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载道 于 2021-10-31 07:14 编辑
“平生蠢直出心丹” ——明代“豪杰御史”厉子温的“绝命诗”
不知道浙江湖州有没有纪念明朝御史厉子温的建筑物,但湖州乃至全国肯定有知道并赞赏厉子温这个人的! 厉子温,明初监察御史,青田人,也像青田石一样纯脆、刚直。1373年(洪武六年),他奉命到湖州视察水灾实情。此前来过湖江视察的御史避重就轻,隐瞒了重灾实情。厉子温来到湖州,面对饿殍遍野的凄惨景象,痛心疾首,立即回朝实报。朱元璋偏袒前使,掩盖灾情。厉子温竟与之争辩,力陈火速赈灾,因而激怒朱元璋,下令将其处斩。厉子温宁死不改实报,愤慨之下写了《灾情纪实》诗: 亲臣骢马出长安,饿瘠盈途不忍看。 十里土埋千家冢,一家人哭两三般。 狗拖足骨筋还动,鸦啄骷髅血未干。 寄语我朝圣天子,石人闻此也心酸。 这诗写得是何等的真切感人!其反映的灾情实况比诗圣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还要惨痛。不仅路有“饿死骨”,而是遍地皆饿殍!连狗都饿得失去了本性,争吃奄奄一息尚未饿死之人:“狗拖足骨筋还动”;连乌鸦都饿得红了眼,拼命啄食刚刚饿死的人:“鸦啄骷髅血未干” ……连“石人闻此也心酸”,你“圣天子”朱元璋为什么就无动于衷呢?这诗写得也许不够“雅”,但它却是非常的真,为此“真”厉子温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他在临死前愤然写下《绝命诗》: 我为凶荒往浙观,钦承明昭已忘飱。 国恩浩荡终难报,民隐幽深岂易论。 千古公私由史笔,平生蠢直出心丹。 谗言渎听君知否?一死何能赎万魂。 他厉子温作为朝廷的监察御史,为报国救民,不仅“忘飱”而且不顾“史笔”怎样评价自己。由于出自自己丹心的“蠢直”也就是“刚直”,虽然一死不能“赎回”已饿死的成千上万灾民的生命,但还是期待皇上不要再听“谗言”而面对现实,救民于水火。这是何等博大高尚的情怀啊! 厉子温被处斩以后,湖州重灾真相大白,证明厉子温的奏报完全属实。朱元璋便“御笔”亲书“豪杰御史厉子温”算是给厉子温平了反。 拜读了“豪杰厉子温”的诗,使笔者联想到坚实不二的青田石,这不正是厉子温的写照么?他为人,绝不亚于海瑞,却少有人知,连其出生年月也无从查考;他为诗,如此真切感人,却不见于经典,也未见流传。而他的“一死”,其实或许真能“赎万魂”,能唤起更多人的良知。如果能有一块青田巨石,雕成想象中的为民请命而刚正不阿的厉子温,并在基座上镌刻他那两首震撼千古的诗那该多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