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0|回复: 2

诗笔梦谈 浅论颔联和颈联在律诗中的运用(接续)

[复制链接]

4865

主题

2万

帖子

1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牧心诗社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128
贡献
31280
金钱
4750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1-7 11: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接续)      3) 扣题要求。颔联和颈联作为核心句子,除了起承转作用功能外,一定要紧扣诗题的中心思想,试见例: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浓淡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採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我们来看看诗中颔联和颈联怎样围绕画菊着墨,在颔联中,用“泼成...墨”和“染出...霜”的笔触融入带多少夸张的修词手法,选词精釆,描画出聚叶和攒花的菊形态,将菊形态呈现给读者眼前,是写实。接着在颈联中用“神会...影”和“跳脱...香”进一步写神韵和香味,这是摸不着的,其中也渗入了人的感觉“神会”,是虚写。一实一虚都围绕着主题去写,颔联和颈联不但表现在菊的传神形态上,也表现了“画菊”的画动作上,在步步加深着墨的同时,巧妙进入一承一转,又例:
落叶
孤云暮色觉秋寒,万木萧萧带怅看。
叶变黄时心悟瘁,枝摇疏处色知残。
随风直落浮江面,逐雨横斜卷岸端。
无主飘零何托寄,教人身感泪栏干。
       主题是落叶,颔联“叶变黄时”和“枝摇疏处”是写叶将落时的黄残和叶落后的疏枝,并用拟人的手法写“心悟瘁”和“色知残”,增加生动性和感情色彩,意在触动读者的感受,颔联是围绕主题中心写叶和枝在树上的内在实体;颈联接着写“随风...浮江面”和“逐雨...卷岸端”,再进一步围绕主题转写叶子飘落时的情形,是写叶离开了树身实体的外在形态。用叶的飘零,意在借喻人的际遇在失意失势时的凄零。可视为颔联写内在体,颈联写外在体,两联都在不同方面环环紧扣落叶主题落墨,同时借用拟人、兴比的修词手法,以达到写物寓意的目的。再例: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诗,看看作者在颔联和颈联中怎样围绕主题落墨。颔联出句写“疏影横斜”是可见的。对句写“暗香浮动”是不可见的,一实一虚,写得很美,是对梅花内因元素描写。接着笔锋一转,颈联“霜禽...先偷眼”和“粉蝶...合断魂”,这里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词手法,是梅花物外的外因元素的描写,虽字面不是写梅花,但通过外因元素,烘托梅花之美及其吸引力,一承一转,都围绕着梅花的中心主题。
       通过上述三例咏物主题诗,可以归纳出在两联的对仗中,往往通过主线和侧面,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现状和昔日,以及插入典故,特镜和烘托等的运用,也通过时空交替,动静有序,视听转换,虚实相生等多种表现手法上的运用,再融入表达手法,如一联写景,另一联抒情;或一联叙事或议论,另一联写景等等。同时会渗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用比拟、比喻、借代、夸张、设问,反问等。在各种多样的诗题中,在颔联颈联核心句中,通过怎样的手法去围绕主题着笔,而避免落题很重要,是值得深思研究的课题。颔联和颈联往往是律诗的核心部分,纵观古诗名句,流芳传世的,大多数源自诗中的颔联和颈联。(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恨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数不胜数。)

       4) 音步考虑。音步是诗歌的基本音节单位,一个音步是指由一个字节或多个字节组合形成顿,而这个停顿则为音步。在英语中,一个单词往往有两个或以上的音节,而中文,一个字发一个单音,一个音节。通常在格律诗里,双音步指的是两个字的词,单音步是一个字。五言诗中,其音步节奏往往是:221或212,而在七言诗中,其音步节奏往往是:2221或2212。
五言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音步节奏是221
竹喧//归//浣女,荷动//下//渔舟。其音步节奏是212
七言例: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其音步节奏是2221
信宿//鱼人//还//汛汛,清江//燕子//故//飞飞。其音步节奏是2212
        在律诗中,颔联与颈联的音步选择,可考虑彼此交错,即如果颔联选用了221(五言)或2221(七言),那么,颈联尽量选用212(五言)或2212(七言),使其发生交错变化,反之亦然。诗句音步节奏上的变化,使句子更灵动自然,更便于朗朗上口。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对仗,出句和对句,一般要求音步一至,否则对仗会欠缺完美。除了上述的基本音步,还有一些少見的音步,如: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其音步是313,等等。

