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16|回复: 6

与其浑浑噩噩,不如听教授聊「天」

[复制链接]

158

主题

387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56
贡献
4686
金钱
6122
发表于 2020-12-9 11: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梅花精灵 于 2020-12-9 11:42 编辑

与其浑浑噩噩,不如听教授聊「天」

引用:
劳思光 著 《中国哲学史》﹝第一卷 第5至9页﹞


第一章:古代中国思想
......
﹝二﹞古代中国思想的重要观念
在中国哲学兴起以前的原始观念,主要见于古代经籍之记载;此外,由古代实物的考证,也可以发现许多资料。本书并非史学考证之作,故以下所论,皆以被公认之古代资料为据,而不涉及一切争辩中之问题。
中国秦汉以下,伪书甚多。自汉至唐,一般地说,学者疏于考证;因此所谓经书,实在并非全部是可信的古代资料。宋以后渐有疑古的风气,至清代考据之学大盛,经籍中伪作部份及可信部份,方渐能考定。现在所存的经书——诗经,书经,易经,三礼,及春秋三传等等,可列为真实古代资料的,应推诗经,今文尚书,及易经卦爻辞;其次,春秋三传尚属先秦资料,三礼最成问题。诸经以外,诸子中自有先秦资料,但皆晚于孔子时代,不能列为本章所论的「古代思想」的资料。因此,本节所讨论的原始观念,即以诗、书、易卦爻辞为主要根据;偶尔涉及先秦诸子中所引的古语,亦以不悖已有的考证结果为原则。至于战国以下的伪书,皆不作为根据。
以诗,书﹝今文﹞,易﹝卦爻辞﹞的可信资料为据,我们应提出来加于析论的原始观念如下:

﹝1﹞诗经中之「形上天」观念

所谓「形上天」观念,即指以「天」作为一「形上学意义的实体」的观念。这种「天」观念,与宇宙论意义的「天」及人格化的「天」均有不同。诗经材料甚杂,对「天」的观念也有几种;但具有哲学意义的「天」观念,则是这个「形上天」观念。关于诗经中之「人格天」观念,在下面将另作讨论。现在专对有关形上天的观念作一说明。

诗经中的形上天」观念,见于雅颂。

第一:周颂,清庙之什,维天之命: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纯亦不已。」
此处所谓「天之命」即是天之法则及方向,故即是后世所谓「天道」;「天道」运行不息,故说「于穆不已」。「不」即「丕」字通假,「不显」即「丕显」,意思即是,如此运行不息之天道,至为明显;下接「文王之德之纯」,乃因本诗原是歌颂文王之作,故即以文王之德比拟「天道」。
这几句诗中的「天」观念,已由一般的天意观念转为大道观念;天意代表人格神或「人格天」,天道代表形上实体,亦即「形上天」。
就诗经本身而论,此种「形上天」观念,既是偶然一现,仅可看作一种想像,未能作为正式理论看。但后世儒者﹝汉以下的儒者﹞颇有顺此一途径而建立一理论者,因此,我们可说,这种观念本身所含的哲学意义,与日后中国哲学理论有关。
关于「形上天」观念,有两种说法最为流行;一说以为「形上天」观念属于孔子后的道家思想,其根据是孔子不言天道,而道家思想中之「道」,即属「形上天」。另一说则以为形上天观念乃儒家之「正统」思想,因此将儒学之根源上推至极远古之古代,而认为此种「形上天」观念即是孔子学说之中心,儒学精神之中心。严格论之,此二说均不确。因为我们一方面知道周初有此种「形上天」观念,则不可说形上天观念必在孔子后之道家思想中方出现;另一面,我们确知孔子至孟子一系的先秦儒学,确以道德主体性为中心,并不以「形上天」为最高观念;而且孔孟说中,就理论结构看,亦完全无此需要。因此,我们亦不可说「形上天」是孔孟哲学的观念。换言之,「形上天」必不是先秦儒学的中心所在。进一步说,孔子为最早建立儒学理论的人,孔子既无形上天理论,则孔子前纵有形上天之想像,亦不能算作儒学原有的观念。
形上天观念之成为理论,又成为儒学之一部份,大约始自秦汉之际,至两汉而大盛;其影响直通至宋代儒学;其最早的代表作,则是伪託子思所作的「中庸」﹝礼记之一篇﹞,与秦汉以来伪造的易「十翼」。此类问题,在本书二卷中当作详论。
诗经中形上天观念,自然不甚明透,但取类似材料排比而观其意,亦不难看出某种特色。除上引之周颂一段最为重要外,有关形上天之材料当可列出以下各项:

