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1|回复: 3

[绝句] 七律•无题

[复制链接]

8524

主题

12万

帖子

3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雪域情怀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11823
贡献
115809
金钱
136307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2-28 09: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律•无题

宋代突兴隐括词,元朝窃客更由之。
前贤旧卷遭刀斩,古韵新翻遇手撕。

柳弦争钓月 篱畔醉听梅

8524

主题

12万

帖子

3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雪域情怀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11823
贡献
115809
金钱
136307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8 10: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隐括体:词体名称。又称“隐括词”,指根据前人诗文内容或名句意境改写而成的一种特殊词体。


    如:庾天锡[双调.蟾宫曲]:
  环滁秀列诸峰。山有名泉,泻出其中,泉上危亭,僧仙好事,缔构成功。四景朝暮不同,宴酣之乐无穷,酒饮千锺。能醉能文,太守欧翁。


  隐括诗\词\联:即用诗\词\联的形式来改写、缩写前人的诗文名篇。


  隐括体的特点在于高度的概括力,以另一体裁展示古典或现代名篇,是基于原著的再次创作,是一种写作手法,或称写作临摹,不属于某种写作体裁。简言之,是体裁转换,或翻版名篇。

柳弦争钓月 篱畔醉听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24

主题

12万

帖子

3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雪域情怀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11823
贡献
115809
金钱
136307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8 10: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隐括的话题,学界早有讨论,由于对隐括和隐括体的界定较少,因此有的论者将隐括称为修辞手法,有的论者将隐括体只限定于词的范畴,容易使初学者陷入混乱,故发浅论,以利于比较正确而全面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关于隐括体文学的起源,《文学遗产》2000年第四期,有吴承学的《论宋代的隐括词》一文讲得比较清楚,作者论述到:《全唐诗》录有同谷子的《五子之歌》已近于隐括体,苏轼之前的晏几道的《临江仙》(东野亡来无丽句),“晏几道的词,虽未标隐括,实则已近隐括体了。”刘几《梅花曲》,把王安石《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改为词作,“刘几这种以诗度曲其实大体已具有隐括词的文体形态,不过他尚未使用隐括这个术语。”


“真正明确使用隐括这个术语的是苏轼,所以历来都把苏轼视为开宋代隐括词风气之先者。”作者比较简明清楚地概括了隐括词的起源。由此可知,隐括词的起源应该早于宋代。那么这也就是隐括体文学的源头。隐括体文学以隐括体词为主要形式,以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隐括韩愈《听颖师弹琴》,及《哨遍》(为米折腰)隐括陶渊明《归去来》为代表作。但这两首隐括体词的代表性有局限性,彭国忠《隐括体词浅论》一文谈到隐括词的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隐括某一单篇作品,经过剪裁组织,新作品“不改其意”。这种隐括方法可以以上两篇作品为代表。

柳弦争钓月 篱畔醉听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13 08: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