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71|回复: 12

诗苑漫笔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10

帖子

8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0
贡献
187
金钱
318
发表于 2020-11-1 09: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苑漫笔
                                       聂笑民(网名:静水流深)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诗词艺术更是语言艺术皇冠上的耀眼明珠,不同阶段的历史风云把这颗明珠擦拭出不同的光彩。古体诗、近体诗 、新格律诗等等不同诗体各具特色,各持表现,异彩纷呈。  
        所谓古体诗,也称古风或古诗(含诗经及乐府诗曲、辞、歌、行等),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诗体称谓,几乎包罗了近体诗形成前的全部诗体。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旧体诗体都是古体诗。除用韵外基本没有其他的格律规则讲究。古体诗的用韵最基本的讲究就是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但同韵的平仄声不能混押,上去声一般也不混押(偶有个例)。可句句押韵也可隔句押韵,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途换韵。古体诗换韵一般换在奇句上,即首句入韵。一般二四六或更多句一换,两句一换时偶句必须沿单句韵。也有三句一换韵的,二三句也沿单句(一句)的韵。四句一换韵的第三句末字一般与韵脚平仄相反。由于古体诗的外延比较大,包罗万象,从时段上大致分为唐初近体诗成型前和近体诗成型以后。近体诗成型后人们写的古体诗受近体诗影响,基本是五七言句式多见,相对来说比较规矩,类似古绝古律的延长体。如唐王勃的《滕王阁》四句一换韵,首句都入韵(前四句三仄韵后四句三平韵)。但之前的古体诗特别是汉魏六朝时期的乐府古体,一至九言句均有(杂言体),换韵后首句不入韵的也很多(见《古汉语通论》汉魏六朝诗的用韵),相当于换韵换在偶句上,诵读起来韵律感较差。例如汉末文学家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其中部分句子就是这样。
        所谓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指初唐之后逐步形成的一种严格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主要是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五七言律诗和五七言绝句及五七言长律(也有观点认为不包括长律的,也有称词曲也属于格律诗范畴的),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点: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关于其具体规则及相关知识大家都比较熟悉。人们习惯上也把近体诗和古体诗都称为古诗的,其实是不准确的说法,严格说称都属于旧体诗比较准确。有了旧体的概念,那么必然也就有新体的说法(新格律诗)。
        所谓新格律诗亦有称现代格律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在二十年代初胡适和闻一多梁实秋等发起和倡导的,比较通行的一些诗歌(及写法)的泛称(所谓新格律诗派也称新月派)。其特征是既不同于新诗的过度散文化,又不拘泥于格律诗四绝八律,五言七言,押平韵到底等,也无需固定的字句平仄韵式、对仗等,表达上相对灵活自由了许多。声韵上多倾向于新韵(民国版《中华新韵》及五十年代改革的汉语拼音方案)。五六十年代后期何其芳,臧克家(被誉为闻一多“现代格律诗理论”践行者)等名家进一步大力提倡现代格律诗,押韵也放的更宽了,句式结构也进一步突破了,所谓“相体裁依”(见闻一多1926年《诗的格律》)。七十年代语言学家王力出版《诗词格律》,对近体诗的规则和规范做了许多合并和简化,更适合现代旧体诗词爱好者学习和运用,同时期古典文献学家启功出版《诗文声律论稿》,近体的格律诗再次得到推广和运用,此间各种新旧诗体及新旧韵式的写法与作品共存,亦包含受新月派影响突破句式格律规则,类似古风式绝、律的“新韵诗”:四绝八律、五七言,押平韵到底,但互句不讲对韵、不讲粘联对仗等。由于历史原因,期间作品量不太大。到二十一世纪初(2005年)中华诗词学会促成《中华诗词》编辑部颁布中华新韵,对发声和用韵有了权威部门进一步的统一认定标准,也就出现了现在人们写的新韵格律诗。另外在古体诗向近体诗过度期间出现的有格律和对仗要求、声韵比近体诗要求苛严的永明体当时也曾称为“新体诗”,是相对于当时的古体而言的”新“,其实就是近体诗的前身。文学发展与任何历史发展的过程一样,都是错综复杂的,有许多概念有类似或名同实不同的现象,有些概念界限不是那么清晰和绝对,这往往也是后人容易产生争议之所在。      
       关于创作中新旧韵及新旧体裁(含古体)如何选择运用,类似问题以前做过交流探讨,新韵之发展和突破不单是韵部和发声的改变,其发展和推广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样选择不是不要规则,更不是不要优秀的传统,而是因为新韵为广大诗词爱好者开拓了更广阔的诗作天地。所以不该拿一个标准衡量所有,百花齐放,喜欢啥体写啥体,爱做啥诗做啥诗!各种诗体是各种诗体的不同要求和规则,宽不限严!也不是但凡个四八句的诗就按近体格律要求。玉女粗装不妥,锦外絮内也不成,硬往格律上靠结果做了一首合律合韵但东拼西凑、生拉硬拽、言词不通、逻辑不明的所谓的诗,只有诗的形式和外壳,没有诗的实质和内涵,那样也是四不像的,还不如直接“打酱油”(笔者对打油诗一类的戏称)的好!当然最好的是内外兼修,形与核兼具。这就是作品水准高下之别了。在形与核的问题上,笔者建议对于初学者来说,应先注重核,也就是先要能说清楚意思,准确完整的表达想要表达的诗意,不论哪种诗体,哪怕自由诗、打油诗的形式,进而古体(古体较近体之规则已然宽泛的多了)、新(现代)格律诗等形式。而后在能清楚准确表达的前提下逐步追求韵律的完美,学习高标准严规则的近体,做到在严格的规则之下也能够表达完美,这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为是。