第二:大雅,荡之什,烝民: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此处所言之「天」,虽是可解释为「人格天」亦可为「形上天」,但以下文「有物有则」观之,则此「天」是理序之根据,本身表一「必然性」,而不表「意志」,故实非「人格天」,而为「形上天」。
此形上意义之「天」,与「人格天」,「意志天」最大之差别,即是:形上之「天」只表实体,只有理序或规律,而无意愿性,故对应于「天道」观念,而人格意义之「天」则表一主宰者,以意愿性为本;对此「天」纵有理序可说,亦必繫于意愿而说,换言之,对应于「天意」观念。故「形上天」与「人格天」之分别,实「天道」与「天意」二观念之分别。
天道作为一实体看,即成为万理之存有性根据。依此观点,人心所能认知之「理」,皆由此实体而来,或说皆是此实体之显现;故下接「民之秉彝,好是懿德」。盖谓人所执守之常理,人所追寻之价值,皆以此实体为归宿。此种「形上天」之观念,显实体性而不显主体性,其理甚明。
由此观文王篇结尾之语,则相应益明其义。

第三:大雅,文王之什,文王篇,结尾云: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形文王,万邦作孚。」
此中前二句,以「无声无臭」以描述「形上天」之特性,盖诗经中凡言「人格天」者,皆视为神,而作拟人化之描写;「无声无臭」即表无意愿性,以与拟人化之「帝命」,「帝谓」......等等词语互别。「天意」必有所作为,而「天道」则「无声无臭」,一理运行,无可言说。下接「仪刑交王,万邦作孚」则言文王法天之效果。

总之,诗经中虽多见「人格天」之观念,但「形上天」之观念亦渐渐出现。故后世之「天道」观念,悉源于此。


﹝完﹞

8

主题

212

帖子

142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8
贡献
334
金钱
602
发表于 2020-12-9 12: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嗯,相较爻辞,下卦为主卦为内卦为内因,上卦为客卦为外卦外为外因,其分别三爻代表物质所处时段,生 旺 墓的过程,对应上卦456爻。完

点评

多谢先生临帖并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12 13: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主题

387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56
贡献
4686
金钱
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2 13: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种桃居士 发表于 2020-12-9 12:49
嗯嗯,相较爻辞,下卦为主卦为内卦为内因,上卦为客卦为外卦外为外因,其分别三爻代表物质所处时段,生 旺  ...

多谢先生临帖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主题

387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56
贡献
4686
金钱
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2 13: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精灵 于 2021-12-12 13:43 编辑



【天地】
1. 天和地。 指自然界或社会。《荀子·天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庄子·天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唐 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清 吴伟业《避乱》诗之一:“归去已乱离,始忧天地小。”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大约天地间写著这种日记的人们很不少。”
2. 犹天下。《文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李善注:“天地,犹天下也。”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韦楚老》:“陈胜城中鼓三下,秦家天地如崩瓦。”
3. 指天地神灵。《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一年打个醮,答报答报天地就是了。”《红楼梦》第六九回:“[ 凤姐 ]于是天地前烧香礼拜,自己通诚祷告。”
4. 犹境界,境地。唐 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清 魏源《太室北溪石淙谷序》:“自此出峡,旷然禾畴,与峡中各一天地。”老舍《骆驼祥子》十四:“ 刘四爷 更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步天地。”   

来源:《汉语大词典》
--------------------------------------------------



【ZT】分享

...天地间》,歌唱白衣天使的歌曲,感天动地,音乐,流行音乐,好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主题

387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56
贡献
4686
金钱
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9 15: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先生临帖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主题

387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56
贡献
4686
金钱
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9 15: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精灵 于 2021-12-19 15:46 编辑

引用:
劳思光 著 《中国哲学史》﹝第一卷 第5至9页﹞
......
﹝1﹞诗经中之「形上天」观念

校正﹝1﹞
“第一:周颂,清庙之什,维天之命:”
﹝省略4行﹞
“这几句诗中的 “天” 观念,已由一般的天意观念转为大道...”〈网虫按:“大道” 为 “天道” 之误。〉
  
校正﹝2﹞
“第二:大雅,荡之什,烝民:”
﹝省略3行﹞
“此形上意义之 “天”,与 “人格天”,“意志天”最大之差别,即是:形上之 “天” 只表实体...” 〈网虫按:“只表实体” 缺 “一” 字,应为 “只表一实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8 00: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