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烟雨楼杜小瓜 于 2020-11-27 16:12 编辑
第十三讲作业:
写一首七律,平水韵,题目是《登山有感》,要求景物、事件的描写清楚真切;情感抒发自然准确;文字简洁。
初稿:
七律•雾中登岠嵎山
家乡遍晓岠嵎名,冬日邀朋结伴行。
入眼山峰含雾重,迎人野径接云平。
初逢怪石频留影,不见寒泉只辨声。
渐觉体疲终不悔,回头来路一身轻。
修改稿:
七律•雾中登岠嵎山
作者:杜小瓜
故乡遍晓岠嵎名,周日邀朋结伴行。 入眼山峰含雾重,迎人野径接云平。 每逢怪石常休足,未见寒泉只辨声。 半湿衣裳终不悔,回头来路渐身轻。
星梦师姐简评:
能够准确选韵,阴阳合理2:3。八更韵比我选十蒸韵好多了。有几个小毛病:
1. 有一个不规则重字:不,在六七分句。
2. 五分句的白脚“影”撞韵。
3. 颈联中的“频留”意思是一再逗留。“留影”意思是摄影留念。后三字的意思是多次拍照留念。结合后分句,本联是2212结构,与颔联结构相同。考虑一下。
4. 尾联的“体疲”与“一身轻”,感觉前后分句有点矛盾。
我的答复:
好的,非常感谢星梦姐的点评!我会再接再励,认真修改滴。
我的点评:
七律•登山有感
作者:星梦
五彩浅山佳节登,京华游客笑言升。
天梯两侧迎红叶,步道三条踏木棱。
就地取材阶砌固,护栏设险世人凭。
重阳岭上风光赏,科学健身华夏兴。
小瓜挑刺:
1、首联交待了时间、事件、人物、地点。二分句“笑言升”是指坐缆车么?没明白。
2、颔联和颈联为登山途中所见。“两侧"是方位,“三条”是数量,有些不工。
3、七分句的“重阳”和首句的“佳节"意思重了,浪费了两个字。
4、尾联的“科学健身华夏兴”,感觉帽子大了点儿。
初稿:
七律•同登大乳山
信步不忧寻路苦,快心只在耸云间。
天边鸥鸟频飞落,海上渔舟任往还。
对语四围多胜迹,相看一路尽欢颜。
清奇底事君赢得?冬日同游大乳山。
炯炯点评:
这是一首轻快惬意的小诗,给人一种“胜似闲庭信步”的感觉。整首诗语意流畅,脉络清楚,对仗工整,格律准确。
1.起句轻快明朗,直入主题。信步行来,不怕路途艰苦,“信”字表明蔑视困难的态度。非常棒。
2.颔联可以看出这山应该是近海的。登上山顶俯看四周,鸥鸟飞落,渔舟往还,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让人读来如身临其境,画面感很强。
3.三联继续写登山所见所感,对语是指两个人聊天吧?只是我百度了一下,对语是指对偶。
4.清奇 底事君赢得,恕我肤浅,这句没看明白。
我的答复:
非常感谢炯炯的点评!之前我在书上看到了一句“清闲底事君赢得”,感觉不错,想化用一下。结果弄巧成拙。难理解咱就放弃。我重新改了一下。这首诗的结句,我想尝试着用设问,不尽如人意。
修改稿:
七律·同登大乳山有感
作者:杜小瓜
信步不忧寻路苦,快心只在耸云间。 天边鸥鸟频飞落,海上渔舟任往还。 极目四围多胜迹,忘机终日尽欢颜。 年来何事最难得?携手同登大乳山。
我的点评: 七律·登山 作者:炯炯 高山半处雾蒸腾,踏露攀荆向晓登。
回望来程人愈少,前瞻狭路险无凭。
心慌几度思归返,力尽三翻恐不胜。
汗透衣衫终到顶,一峰拦路更棱层。
这首诗作者突出了山的“险”和人的“累”。读起来,有亲历感和画面感。
1、首联交待了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小瑕疵:“蒸”字为韵字入诗。建议“攀荆”改为“攀条”。
2、颔联的意思不难理解,但“少”与“凭”感觉有些别扭。狭“路”和尾句的拦“路”重复了。
3、颈联写了内心的矛盾。“归返”建议改“还返”。
4、特别喜欢尾联的“一峰拦路更棱层”,蕴含深意,山外有山,一山更比一山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