       对于写近体格律诗来说,合格律只是最基本的形式要求,字词句章与语法修辞逻辑,这些基本功是基础。对于初学者来说,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多读多记多理解,“三多”了自然出口就是诗家的语言词汇。“诗家”们的构思顺序,表达技巧等诸诗法也就自然而然的会运用了。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几百上千首诗的沉淀做底子,出手自然会有样的。打扎实基础了进步会很快。有了灵感先记下来,也不一定急于表达,要脑海里多酝酿、多构思、多斟酌,不要急于求成。同时诗不在多而贵乎精,丰产、高产、快产并不是诗人们该追求的。李白一生写诗800多首,从20岁算起一年也就20首。杜甫一生写1400多首,从20岁算起一年也就30多首。乾隆皇帝一生作诗四万多首,近全唐诗总和,却只有“一片一片又一片……”一首知名传世,据说还是沈德潜替完成的。所以说无论任何人任何作品,质量是第一位的,质量重于数量。特别是同一主题下,写的多了难免雷同,很难有构思立意和表达手法的花样翻新,有些作者进入这个误区,动不动同题来个十几首,几十首,其实是广而散,多而淡。试试把这十首压缩成五首,再凝炼成三首,那样可能离精品的距离会更近一些。还有的是把写诗当做“记日记”或“流水账”,这些也是为诗难立之所在,当有所忌。
        说到表达,有些作者在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也把握的不是很好,我上次群里评论时旁敲侧击过一次,称其为“打油风”格律诗,其实就是以格律诗之形,行打油诗之实。在语言表达上拿捏不好就把格律诗写成合律的打油诗了。古风及格律诗的一个语言特质是"雅"与"肃",是“雅肃文学”。打油诗的典型语言特征是诙谐幽默的大白话(包括方言口语)。两者不是一种风格的文学形式。特别是一旦俚语俗语入诗或过度的口语化,那么古典诗词的“高古典雅”之特点便荡然无存了。所以某些作品表现出来的这种“打油风”不能恭维,此先河不敢轻开。 粗略的说,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墨道法几家学说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所以从春秋《诗经》到两汉乐府,从六朝古风到中唐格律诗词都是以雅文化为主体的,即使两汉乐府民歌也是情节素材等取于民间,表达上感觉还是文思十足的,比如人们较熟悉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属于民间鼓吹曲辞《铙歌十八曲》之一),绝无半点俚俗气息。中唐以后逐步渗透俗文化,比如曲词、南戏、元散曲杂剧直至明清小说等。所以格律诗表达风格上还是以“雅肃”为主体,别出新体的风格把控好是风格,把控不好就是出格了。正如徐晋如《大学诗词写作教程》所言:“我的定义是诗词就是以文言词汇为基本词汇,以表现高贵的人文精神与高雅的审美情趣为旨归的文体”。他还说“写诗词通篇用白话(指接近口语的书面语),那样写出来的绝不是诗词,而是莲花落”。此观点虽看似有些极端,现代人作格律诗也不一定非要文言表达,但足见格律诗中使用俏皮话大白话及方言口语俗语等是不被认可的。我的看法是不能说不用白话文但必须讲究词汇的精炼与雅致,是诗家语言。同时我也不赞成今人作旧体诗词用词过分的古奥生涩,换句话说能有精炼的常用词表达的不用生涩词,能有雅致的白话文(非口语方言俗语等大白话)词汇表达的不用文言词。因为毕竟作品是给今人欣赏和共鸣的,能理解能看懂的人越多,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越大,生命力越强。生涩的结果是读者失去欣赏的兴趣与欲望,更别说作品应有的感染力和欣赏效果了。十句话有三句看不懂便不能全面准确的领会精神要意,十句话有五句看不懂便没人愿意再看下去了。有句话说的好:今人作旧体当是文言的底功,白话的面子。白话面子白话底子显平淡,文言面子文言底子显古涩,文言面子白话底子显滑稽。既不能平淡又不能生涩,关键是一个度的把握。畅达而不平淡,精炼而不生涩,这才是作者文字功夫之所在。今人有些作品一首诗离不开反复多次的注解,或抱着词典语典才能读懂和理解,比真正古人的作品还晦涩难懂,其实这也是未得诗法的表现,这样的作品很难说是好作品。其实试看一下,那些被大多数读者熟悉的流芳百世的都是那些诗意、诗理精深但表达上脍炙人口的作品。诗词的高境界是“意深词浅”。“深”的是其表达出来的诗意与诗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并没有把“月”写成“圆舒”,把“酒”写成“碧蚁”照样名垂千古。不是用词的深奥和生涩才算高深。这个“浅”,也不是俗而不雅,也不是淡而无味。这浅乃是千锤百炼,化繁为简,出于自然。袁枚《随园诗话》云:“诗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求其精深,是一半工夫;求其平淡,又是一半工夫。非精深不能超超独先,非平淡不能人人领解。”但这个“平淡”应该是“平而不俗,淡不伤雅。”是凝炼自然,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平淡。总的感觉“意深词浅”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     
      《沧浪诗话》开篇第一句说的很好:“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 诗确实主写内心真情,但并非“一情了之”,情中寓理才是有灵魂有高度的诗。若不知诗之高下优劣,即便诗出万言也没有任何意义。孔子论《诗经》时也说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即诗的功能远不仅仅是写内心真情,更有其他社会、思想、文化及政治作用。可见古人对做诗是很审重的,今人很多将写诗看作打发无聊时间的玩物与消遣,这其实是对诗的误解。换言之,诗不单是消遣一下心情,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它蕴含和反应出来的深刻意理。写诗也一样,最好能有深度的主题立意的发掘,这样的作品才有灵魂,才更耐人寻味,不能把主题停留在含而不喧的小情调上,该有文学的使命感和当担,即使小情调也需蕴含生活的大意理,这样才能走的更远。      
        
