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5|回复: 3

词中的领字 孤鹤整理刚刚的文章

[复制链接]

486

主题

632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032
贡献
6443
金钱
9136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11-2 15: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孤鹤 于 2020-11-2 15:11 编辑

领字
一、词与诗最大的区别之一:领字
二、领字的别称:领字又名虚字、领句、领调、领格字、豆字;单字领字又名一字豆、二字领字又名二字豆、三字领字又名三字豆。豆即逗,也就是读(dòu)。刚刚说:万树首用“豆”字,其实“豆”与散文中“逗”“读”还是有区别的,散文中“逗”“读”是短句后的停顿;词中的“豆”是领字后面的停顿,也就是节奏,并不是逗号、顿号,今人用标点的逗号、顿号来表示,不一定准确。
三、领字的提出:领字的使用在唐朝已有,但习惯使用却无人归纳。最早提出领字观念的是南宋的沈义甫。沈义甫《乐府指迷·句上虚字》曰:“腔子多有句上合用虚字,如磋字、奈字、况字、更字、又字、料字、想字、正字、甚字,用之不妨。如一词中两三次用之,便不好,谓之空头字。不若径用一静字,顶上道下来,句法又健,然不可多用。”
稍后的张炎在《词源·虚字》中专门论述:“词与诗不同,词之句语,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叠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任、甚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三字如更能消、最无端、又却是之类,此等虚字,却要用之得其所。若使尽用虚字,句语又俗,虽不质实,恐不无掩卷之消。”可见,这里的“领字”即指“虚字”。
唐宋词中的虚字并不等同于语法概念上的虚词,是就其艺术职能而非词性而言的。
四、担当领字的类型
1.词类
副词、动词、连词、介词、形容词等。
2.字数
多为一字、二字、三字,三字以上的较少。
3.位置
其位置主要在句首,但也有的放在句中、句尾。
4.职责
领字所领句子有领一句的,领二句的,领三句的,最多领四句。
五、作用
朱承平《诗词格律教程》中说:“领字,又称领字句,是词特有的一种句法。词的句法长短不一,如果都用实词,各句则无转折延宕之处,读起来就会觉得呆板生硬,也不便于歌唱。所以,有必要在长短参差的句子当中,夹杂一些承领上下句式的虚字,表示上下文语法关系,保证句意贯通,使不同的句式更为灵活,富有生气。”
可见,领字的产生是源于合乐歌唱的需要,在一段音乐的开头,起着发调定音、跌宕转折的作用;同时兼有语法上的功能:在慢词长调中,片与片之间需要衔接,或于一个或一组句子的开头,提挈下文:或于句子中间词意转折处,转接过渡,联合前后语意。
从功能上看,领词(虚字)具有以下三种功能:
1. 合乐功能
一般认为,令、引、近、慢是乐曲体制的划分。小令是不用领字的,引、近也罕用领字,只有慢词长调才广泛使用。张炎《词源》曰:“慢曲不过百余字,中间抑扬高下,丁、抗、掣、拽,有大顿、小顿、大住、小住、打、捎等字。真所谓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稿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之语,……”令曲节拍分明,体制单一,而慢词所依据的慢曲节奏舒缓,旋律曲折多变,这种曲折变化需要有种迟留伸延的唱法,于是,以弱引强,重板轻起等调式便流行开来,领字也便由此而成为一种定式。
领字起源于词乐声腔的需要,是依声填词的产物。《左庵词话》曰:“词最忌板,须用虚字转折方活。如任、看、正、待、乍、怕、总、向、爱、奈、似、但、料、想、更、算、况、怅、快、早、尽、凭、叹、方、将、未、已、应、若、莫、念、甚、倘、便、怎、惩等类皆是。学者不晓音律,但谱一词,自唱数遍,觉有生硬,哑而不响,平侧不顺之字,屡屡易之,以求其谐。久之亦暗与音律自合”。
蒋哲伦先生在《论“领字”及其与词体构建的关系》文中以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为例,进一步论述:“这些旁谱中,每个领字都注有一个独立的谱字……这意味着领字在乐谱中应该占据着一个独立的音符……今人杨荫浏、阴法鲁着《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将十七首工尺旁谱破译成五线谱,其中四拍子的乐章里,领字通常位于一小节的后半部分,即第三、第四拍,或单落在第四拍上,构成一节中的弱拍,并引起后一节开首的强拍。”如“过春风十里”句,在乐曲中“过”属于第四拍(弱拍),“春”属于后一节的第一拍(强拍)。“这样以弱引强,重板轻起,与语句表达上领字起提挈作用、领起并突出下文的实字是同样原理。”  
