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6|回复: 3

诗在远方,也在当下

[复制链接]

601

主题

419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75
贡献
5531
金钱
10120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1-18 08: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在远方,也在当下
江曾培
        江曾培

有句话说:“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这话很好。要补充的是,“诗”并非只在“远方”,“眼前”也有。关键是要用心去发现,去感受。

《千家诗》的首篇是程颢的《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淡云,轻风,花丛,柳树,这在春天郊野十分寻常,一般人往往会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而拥有“诗心”的作者却从这一生机盎然、幽美静谧的景致中,生发了天人一体的感悟之乐,展现了眼前寻常景象中的诗情画意。

杜甫在成都时生活艰辛,茅屋为秋风所破,漏雨如注,生活中多有“苟且”,然而,他在《江村》中却写道:“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虽然环境简陋,生活清苦,然而梁上燕子相依相伴,水中鸥鹭相亲相爱,一家几口,能够团聚,那也是很美好的事情。

诗与美之所以并不只在“远方”,“眼前”也有,因为生活中虽然免不了有假恶丑一类的“苟且”,同时必然伴着真善美的诗情美意。面对假恶丑的种种“苟且”,人们容易识别感受,而领会真善美的诗情美意,则需有美感的修养。马克思说:“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尽管诗情美意并不完全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风云花木的大自然,亲朋友好的人世间,处处都有诗情美意,就像程颢、杜甫在诗中描写的那样。然而,要能真切地发现它感受它,同样需要提高思想艺术修养,培养自己拥有感知美的心灵和眼睛。

对待社会生活与大自然,有实用主义与审美主义之别。面对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着眼于实用观点,看到的是可以作为建筑家具的木材;着眼于审美,则是欣赏其苍翠劲拔的形象。虽然实用与审美并非是绝对对立的,但着重点是不同的。由于地理、历史、经济、人文诸多原因,我国的北方文化重实用,江南文化则重审美。江南文化被称为诗性文化,无论是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片火红热闹;还是刘禹锡的《忆江南》:“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满纸伤春情怀,都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自然,从生活中吸取诗情,丰富着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

德国19世纪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的一首诗《人,诗意地栖居》,后经海德格尔的哲学阐发,“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成为广泛流传的名言。所谓“诗意栖居”,并非一定要有一幢环境幽美的房子,而是说要保持内心的安详与和谐,重视对诗意生活的憧憬与追求,维护人的精神家园,通过人生艺术化和诗意化来抵制物质主义和低级趣味对人的侵害与误导。也就是说,要以诗性来观察生活,让心灵与大自然相通,与生活中追名逐利一类的“苟且”相揖别,引发愉快的、自由的、审美的心理和精神体验。

近些年来,我国的发展在重质量求实用的同时,更多注入了审美的因素,力求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当下,不论你是在城市大街上闲逛,还是在农村原野上漫步,从各式各样的建筑上,从多种多样的产品上,更从愈来愈好的大自然风景上,都能感受到美的熏染。自然,在主观上,这需有审美的心灵,发现美的眼睛。

美学家朱光潜在一篇谈“人生艺术化”的文章里,谈到一个事例:阿尔卑斯山谷中有风景极美的公路,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行人:“慢慢走,欣赏啊!”可是,驾车者多是急驶而过,视而不见。“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朱光潜提醒人们“慢慢走,欣赏啊!”这说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不只是“远方”有“诗”,人们“眼前”生活的周边也有着诗。我们可以想着梦里的远方,但不可忽视诗意的当下。要记着:“慢慢走,欣赏啊!”



891

主题

883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10
贡献
9215
金钱
137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1-18 10: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日在散步路上拍了一组画面,随意挑了八福,每幅随手写了几个字,组合起来,就是诗画配。其中有两句是“林荫尽头惹思念,抬眼望处是远山”,也算自娱自乐。

  人们过于抠求科考兴的那些陋规了,丢了自然而然。其实,读了一点书,就可以“真情露处自成诗”,自己开心就好,没有必要与杜甫PK。三年弄两句,特朗普就四年,快该下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1

主题

419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75
贡献
5531
金钱
10120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 16: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命诗》清·永嘉诗丐
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1

主题

419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75
贡献
5531
金钱
10120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08: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诗人
来源 | 郑天,女娲之子也 2021-01-22 19:41
 7416  9  0

               


我不是诗人:

我要告诉所有的人,

自己并不是一个诗人,

为什么不是啊,

因为没发表过,

不配称为诗人啊,

为什么不配,

活在没有诗歌的时代

所以就觉得自己不配。

我是一个底层人,

没有多余的人民币,

否则会到海子的墓地,

打开一瓶二锅头,

给他一半,我自己一半。

活在没有诗歌的现在,

我哪有底气自诩诗人,

多少人把我看是怪胎,

多少人把我逼上绝路。

文艺虽然很让我快乐,

只能自己一个人享受,

孤独的像在闭门造车,

孤芳自赏的时候有些癫狂。

假如告诉别人自己会写诗,

或被一些特别的人发现,

又在特别的城市里生活,

或属于特别的年代,

诗歌就像死神的诅咒,

不是被疯狂批斗,

就是被剥夺生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09: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