——2020.4.26(原创)


486

主题

6327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031
贡献
6440
金钱
912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11-1 10: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欢迎聂笑民先生光临本版

点评

谢谢版首关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1 13: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6

主题

6327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031
贡献
6440
金钱
912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11-1 10: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古体诗,也称古风或古诗(含诗经及乐府诗曲、辞、歌、行等),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诗体称谓,几乎包罗了近体诗形成前的全部诗体。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旧体诗体都是古体诗。除用韵外基本没有其他的格律规则讲究。----概括准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6

主题

6327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031
贡献
6440
金钱
912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11-1 10: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体诗的用韵最基本的讲究就是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但同韵的平仄声不能混押,上去声一般也不混押(偶有个例)。可句句押韵也可隔句押韵,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途换韵。古体诗换韵一般换在奇句上,即首句入韵。一般二四六或更多句一换,两句一换时偶句必须沿单句韵。也有三句一换韵的,二三句也沿单句(一句)的韵。四句一换韵的第三句末字一般与韵脚平仄相反。--------------古体诗的研究主要在押韵上,它的方式方法很多。它不能用平仄来分,用的是四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0

帖子

8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0
贡献
187
金钱
31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3: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鹤 发表于 2020-11-1 10:11
热烈欢迎聂笑民先生光临本版

谢谢版首关注!