2、修饰功能
从文学语言方面而言,领字在唐宋词中有提挚下文或承上启下的功能。沈祥龙《论词随笔》曰:“词中虚字,犹曲中衬字,前呼后应,仰承俯注,全赖虚字灵活,其词始妥溜而不板实。”
由于慢词篇幅较长,语言的表现力较小令有了很大的增强。可以不必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来展开叙述,而使用转折、跳跃、回想等方式打破时空的界限,将虚与实、今与昔、此与彼交织相间,使表情达意功能更集中、更强烈。因此,领字用来提挈一组分句,将一串互有联系的意念连缀起来,使情感的表达达到更大的密度和深度。同时,领字还可以关合上下两层意思,以显示时空的推移和转换。如柳永的《戚氏》: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
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援。正蝉吟败叶,蛰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蝉娟。思绵绵。
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
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全词三片,上片由近及远,通过对所见、所感、所闻的实写来描述暮秋情景。“正”字提挈的一组意象融情于景,与作者内心的凄凉之感相共鸣。中片前半截实写夜深更阑,“那堪”转入对往事的追忆,是虚写。下片继续追忆往事,“况”字进一步表现对狂放不羁的少年生活的留恋,是虚笔;接着转入实写,“念”、“追”写眼前的事与情,“渐”字移情人景,“对”字写尽孤眠滋味。全篇今昔转换,虚实相间,腾挪有致,流转自如,显然是跟领字的运用分不开的。
3、传情功能
在上文已统计的虚词中,有大量表现情感的有实义的动词担当领字,如想、念、忆、恨、恐、望、思、怅、叹、记、惜、怨、愁、爱、怕、因念、追念、谁念,自念、又恐、最惜、可喜、追思、遥想、追想、犹记、犹恨、至今想、每追念、最可惜等。这些虚词极大方便了叙事因素在词体中的表达,但词体中的叙事是包裹在虚拟化、情绪化和意念化的氛围中的;除此以外,介词、代词、助词、系词、副词、连词、感叹词等构成的虚词则是词人情感的旋律演变。这些虚词点缀在词体中,虽使词人抒情随事而发,但事多若隐若现。如周邦彦《瑞龙吟》,“还见、因念、唯有、犹记”所引领的叙事因素的模糊:地点是旧处,人物是那人,往事如梦。这些叙事因素的模糊往往演化为今日与昔日、现实与梦境的对比模式,如此浓缩的时间对比实际是词人心事感受的演绎,是对往事的情感回味。(见《谈谈词中的领字》)
4、领字“激起”强化声情表现力
领字在传情功能中,还能“激起”强化声情表现力。
宋代的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就特别强调去声字的运用,“但看句中用去声字,最为紧要”。
清朝万树的《词律》中也说“当用去者,非去则激不起,用入且不可,断断勿用平、上也”。 在不用领字处,在正常的句式最前面用上去声字,也可以起到“激起”的效果。还有一种相当少见的情况,是作者有意识地以仄声连用,以表示情感分量很重的效果,如“今夕何夕恨未了”(偶字处全为仄声,且两个去声“恨未”连用。
那么,词调中哪些地方需要“激起”呢?最常碰到的就是领字强调处。特别是在慢词长调之中,比如《沁园春》里,就有几处要用领字来加以强调“激起”的句子。一旦有了这些领字激起,就会使较长的篇幅有所起伏,而不再显得平铺直叙,在韵律节奏上也就多了一些对比,从而强化了情感表现的色彩。
元代陆辅之《词旨》中列出的单字领字有:任、看、正、待、乍、怕、总、问、爱、奈、似、但、料、想、更、算、况、怅、快、早、尽、嗟、凭、叹、方、将、未、已、应、若、莫、念、甚等三十三个字。——可他还并没有区分其中上声字、平声字与去声字在情感分量上的差别。
去声领字还有:望、羡、又、这、渐、过、记、忆、向等,入声“恰”等重读时也有去声效果。而如用怎、你、也、总、想、早等上声字,“激起”的意味就差了许多,却带有了关切、关爱的意思了。而如用方、将、观、当、凭等平声字,其“激起”的效果就更差了。
六、注意点
1.读时,领字后要停顿,领字较多的有时会在领字后用顿号。
2.小令不用领字。
七、语法作用举例
领字是词体特有的语法现象,它在赋予词体独特表象的同时,更揭示出词体在句法上的独到之处。
领单句:周邦彦《六丑》:“怅客里光阴虚掷。” 一字领六字。蒋捷《女冠子》:“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的句子,一字领九字,在领单句中算是很长的了。
领两句:周邦彦《拜月星慢》:“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似觉”两字领起下面两个对仗句子。
