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杜玉林 于 2021-1-22 05:26 编辑
《当涂百韵》后记
余自幼即钟情于古典文学,爱在“小书摊”看古典小说,并不时炫之于口笔。从教时,也曾任过宣城师范函授部关马学区的辅导老师。当时,学区内所有文档、文笔,均有我承当,我也乐意为之。退休以后,杂念全无,加之病床久卧,此情尤甚,因有了较多的时间来品评、写作,便有了一些捧不上台面之“诗词”临产。从随夏崇民老先生编撰《当涂古今吟》之后,对于当涂的人文景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西施效颦,也写起吟诵当涂的诗词,并起名《姑孰新咏》。初,夏老先生给予高度地赞许,并指出:只写绝句,坚持写好!这便使我有了努力的方向,是我能振作精神,勉力砚田。《姑孰新咏》发上论坛之后,又承蒙诸位文友不吝指点,增加了诗句的可读性,也更坚定了我的写作信心。 随着对当涂古人文的深入接触,我越来越感到当涂是一部又重又深的书,我很难把她读好,更甭说了解了。余越写越有兴趣,欲罢不能,爰此,《姑孰新咏》数量已逾百首,范围也扩大到天地人物各个方面。于是,余遂将原《姑孰新咏》分解成《当涂百韵》和《当涂风采》两部分。这两部分互相关联,“百韵”以山水景观为主,“风采”以人物风情为主,均为颂扬我当涂,表达心中对当涂的眷恋之情,余谓之曰“垂阳百恋”。 《当涂百韵》在网上刊出后,受到众多诗友词朋的喜爱,有的甚至专程前来探望交流,(如池州王鹏<打虎山人>、合肥李正国<兰舟夜雨>马鞍山杨碧峰女士等等)。徐金龙老先生还用他自费的《晚霞》小报连出两期《当涂百韵》专刊,余心甚喜,在此,余再次对这些老前辈和文坛挚友道声谢谢! 余无力将这些付之于梓,弃之又不忍。遂将其印成小册子,无他,只为为了表达心中眷念之情,为了给儿孙留个纪念而已。 真乃: 馨风朗月倾孤老,搜古索新醉昏晓。 唯叹筇残曛色浓,有心无力墨难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