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逸甲山人 于 2021-1-12 09:19 编辑
初中入学报名忆 (中华新韵) 报名四次梦悬空,只为三元未凑成。 恳请账赊无果返,求亲靠友跑西东。 1959年7月,我考上了平遥三中(初中)。学校规定的报名时间是9月1日∽3日,未报名的空缺,最后将由“备取生”顶替。 我曾4次报名未成。 第一次去,我没有带上钱,给负责报名宋赓祖老师讲:“我妈说了,先给我把名报上,等我家的鸡下了鸡蛋卖了钱就交上,不会少一分钱!” 第二次去,我只带了父母东拼西凑的1元钱……。 第三次去,我只够交书费……。 第四次去,我能交书费和学费了,但还是报不上名。宋赓祖老师说:“还要交3元的`基金'!这是学校买笼屉、锅灶等的费用。” 我傻眼了!我说:“我不住校!我不在学校吃饭!” 宋赓祖老师又说:“不住也要交!等入学后真不住校会退给你的!”(后来,大概是在开学后的一个多月吧,宋赓祖老师又给我退回了3元钱。他很好,我很感激他。记得60年的暑假期间,宋赓祖老师让我留校劳动,给正在给学校搞房屋维修的工人师傅当土工,以解决我的学费等困难) 回到家后,我大哭了一场,求学梦就要成为泡影了! 可怜的父母,求亲靠友,跑遍四邻,终于给我凑上了这决定命运的3元钱!我如愿了!圆梦了!我高兴地踏上了平遥三中的求学路。 三年中,我拂晓离家,迎着朝阳,走进三中的校门,如饥似渴,接受恩泽沐浴;夕阳西下,我披着晚霞,穿村越陌,匆匆回家,准备迎接美好的明天! 母校的三年,我就这样跑下来了,每天徒步往返24华里,两头不见日。然而,正是这风里来雨里去的三年,锤炼了我……。每当回想起这不平凡的三年,我总是心潮澎湃,感恩母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