       5) 撞韵、连韵、挤韵以及上尾的额外考虑。
       在每首格律诗中,尤其是在核心的颔联和颈联中,不妨也考虑回避撞韵、连韵、挤韵以及上尾的现象。(但也有学者认为过于的规避,是律诗走向极端的行为,其压抑了诗的创作空间。在一些前人所论的所谓诗四声八病,许多不被近代开明诗家学者所采纳。)
        撞韵——指在律诗中的白脚处(不押韵处),用了同韵母音色的字,例:山青桐引凤,海碧水生风。这里“凤”和“风”就是撞韵,它打乱了原律诗的音色协调规律。即除了首联第一句可押韵或不押韵外,第二句押韵。然后,从笫三句起是白脚,到第四句押韵。以上是涉及颔联。第五句白脚,到第六句押韵。以上是涉及颈联。第七句白脚,到第八句押韵。以上是涉及尾联。当然,在律诗中间四句核心句中,尽量考虑回避撞韵。但如果发生在第一句,因为第一句有可押韵或不押韵的选择,并没有影响其接下来的白脚协调规律,看来是可商榷接受的。关于撞韵的研究,有些诗家学者,把它说得很神玄,比如说撞韵在什么条件下产生伤害,又在什么条件下不产生伤害。看来最简单的检验方法,如果你写了一首押平韵的律诗,又在第一句末用一个同韵母的仄韵,试读一下是不是朗朗上口,有没有别扭抝口的感觉,可自行作出决定。(当然,如是参赛的作品,尤其是在五律或七律诗中,应回避诗中的所有撞韵现象较妥,合符评委不同的品味。)
        连韵——指相邻的两句押韵句,所用韵字其声母和韵母完全一样。如:在平水韵表十二文韵中“分”(fen)和“氛”(fen), 如倒模一样没丝毫变化,一潭静水,音韵上没有涟漪。因为颔联和颈联是接连的,故可考虑避免连韵。
        挤韵——指一句中的重音节字(2、4、6)的字与韵脚是同韵,也有指在一联中,使用了同韵的字,也包括邻韵部。这也是个有争议的课题,其实在平水韵表中的字韵,其发音都是古音,而我们现在读一首诗都是用现代发音来读。如:八庚韵部中,其韵字有“生(sheng)“、“情(qing)”、“荣(rong)”等等不一而足,即使把上述三个在平水韵表中同韵字放在一起,其发音迥异,看来不像有些诗家学者所说的会使句子产生伤害,不过为了回避这个前人说的忌讳,在写诗时句子遇到有字韵母与韵脚同时,尤其是在核心的颔联和颈联四句中,不防额外考虑一下,有候选字的条件下,首选能避之则避。
       上尾原本是指五言诗的第五字(出句最后一字)与第十字(对句最后一字)不能声调相同(比如同上声,去声,入声),到了格律诗成型时代,这一规则也被包涵,后来一些诗家,评论家根据上尾的意义,进一步推广要求这一规范在相邻两联的使用,在出句尾字不得同属一个声调,因此,在诗的核心句颔联和颈联中,不妨注意一下,也额外地能回避则回避这一点所谓瑕疵。
    以上所述,都是本人在写作学习中,收集资料过虑后所总结的心得和个见,并未全面,笔力所限,唯学海无边,藉此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有错处,敬请指正为荷。

                                                                                  大伟原創于五羊芸舍



362

主题

302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19
贡献
3924
金钱
612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7 17: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赐稿,遥祝冬祺!

点评

谢谢指导!问好诗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8 03: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65

主题

2万

帖子

1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牧心诗社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128
贡献
31280
金钱
4750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8 03: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回田园 发表于 2021-1-7 17:45
感谢赐稿,遥祝冬祺!

谢谢指导!问好诗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9 22: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