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0|回复: 3

再论关于历史上的字典和韵书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0-7 14: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0-10-7 16:53 编辑

再论关于历史上的字典和韵书

      
为什么说历史上自《说文解字》至《康熙字典》的千多年之间,人们是另用韵书以代替字典的。《康熙字典》序言也说:自《说文》以后,字书善者,于梁则《玉篇》,于唐则《广韵》,于宋则《集韵》,于金则《五音集韵》,于元则《韵会》,于明则《洪武正韵》,皆流通当世,衣被后学。把《广韵》、《集韵》、《洪武正韵》也归入字书即字典类。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这三本韵书为什么也可以是字书
       但凡韵书,都是对用字先正其音再归入韵的。先说《广韵》:广韵者,增广切韵也,其字音乃隋代陆法的反切定音。陆法言根据历代的字典和韵书对每个汉字重新定音,即重新规定反切上下字,然后根据这个字的定音归入韵部(共193部)。陆法言用这重新定音的字编成的《切韵》,就是一本新的字典,隋大统一后的任何人,都得以这本《切韵》为准,对字音统一认识。但凡字音的自身规律又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化的,每隔若干年代,某些字音就会发生变异;因此担负着认字功的字书就必须随之变化。于是到了宋代,朝廷在增广切韵之后,又不得不新编《集韵》,以对其本时代的字音重新认定,变动了有些字音的反切上下字。例如,《广韵》东为“德红切”,冬为“都宗切”。而《集韵》东变为“都笼切”,冬仍为都宗切。《广韵》字“东冬”反切上下字发音皆不同,而《集韵》字“东冬”的反切上字发音变得一样了,只是反切下字不同。这说明东冬的发音逐渐趋于靠近。(今天的发音东冬已完全一致)
       因此,《集韵》字音是宋代时音,与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大有不同。到了明代,因北方语音的影响,对字的读音变化更大,《切韵》《集韵》字还分“一东”“二冬”“三钟”,《洪武正韵》则“东冬钟”、“真文元”不分了。(这已接近今音)
       清初的《康熙字典》,因字音变化太大,编者已不另字定音,编辑方针是只列举历代从《说文解字》到《洪武正韵》的不同字书的读音。直到民国实行了国音字母拼音之后,新的《汉语词典》才以“国音”标准对每个汉字重新定音。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0-8 16: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像广韵、集韵这样的详细的韵书肯定具备字典功能,毋庸置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21: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集韵东、冬,反切上字皆为都,只下字不同音(笼、宗),切出来的东与冬音,较广韵东为德红切,冬为都宗切,反切上下字音皆不同切出来的东冬音更趋于接近。到明代的洪武正韵,东冬的发音更没有什么区别了!嬉皮你有本事立论反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1 21: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0-10-11 21:19 编辑

《康熙字典》东:《洪武正韵》复又注明“德红切”,冬与东同音而不注“正韵”。说明明代东冬已同音,而反切字“德红”字音既不同于唐代,也不同于宋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20: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