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行吟诗草 于 2020-11-25 08:28 编辑
“可以怨”者,《诗》有“君政不善则风刺之”,“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可以怨刺上政。
君政不善则民心生怨,怨而以风刺之,即通过比兴对不善之人事进行批评、规劝以达其改正错误化不善为善,可见这个怨是不能用怨恨、责怪去理解的,它是美刺中的讽刺之代称。
形四方之风,风而化下者谓之风化也即是教化政以体化;教以效化;民以风化。【教育和感化】,风而刺上之不善者谓之风刺即讽刺亦即‘怨’。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疏]“雅者”至“雅焉”。○正义曰:上已解风名,故又解雅名。雅者训为正也,由天子以政教齐正天下,故民述天子之政,还以齐正为名。王之齐正天下得其道,则述其美,雅之正经及宣王之美诗是也。若王之齐正天下失其理,则刺其恶,幽、厉小雅是也。诗之所陈,皆是正天下大法,文、武用诗之道则兴,幽、厉不用诗道则废。此雅诗者,言说王政所用废兴,以其废兴,故有美刺也。
齐正天下得其道,则述其美,美刺的关系由此大致可知,齐正天下得其道者则以褒扬,失之于不善者则以讽刺【怨】,雅者,正也,使不正变为正,这应是变风为雅的要义吧。
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应该跟这是一脉相承的,修身以正己,齐家以及人,然后才谈得上治国平天下,一身之不正何以齐家,一家之不齐何以治国,一国之不治,何以平天下,故,个体与群体也即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儒家看来首重的还是自身的修养,自身的修养端正才能教育和感化家人进而教育和感化社会,最终达到天下和谐的理想境界。
中国现实社会的晋升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先强自身再治小地方、大地方再再晋及上层、最高层,这跟西式的晋升方式是有所不同的。
简言之,怨是‘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