点评

你的帖子有水平,是个搞诗词理论的角色。这里搞诗词理论的人不多,不知你愿不愿意长期住下,在这儿委屈当个版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1 13: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6

主题

6327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031
贡献
6440
金钱
912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11-1 13: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帖子有水平,是个搞诗词理论的角色。一看你的帖子,就喜欢上你了。这里搞诗词理论的人不多,不知你愿不愿意长期住下,在这儿委屈当个版主?

点评

哦谢谢榜首抬爱,如无特别要求我会尽力而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1 13: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0

帖子

8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0
贡献
187
金钱
31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3: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鹤 发表于 2020-11-1 13:22
你的帖子有水平,是个搞诗词理论的角色。一看你的帖子,就喜欢上你了。这里搞诗词理论的人不多,不知你愿 ...

哦谢谢榜首抬爱,如无特别要求我会尽力而为。

点评

本版的版主比任何版都难当,因为我们实行的是值班版主责任制。要求值班这天要想法保证60个帖子。而且天天点卯,没到的版主都挂在值班情况通告中。你可把有关的是个版务帖子仔细看看,若感到有兴趣又有把握,就请表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1 14: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6

主题

6327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031
贡献
6440
金钱
912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11-1 14: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聂笑民 发表于 2020-11-1 13:36
哦谢谢榜首抬爱,如无特别要求我会尽力而为。


本版的版主比任何版都难当,因为我们实行的是值班版主责任制。要求值班这天要想法保证60个帖子。而且天天点卯,没到的版主都挂在值班情况通告中。你可把有关的四个版务帖子仔细看看,若感到有兴趣又有把握,就请表个态,我便去申请。

点评

哦谢谢老师厚爱,这些硬指标恐难完成我颈椎骨质增生不能长时间临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1 14: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0

帖子

8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0
贡献
187
金钱
31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4: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鹤 发表于 2020-11-1 14:17
本版的版主比任何版都难当,因为我们实行的是值班版主责任制。要求值班这天要想法保证60个帖子。而且天天 ...

哦谢谢老师厚爱,这些硬指标恐难完成我颈椎骨质增生不能长时间临屏。

点评

“保证60个帖子”,不是要版主自己发60个帖子,是想办法调动大家发帖,调动不了,版主自己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所以我这里的版主可能是所有论坛中最难当的。除了值班这天难过,其他天都得点卯,要坚持天天上网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1 14: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6

主题

6327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031
贡献
6440
金钱
912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11-1 14: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聂笑民 发表于 2020-11-1 14:23
哦谢谢老师厚爱,这些硬指标恐难完成我颈椎骨质增生不能长时间临屏。 ...

“保证60个帖子”,不是要版主自己发60个帖子,是想办法调动大家发帖,调动不了,版主自己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所以我这里的版主可能是所有论坛中最难当的。除了值班这天难过,其他天都得点卯,要坚持天天上网不缺席,也是个难事。

点评

辛苦了,不容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1 15: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0

帖子

8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0
贡献
187
金钱
31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5: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鹤 发表于 2020-11-1 14:34
“保证60个帖子”,不是要版主自己发60个帖子,是想办法调动大家发帖,调动不了,版主自己只好自己动手丰 ...

辛苦了,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4

主题

8251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94
贡献
7790
金钱
161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11-1 17: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诗友光临,欣赏诗苑漫笔。

点评

谢谢板主关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1 17: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0

帖子

8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0
贡献
187
金钱
31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7: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铜川 发表于 2020-11-1 17:37
欢迎诗友光临,欣赏诗苑漫笔。

谢谢板主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7 22: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