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78|回复: 3

谈谈《红楼梦》中诗词水平的高下二/本文禁止引用转发

[复制链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0-11-12 06: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谈《红楼梦》中诗词水平的高下(二)
王建端(穿越梅嶺)
      要对《红楼梦》中诗词的好与坏作评判,当然离不开对具体作品的评判,下面我们就其中的诗词创作来加以分析。
     通过对“黛玉教诗”的描写,我们知道,曹雪芹对前代诗人学诗的取径是非常熟谙的,反映在其作品中,就是对前人优秀作品的模拟之作。
     书中有明显模拟痕迹的有《好了歌》、《葬花吟》、《五美吟》、《秋窗风雨夕》。
     《好了歌》所运用的“好”、“了”句式,显然受到明代话本小说的影响,如《醒世恒言》中的:“世人尽道读书好,只恐读书读不了。读书个个望公卿,几人能向金阶走。”《喻世明言》:“人人尽说清闲好,时刻逢闲闲此身。不是逢闲闲不得,清闲岂是等闲人。”也可以看到唐寅《一世歌》的影子。
     这些诗的创作意图就是阐发人生的哲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这种诗歌,既要对人世间普遍存在的种种愿望与现实的矛盾现象作概括,还要包含某种深刻的人生和宗教哲理,《好了歌》在创作意图上就是这样的。
     读《葬花吟》这首诗,无论从风格还是句法上都有似曾相识之感,上溯到唐诗,可以在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找到源头,有人说是模仿了明人唐寅,是忽略了《葬花吟》与《代悲白头翁》的高度相似。俞平伯认为曹雪芹代林黛玉所作的《葬花吟》脱胎于唐寅的《花下酌酒歌》、《一年歌》;《桃花行》脱胎于唐寅的《桃花庵歌》;因为,两者之间的风格极为相似,而所作的歌行体诗又都喜欢用连珠体。其实,就《葬花吟》所表露的思想来说,与汉乐府中的《薤露歌》, 唐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 岑参的《韦员外家花树歌》、施肩吾的《折杨柳》、明人唐寅的《花下酌酒歌》中表现相同思想的部分不能不说是有轨迹可循的, 胡怀琛说是偶然与前人相同, 不能说有意因袭, 也不能说后人受了前人的影响是很牵强的。还有人说俞平伯离开人物的个性, 用考证的方法证明黛玉的《葬花词》是从唐寅那里脱胎而来,“不仅穿凿附会, 而且近于荒唐的无稽之谈”,则显然是曲为作者作辩护了,文学创作特别是诗词创作,没有因袭和承袭是完全不可能的。
      雷广平在《论唐寅诗风对〈红楼梦〉诗词创作的影响》一文中认为唐寅诗风的主旋律对曹雪芹悲剧之作有着深刻影响, 两人的诗词创作“同样是伤感惆怅的基调”。《红楼梦》诗词的许多诗句,“是承唐寅诗风的余绪, 有的简直如出一辙, 采用了转借、翻新等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斑斑墨迹”;其一,《葬花吟》与唐寅《花下酌酒歌》、《一年歌》、《沈石田落花诗》有很多相同之处; 其二,《好了歌》与唐寅《一世歌》有颇多相似之处; 其三,《桃花行》与《桃花庵歌》有诸多相似之处。此说可谓知者之言。
    《五美吟》用五首绝句写了古代的五个女性历史人物,分别是西施、虞姬、王昭君、绿珠、红拂,都无一例外的带有悲剧色彩。曹雪芹所运用的这种以组诗分写历史人物或借咏怀古迹的形式来抒发情抱的写作方法,无疑是仿自于杜甫,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组诗,其中《咏怀古迹》五首七律,分别写了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庾信,借此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曹雪芹《五美吟》无疑也是借诗中所写人物的悲剧命运来暗示林黛玉结局的悲剧性的。
     《秋窗风雨夕》的创作,作者在书中则明确交代了创作动机,林黛玉病卧潇湘馆,秋夜听雨声淅沥,灯下翻看《乐府杂稿》,见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若虚所作,是一首写离愁别恨的歌行。本诗在格调和句法上都有意模仿它,不同的是,张若虚的诗,全篇紧扣春、江、花、月、夜,无论在意境上,还是在韵律节奏上都优美无比。小说中的代拟也即模仿之作则充满伤忧与悲观,甚至是颓废,就这点来说,与唐诗所追求的风神情韵还是有差距的,一则以阔大,一则嫌局促,就境界来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文字上的优美就更不及了。
