二萧韵之钊字,训远;单字只义,用之易近凑合。但有二字三字之古典,与题适相切合音,则亦不妨押之。
七、戒用同义之韵        一韵中有数字同义者,如六麻之花葩,七阳之芳香,十一尤之忧愁,意义皆同,若一首诗中并押之,未免重复可厌。
八、戒用字同义异之韵        字有实字虚用者,亦有虚字实用者。如一东韵之风字,不当作讽刺之风字押;四支韵之思字,不当作意思之思字押。若误用则便有出韵失黏等弊。初学最宜审慎。

点评

梅岭老师,你看一下,第三条和第八条是不是有点相同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6 11:38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2-23 08: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穿越梅嶺 于 2015-2-23 08:24 编辑

粗略看了一下,對“八戒”文章引述的人很多,但具體對誰最先提出以及它的演變過程,似乎大家都在迴避,或者不知道。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2-23 08: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遍照金剛在其所著《文鏡秘府論·天卷》曾經論及“八種韻”是否可以看作是後世“押韻八戒”濫觴呢?有待考證。
○八種韻
    凡詩有連韻,疊韻,轉韻,疊連韻,擲韻,重字韻,同音韻,交鎖韻。
    一、連韻者,第五字與第十字同音,故曰連韻。如湘東王詩曰:嶰谷管新抽,淇園竹復修,作龍還葛水,為馬向幷州。
此上第五字是“抽”,第十字是“修”,此為佳也。
    二、疊韻者,詩曰:看河水漠瀝,望野草蒼黃;露停君子樹,霜宿女姓姜。此為美矣。
    三、轉韻者,詩曰:蘭生不當門,別是閑田草;夙被霜露欺,紅榮已先老。謬接瑤花枝,結根君王池;顧無馨香美,叨沐清風吹。餘芳若可佩,卒歲長相隨。
    四、疊連韻者,第四、第五與第九、第十字同韻,故曰疊連韻。詩曰:羈客意盤桓,流淚下闌干;雖對琴觴樂,煩情仍未歡。此為麗也。
    五、擲韻者,詩云:不知羞,不敢畱。但好去,莫相慮。孤客驚,百愁生。飯蔬簞食樂道,忘飢陋巷不疲。此之謂也。
    又曰:不知羞,不肯畱。集麗城,夜啼聲。出長安,過上蘭。指揚都,越江湖。念邯鄲,忘朝飡。但好去,莫相慮。
    六、重字韻者,詩云:望野草靑靑,臨河水活活;斜峰纜舟行,曲浦浮積沫。此為善也。
    七、同音韻者,所謂同音而字別也。詩曰:今朝是何夕,良人誰難覿;中心實憐愛,夜寐不安席。此上第五字還是“席”音,此無妨也。
    八、交鎖韻。王昌齡《秋興》詩云:日暮此西堂,凉風洗修木。著書在南窗,門館常肅肅。苔草彌古亭,視聽轉幽獨。或問餘所營,刈黍就空谷。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2-23 08: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撞韵、挤韵和连韵的办法。(以下來自網絡,可以對如何避免或者破解八戒起參考)  


