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杂谈(六)
五十集电视剧《白鹿原》之第二集,朱先生与白嘉轩勇闯清兵大营,去游说清兵大帅方升退兵。方升大帅曾经是朱先生的座主,故有着师生之谊。进了大营,方升手下传方大帅命令,说摆下一桌酒席为远道而来的朱先生接风洗尘,方大帅本人推说军务繁忙并未露面。朱先生与白嘉轩在一个营帐之内对饮,几碗美酒下肚,朱先生大声吟唱王维那首《送元二使安西》(此集46分钟,始于20分处):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个平声字=[城,朝,轻,尘,青,青,新,君,杯,西,阳,关,无,人] 5个去声字=[渭,舍,劝,更,故] 4个上声字=[雨,柳,尽,酒] 5个入声字=[浥,客,色,一,出]
朱先生解释说,当年他出关游学之时,方升为其饯行就是吟唱此诗,并说自己当年未解其中之深意。朱先生吟唱一遍之后,又教白嘉轩吟唱此诗。这段吟唱,可以说为理解沈约四声论“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能有所助益,建议金池长老去看看这集电视剧。
这段吟唱,俺仔细听了很多遍,总结出以下特点: (一)所有平声字的音长都很长; (二)平声字音调也有振动起伏的; (三)去声字在句首,音长仅次于平声字; (四)两个仄声字不及一个平声字,如“柳色”不及“新”; (五)同是入声字,“浥”比“客、色、一、出”就长很多,与在句中的位置是否相关? (六)相对而言,上声字似乎音长最短。
希望有兴趣的朋友也去细细听几遍这段吟诵,补充或者纠正俺的不足或者错误之处。俺觉得,两句间之轻重,在这样的吟唱中,能令人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了。根据朱先生的吟唱,俺觉得第一句、第四句属于“重”,第二句最“轻”,第三句介乎其间尔。
|