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精华75
注册时间2014-8-20
威望4930
金钱92141
贡献73849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威望- 4930 点
贡献- 73849 次
金钱- 92141 枚
  
|
本帖最后由 原上草 于 2020-10-8 18:54 编辑
得见诗词理论高人:注册会员:网名:诗词学习交流
【窄韵求和,步次均可,特邀.】作者:针叶林
道边何物可观瞻?何顾山中夏日炎。
繁茂绿丛身矮小,玲珑红艳果酸甜。
顽童聊把水分补,痴友多将乐趣添。
汽笛高鸣催客走,别离疼点上心尖。
------诗词学习交流:评语,发表于 11 小时前 :
原唱,为韵而作,确有堆凑之嫌。空有字格,不见性情。和者读者,自当晓之。 |
点评 针叶林
题目是“窄韵求和”。不和就请忙别的去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5 小时前得见
原上草:
相关诗词与诗词理论走向问题,点评切中要害,一语中的,诗词理论版副首席针叶林,这样子回复,赶走直言者,无知无畏,误了诗词理论栏目。
诗词理论栏目,讨论诗词理论问题,副首席却弄原作唱和,赶走讨论诗词理论的诗友,违规操作。建议引咎辞职吧
不要再弄搞笑小品了
原上草,
针叶林又复工了,专业搬运工,科目:搬弄是非。
还是说正题吧:诗词理论从何而来到何处去?
屈子,忧国忧民,理想无法实现,激愤抒发成就楚辞,老杜、大苏亦然,成就了唐诗宋词。他们的作品无不源于切身体会,富含深切的情志。
古典诗词抒发情志的特性,使之千古流芳生生不息,我们品读总结古典诗词的社会性、浓缩历史性、国学精华性,从而,引导新时代诗作更进一步实现先贤遗愿。
不多谈了,话不投机半句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