     就以上所举几例来说,曹雪芹在诗歌创作上向前人借鉴,在前人的作品中汲取营养是不遗余力的,就艺术成就来说,还是很难达到前人的高度,也就根本无法超越了。唐人的作品,写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将个人置于广阔的时空中,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篇之中,讴歌自然之美,爱情之美,表现了对宇宙人生的探究,意境幽美而邈远。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兴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深沉的忧国怀家的情怀。明人李因笃说杜诗“五首托兴最远,有纵横万古,吞吐八荒之概。”老杜此五首,不仅限于抒写一己之情怀,一家之离乱,而是带着深沉的历史意识。反观曹诗(代主人翁所写),无非是写了那个时代才子佳人式的伤春叹秋,属于个人的小情怀,就此而言,与前人作品的高下立分。
     《红楼梦》一书对前人作品、特别是对晚唐五代诗词作品的引用和化用密度之高是所有古典小说中绝无而仅有的,下面仅举其著名之例。
     如第一回“太虚幻境”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从句式到内容脱胎于杜荀鹤的“象外空分象外象,无中有作有中无。”这样类似的诗句在晚唐五代是有很多的,如贯休的“自来自去动烘炉,无家无私无处无。”韩偓的 “从无入有云峰聚,已有还无电火销。”罗隐的“杯酒有时有,乱离无处无”等。
     第三十八回咏蟹诗,宝玉、宝钗、黛玉都有。此当受晚唐五代咏蟹诗启发,现抄录几首晚唐五代的咏蟹诗以作对比:
唐彦谦
物之可爱尤可憎,尝闻取刺于青蝇。
无肠公子固称美,弗使当道禁横行。
咏蟹
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 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咏蟹
李贞白
蝉眼龟形脚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趋。
如今饤在盘筵上,得似江湖乱走无。
      黛玉所作《海棠》诗有句曰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显然是从宋人卢梅坡那里移植来的“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而对于卢梅坡这句诗的偏爱,还可以从其祖父曹寅《楝亭诗钞》别集中找到身影“轻含豆蔻三分露,微漏莲花一线香。”看来,对前人的化用是曹氏家法所在。
      七十回“时值暮春之际,史湘云无聊,因见柳花飘舞,便偶成一小令,调寄《如梦令》”,由湘云引发而起的《柳絮词》,薛宝钗所作《临江仙》,从立意,语气,无不与宋代候蒙的《临江仙》高度一致,候蒙的词见于清代张宗橚的《词林纪事》:
未遇行藏谁肯信? 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 一举入 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 只疑远赴蟾宫。雨馀时候 夕阳红。几人平地上, 看我碧霄中。所不同的是,候蒙咏写的是风筝,薛词咏写的是柳絮。
(待续)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357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43
贡献
10384
金钱
11814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11-13 20: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学习中!点赞问好!

点评

谢谢留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14 05: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05: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淡水一杯 发表于 2020-11-13 20:50
拜读佳作,学习中!点赞问好!

谢谢留言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1

主题

421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954
贡献
4963
金钱
10084
发表于 2020-11-14 09: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个大题目也是个好题目,需要修养、阅历、思想还有功夫。
我对红楼没有研究,原著看了两遍看红学多些,有关红楼诗词研究看了一点。
直言:具体评议诗词过少(整体优劣,具体优劣),枝蔓多了,如果是自己的研究则不必引用太多专家鉴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19: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