     古代和现代一些对声韵问题有深入研究的诗人、词家和评论家对此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遗憾的是,他们只是提出了防止出现这些伤害的要求,换言之,他们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出现这种伤害,而并没有进一步总结出一旦出现“伤”的时候,如何对它们进行“医治”,从而使之有“伤”而无“害”。因为诗词创作中的情况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伤”是避免不了的,硬要去避,就有可能会因文害意、因韵而害意。为此,必须有一种补救的办法,以尽可能地将它们的伤害消除。 这个问题比较深奥,要破解这个问题,需要作者有相当的文字驾驭能力。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创作体会,结合古人在创作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谈谈个人初浅的看法。      (一)应该避免的“硬伤”。 前面说了,“押韵八戒”中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要避免的。具体说来,就是要力戒落韵、凑韵、重韵、倒韵、哑韵、僻韵、复韵。因为这些问题一般都对诗词韵律美的伤害程度很大,而且根本无法破解。因为它们的伤害不仅仅是声韵上的,还有意境、语法、视觉美感上的伤害。 但其中的“挤韵”、“连韵”相对其它几种情况来说,对韵律的伤害要小一些,也不存在意境、语法、视觉美感的伤害。“撞韵”对韵律伤害虽然比较大,但它与“挤韵”、“连韵”一样,也没有意境、语法、视觉美感上的伤害。更重要的是,有时候这些问题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 当它变得不可避免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
能不能有一种办法将它对诗词韵律的伤害降低甚至是消弭于无形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探讨的问题。
当诗词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撞韵”、“挤韵”和“连韵”的时候,应当如何将其对诗词韵律的伤害进行消除。       诗中押韵的句子我们叫它“韵句”。对于韵句而言,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也即落在了韵字上,这样的韵我们称之为“死韵”。 反过来,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韵我们称之为“活韵”。 一般来说,韵脚为“死韵”时,撞韵、挤韵、连韵就会对诗词的韵律产生伤害,形成“硬伤”;而韵脚为“活韵”时,撞韵、挤韵、连韵就不会对诗词的韵律产生太大的伤害,甚至完全有伤无害。 比如上一例中,后三句的句读分别是是“低”、“洗”“西”,这时“洗”字的撞韵必然会对全诗造成严重伤害。 相反,如果我们想办法将韵脚的韵字做成“活韵”,那么,不论是撞韵、挤韵、连韵都不会对韵律造成太大的伤害,甚至于完全不构成伤害。例如: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七绝·初春小雨》 在这首诗中,“处”字撞韵了,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关键就在第二句的“近却无”的句读重心落在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而结句的重心落在“满”字上,这样这两句诗的韵就成了“活韵”。全诗就成功的避免了撞韵所造成的伤害。 我们不难看出,解决诗韵好坏的根本,是要明白什么是“活韵”、什么是“死韵”。如果你的作品多一些“活韵”句,即便有一些伤,也可能伤而无害,决不会构成诗词的“硬伤”。但如果你的作品中都是“死韵”句,就会造成诗词的“硬伤”,有伤必害。       做成“活韵”有那些方法呢?有两种办法: 1、转移句读重心,让整个句子的句读重心落在韵脚之外的其它字上。这是最重要、最常用的办法。上面已经讲过,我就不再讲了。 2、在韵脚尽量选用开口韵字,少用收口韵字。 如“晚烟残”读起来感觉拗口,虽然“烟”、“残”这两个字不属同一个韵部,只是邻韵字,却也类似于“挤韵”造成的伤害。 但“晚烟寒”劫很爽口,而“寒”与“残”属于同一韵部,同样的韵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音韵效果呢? 这里的关键是:“残”表示出一个过程,但它自身又是一个收口音字,以至句意在脑海中还没有充分展开时,发音就结束了。这样“挤韵”对句读的伤害就凸现出来了。 而“寒”只是一种感觉,又是开口音字,脑海中的意和音是同步发展的,所以“挤韵”的伤害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以收口音字为韵脚时容易成为“死韵”,而以开口音字为韵脚时容易做成“活韵”,这使全诗的后续发展带来了截然不同的音韵变化。例如: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七绝·泊船瓜洲》 先看“钟山只隔数重山”的两个“山”字,由于在韵脚“山”字之前还用了一个“山”字,而又不属于修辞意义上的反复,较之使用一个与韵脚同韵的字危害更甚,所以是比一般的挤韵现象更为严重的挤韵,可是因为它用“数重山”将韵字做成了活韵,于是挤韵造成的伤害就不明显了。 再看转句末尾的“岸”字,本是严重的撞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一是因为最后的“岸”是个开口音字。二是诗人不但将上句韵脚的“山”做成了活韵,还在紧接着的第四句用“照我还”,把结句的句读重心从韵脚的“还”字上转移开了,韵脚也变成了“活韵”。这样,就把撞韵的伤害消于无形。 前面说过,连韵对绝句韵律的伤害表现尤为突出,所以古人在创作绝句的时候是特别注意的,要在古人绝句中找出“连韵”的例子十分困难。下面就以一首连韵的七律来说明破解之法: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刘长卿《七律·使次安陆寄友人》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萋”、“蹊”两个同音字组成了“连韵”。但作者第一句用“远”字吊口,把“远萋萋”一句做成了“活韵”。从而也就避免了连韵的伤害。 同样,末句“几枝低”的“枝”字与“低”字虽不是同一韵部,但属于邻韵,对声韵的妨害也近似于挤韵。而且,越是靠近韵脚的地方,发生挤韵时的伤害也就越明显。这里,虽然“几”字是本句的句读重心,看似将韵脚的“低”做成了活韵,但由于“几”字也与“枝”韵母相同,只是声调不同而已,而“枝”与“低”属于邻韵,所以读到结尾的“几枝低”的时候感觉仍很粘滞,不爽口。       以上讲了关于破解撞韵、挤韵和连韵的一般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需要指出的是,具体情况有时是很复杂的,不能胶柱鼓瑟,不知灵便之术。比如挤韵,是指在句中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如果用了同一个字算不算挤韵呢?当然。我认为,如果这个字不是有规则的重复使用,不能构成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它就是挤韵,而且是挤韵中的一种最严重、最极端的情况。另外,一般来说挤韵的字距离韵脚越近,伤害就越大。但如果它们连在一起的话,却又不是挤韵,而是修辞手法中的叠字入韵。有时看起来没有连在一起,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手法相连,如“瞧一瞧”等,它是一种特殊的构词法,其实与“瞧瞧”是一样的,只不过为了调节音节而加上了一个没有意义的、充当中辍的字,我们也不妨将其作为叠韵看待,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挤韵现象。 再有,我们说过,撞韵的伤害是比较大的,一般应设法避免,如果不可避免,就必须要将韵脚上的韵字尽量做成活韵。若是活韵也做不成,是不是可以采取类似于做活韵的办法,转移发生撞韵的这个句子的句读中心,冲淡发生撞韵之字的声韵效果,使它听起来不那么刺耳呢?这是当然的,也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比如上面讲到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就很抢眼、很入耳,在句中分量很重,是句读重心,重中之重,它也有效地冲淡了“岸”字的声韵效果,从而进一步消弭了撞韵的伤害。正因为这样,诗人才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主题

1048

帖子

64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2
贡献
1459
金钱
2268
 楼主| 发表于 2015-2-23 09:05: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太少了。所以研究有价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主题

1048

帖子

64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2
贡献
1459
金钱
2268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11: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5-2-23 08:14
先普及一有關押韻八戒的知識(文章來自網絡)
押韵八戒        诗之有韵,犹屋之有柱;柱不稳,则屋必倾圮 ...

梅岭老师,你看一下,第三条和第八条是不是有点相同了?
关注微信:DITpoe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15: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