领三句:秦观《八六子》:“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销香减。”“怎奈向”领起下面三句 。
领四句:刘克庄《沁园春》:“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一“叹”字贯穿下四句。
领字在一些词调中已经约定俗成地成为固定格式了,这些地方必须用领字引起下面的句子。例如《好事近》上、下片的结句一般都用一字领句,像下面这两首词都遵循了这个要求: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蒿初没。朱檻俯窥寒鉴,照衰颜华髪。醉中吹堕白纶巾,溪风漾流月。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苏轼《好事近》)
疏雨洗烟波,雨过满江秋色。风起白鸥零乱。破岚光深碧。荻花枫叶只供愁清吟写岑寂。吟罢倚阑无语,听一声羌笛。(谢逸《好事近》)
另外如《沁园春》上片第四句、第十二句,下片第三句、第十一句,都习惯用一字领的格式。如:
粉破梅梢。绿动萱丛,春意已深。渐珠帘低卷,筇枝微步,冰开跃鲤,林暖鸣禽。荔子扶疏,竹枝哀怨,浊酒一尊和泪斟。凭阑久,叹山川冉冉,岁月駸骎。当时岂料如今。漫一事无成双鬓侵。看故人强半,沙堤黄阁,鱼悬带玉,貂映蝉金。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东风里,有灞桥烟柳,知我归心。(陆游《沁园春》)
八、领字例句
领字有一字、两字、三字三种,以下列出一些比较常用的领字,以供参考选用。
⒈一字。一字作领字的最多,且多为去声字或上声字。主要有:
⑴任。任有“任凭”的意思,如“任流光过却”(周邦彦《瑞鹤仙》)
⑵看。“看洞天星月”(苏轼《好事近》)
⑶正。“正故国晚秋”(王安石《桂枝香》)
⑷乍。“乍湖光清浅”(仲殊《念奴娇》),“乍”在这里有刚、才、开始的意思。
⑸怕。“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姜夔淡黄柳)
⑹总。“总平生稀见”(周邦彦《拜月星慢》)“总”有“总是”的意思,所以常常和“是”连用,形成“总是”这个两字领字。
⑺问。“问东风消息几时来”(叶梦得《八声甘州》)
⑻爱。“爱平生炯炯岁寒心”(吕胜己《满江红》)
⑼奈。“奈愁里、匆匆换时节”(姜夔《琵仙》)“奈”在这里有奈何、怎奈的意思。
⑽似。“似笑我闭门愁寂”(周邦彦《应天长》)
⑾但。“但斜阳暮霭满平芜”(柳永《木兰花慢》)
⑿料。“料明年、又老似今年”(王炎《满江红》)
⒀更。“更一重烟水一重云”(秦观《木兰花慢》)等等,不多列举。
⒉二字。二字作领字,常常是由一字领字搭配而成,以下这些是比较常见的:
⑴莫是。“莫是前生负你来”(欧阳修《卜算子》)“莫是”就是“莫不是”的意思。
⑵还又。“还又随风过了”(赵长卿《水龙吟》)
⑶那堪。“那堪片片飞花弄晚”(秦观《八六子》)
⑷可堪。“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⑸休说。“休说鲈鱼堪膾,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
⑹正是。“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苏轼《南歌子》)
⑺恰似。“恰似江南第一春”(周邦彦《南乡子》)
⑻试问。“试问闲愁都几许”(贺铸《青玉案》)
⑼欲待。“欲待曲终寻问取”(苏轼《江神子》)
⑽应是。“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⒊三字。三字做领字的,也往往是由一字或二字组合而来。
⑴更能消。“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摸鱼儿》)
⑵最无端。“最无端、蕉影上窗纱”(文天祥《满江红》)
⑶又却是。“又却是、前回醒处”(辛弃疾《鹊桥仙》)
⑷更那堪。“更那堪几阵夜来风”(刘克庄《满江红》)

486

主题

632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032
贡献
6443
金钱
9136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09: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11-3 08:31
毛爷爷的《沁园春.长沙》看,就是领字。看,引领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鱼翔浅底、鹰击长空。 ...

是的。
领字分领短语、领句子、领句群三种,主席的属于领句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05: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